文/李喬
李鴻章有句名言:「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倘使這人連官都不會做,那就太不中用了。」其實,做官也有做官的訣竅,也需要「修煉」。掌握了官訣,就能仕途暢達,官運亨通;否則不但不能升官,反而可能丟官、掉腦袋。
清初官場上的普遍觀念是:圓滑是明智,剛正是狂愚。顧炎武曾引白居易題〈胡旋舞女〉詩形容這種壞風氣:「臣妾人人學圓轉」,晚清吏風敗壞,政局多變,圓滑趨避之術更加流行和精微。劉光第曾感嘆道:「宦途趨避閃爍,何止萬端。」
王文韶綽號「琉璃蛋」
身歷咸同光三朝的顯宦王文韶,是精於圓滑趨避之術的典型。王文韶在地方上做過按察使、布政使、巡撫、總督,在朝廷做過尚書、大學士、軍機大臣,可謂官運極佳。他做官的訣竅就是遇事圓滑模稜,敏於趨避。《清史稿•王文韶傳》說:「文韶更事久,明於趨避,亦往往被口語。」因其圓滑模稜至極,所以被人譏為「琉璃球」、「琉璃蛋」、「油浸枇杷核子」。清人何剛德說:王文韶「人極圓通,人以琉璃球目之」。鄭逸梅說:「王文韶為人柔和宛轉,有琉璃蛋之稱。」
王文韶遇到重要問題需要表態時,推三躲四,裝聾作啞。李伯元《南亭筆記》講到一件事,很能說明王文韶的這一特點:王文韶入軍機後「耳聾愈甚」,一日,二大臣爭一事,相持不下。西太后問王意如何,王不知所云,只得莞爾而笑。西太后再三追問,王仍笑。西太后說:「你怕得罪人?真是琉璃蛋!」王仍笑如前。
王文韶的耳聾半真半假,他常以假聾作為躲事避風頭的手段。深知其奧秘的清末大吏梁士詒在給其父一封信裡說:王文韶「有聾疾,而又遇事詐聾」。王文韶圓滑成性,素不與人爭,而一旦遇到勢大的權臣駁斥自己意見便特別受不了。有一次在討論對外政策的御前會議上,他的意見被某權臣駁斥時,竟嚇得「汗流浹背,俯首不敢再言」。
王文韶對自己的圓滑處世之道頗為得意,他當軍機大臣時,每天凌晨入宮值班,轎前都導以寫有很大「王」字的燈籠,使人一望便知是他。有人以革命黨正謀炸權貴,勸他去掉燈上的字,他說:「我一向與人和平共處,沒有仇人,正怕誤傷。所以特地把燈上的姓字寫得大,以便人能看到。」
翁同龢兩面討好
翁同龢是個千錘百煉的老官僚,甚精趨避之術。在晚清政治風雲中,他首鼠兩端,既想替皇帝收回權力,又怕擔當擅權的罪名,先是保薦康有為,繼而又後悔。他所念念不忘的唯有個人的利害得失,唯恐承擔半點責任。《續孽海花》裡寫梁啟超評論他說:「龔師傅(影射翁同龢)太膽小,於官場中趨避之術太工,他只可以做承平良相,決不能做救時名相。」譚嗣同分析說:「這位老夫子的意思,一來要迎合王爺的意思,二來要脫卸在小翁(指張蔭桓)身上,不擔責任:三來恐怕我(指康有為)不受羈勒。」可見翁同龢圓滑狡黠。
李盛鐸也是個巧於趨避、見風使舵的官僚。他簽名參加了「保國會」,但後來感到對自己不利,便退了出來,並上書劾會,以求自免。他起先奔走的是極端守舊派徐桐之門,為了迎合徐桐厭惡洋貨的心理,他砸了自己的鴉片煙槍。徐桐死後,他馬上轉而攀附好講洋務的奕劻,並一改追隨徐桐時砸煙槍的面孔,向奕劻吹噓自己「深通洋務」。
官場超級大染缸
一些本來是剛直耿介的有為官吏,由於腐朽勢力和腐朽風氣的包圍、浸染而奉行起了圓滑模棱的官訣,由「方」變「圓」,成為圓滑世故的庸俗官吏。張集馨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咸豐七年,張集馨出任甘肅布政使,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財政。儒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皇上特簡外放的知遇之恩,使他任職後很有點勤政執法的銳氣。但不到一年,他就給自己定下一條遇事要「不露圭角」的守則,並在衙署裡掛上了一副自撰的對聯,作為座右銘:「讀聖賢書,初心不負;用黃老術,唾面自乾。」張集馨的稜角讓誰磨去了呢?是官場中的腐朽勢力,一是他的頂頭上司,一是他身邊的關係網。
張集馨的頂頭上司是兼管甘肅巡撫事的陜甘總督樂斌。此人是個八旗子弟,不但昏庸無能,而且心術不正。張集馨在他手下任職,既難以秉公辦事,更不能有所作為,還經常受到他的指責。張集馨為了制止省裡一些官僚到官錢舖賒帳不還,得罪了不少人,有人就到樂斌面前告黑狀。樂斌不但不判明是非,賞善罰惡,反而輕信誣告,指責張集馨。張集馨非常失望,銳氣大挫。有的官員貪污被張集馨查出來了,但案子涉及樂斌,難以深究。張集馨「只好模稜」。
張集馨身邊的關係網是以樂斌為中心的一群狐朋狗黨糾結在一起織成的。結拜兄弟、姻親同鄉、門生故吏、心腹幸奴,都在這張關係網上盤根錯節地交織著。他在日記裡寫道:「余孤立其間,刻刻危懼」,「決意引退,避其逆鋒」。正是在這種心境下,他從一個正直耿介之士,逐漸變成一個平庸、圓滑的官吏。 |
本次內容摘錄自《官場溜滑踢》
最新更新日期:94.09.07
→歷史資料回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