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新語
煮酒精華
大河對談
石匱藏書
龍崗閒話
桌拿呂布
月旦群英
千里網際
歷史新天地
 

文/王汎森;圖/金蟾香

  《點石齋畫報》最初由《申報》附送,後來可以單購,深受當時讀者的歡迎,前後十四年,有四千多幅圖畫。繪圖的人包括吳友如等人,用的是傳統的白描手法,每幅圖上還有文言文的說明。

  魯迅曾經痛罵《點石齋畫報》所畫的不過是妓女、乞丐之類,其實這樣的批評並不公平。魯迅所批評的正是《點石齋畫報》的長處。它往往相當扼要地勾勒出晚清下層社會的實相、庶民生活的縮影。乞丐、娼妓、龜公、迷信,偷、騙、搶層出不窮,翻新出奇,正為我們提供一個了解晚清社會的窗口,也讓我們了解晚清以來啟蒙思想家們的思想言論所針對的是些什麼。

  遠流從這四千多幅圖畫中選出三百五十幅,編成《清末浮世繪》一書,這些浮世繪至少突顯了幾件事情,首先是新舊事物的交替與矛盾。畫家們敏銳察覺到一些新的事物正在上海等地萌生,他們可能還抄繪當時西方傳來的畫片,但同時也靈敏地記錄各地的舊俗,最新的與最舊的同在一個國度、而且同在一個時代並存著。令我印象較深的是婦女的社會空間問題。從「踏青風俗」、「走橋之夜」兩圖可以看出傳統婦女的社會空間是非常狹窄的,婦女在節日出遊,往往成為無賴調戲的對象。當時上海等地已經有些工廠,女工是一種新興的職業,但是我們也在畫中看到女工下班時,屢遭流氓調戲的報導,它說明新事物進來了,但基層社會仍把出外工作的女性當成「踏青」、「走橋」的婦女。

  畫家們的用世之心顯然很焦切,所以他們想用圖畫逼出改革。畫家們報導了許多晚清的國家大事與政治危機。譬如他們焦急地報導了中法戰爭,而且因為這場戰爭的主戰場之一是基隆、滬尾,所以他們也報導了一些台灣的人與事(包括劉永福、台灣民主國等)。事實上因為有《點石齋畫報》等新媒體的報導,散在各處的百姓才同時知道正在發生的國家大事,它把各地人民對戰事的感想及情緒織成一個廣大的網絡,促發了一種「國家一體感」及危機意識。

  這些圖畫不但是記錄晚清政治社會的實況,如果我們細讀說明,可以看出畫家們隱然抱持一些所謂正統的標準在評判當時的事物——究竟他們是合乎或是偏離了正軌。這方面的圖畫相當多,其中牽涉到下層官吏無窮無盡的勒索、敲詐,而且名目之怪,恐怕是亙古所未有。對偏離正軌的批判並不限於官場,畫家們對乞丐、賭棍在晚清居然發展出各式各樣逾矩的行為,還有晚清社會中種種侈蕩的現象,都有深刻的描繪與批判。

  畫報中展現了當時人們的社會批判意識,他們在描述新聞之餘,對其背後的文化現象所作的批判是相當犀利的,尤其是對州縣級官場文化的刻畫與不滿,對逾越軌道的社會行為的諷刺,甚至對洋人不留情的批評(譬如在「槍斃傭兵」中批評戰敗責任,不究及本國士兵及將領,大有可議),都很值得注意。此外,畫家們有時對華、洋間的差異也有靈光閃現的觀察,如「潛水高手」一圖,畫家評論說洋人講究的是「精」,中國講究的是「難」,可謂一語中的。現代讀者持以批判政治、社會的標準當然早已不同,但是畫報中關心、批判時代的精神仍然適用在今天。

【選圖&圖說】


澎湖巨魚

一九八二年冬天,澎湖有一尾大魚擱淺,有人拿巨斧砍其頭,魚突然吐沫吹氣,那人為之暈倒,差點喪了命。沿海居民紛紛前來割肉。此魚長五十餘丈,魚腹中還有兩條各數百斤重的大魚,鎮守澎湖王蘭亭拔取大魚的一顆牙,獻給巡撫。


棋局翻新

浙江湖州有一巨富,聽說晉朝石崇下棋時以美婢做棋子,便如法炮製,物色了童男童女各十六名,分別扮演棋子,在地板繪製特大號的棋盤,邀請一位公子來對弈,不須舉手之勞,而布局之妙得心應手,但如此少年鮮衣美食,平日游手好閒,十分奢侈。


本次內容摘錄自《清末浮世繪

最新更新日期:94.07.28

歷史資料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