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鏡輪
周公作幼年君主的導師
周公姓姬名旦,乃率領周朝大軍推翻商紂王的統治,建立周王朝的周武王姬發之弟。武王死後,他年幼的兒子姬誦即位,是為周成王。周公遵照兄長的囑託,輔佐成王。成王當時只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幼童,周公作為已故君主的弟弟,以兄終弟及為依據登上王位,也不是不可以的事,但他卻選擇作年幼君主的導師。僅此一項選擇,就使他成為品德高尚的人,由此被後世公認為聖人。雖然周公樹立了榜樣,但之後的中國歷代王朝,沒有哪個皇帝敢在臨終前囑託自己的弟弟輔佐自己的兒子即位--誰都知道這是一件凶多吉少的事情。
周公姬旦輔導周成王姬誦的故事,成為後世君主教育的一個成功典範,因為姬誦資質極普通,但在周公以及周王朝的一套制度的導育下,卻可以成為周王朝合格的君主。
一個幼童能夠接掌王朝初創的大業,憑藉的是君主教育的完備制度,而這個制度就叫做「師保制度」,或者叫「保傅制度」。保,是保其身體;傅,是傅之德義;師,是導之教訓。當時周公擔任太傅之職,召公姬奭擔任太保,而姜太公呂尚最初擔任太師,死後這個職務則由周公兼任。
周王室培養賢良後嗣
姬周王室在尚未取代商王朝之前,已經是一個文明程度很高的宗族,故極為注重道德和行為規範的培養。而對未來君主人格的培育,從胎教就開始了。
周王室的胎教
據《大戴禮記》的編纂者戴德描述,王后在懷孕七個月的時候,就移到一間比她平時的寢室稍差的房子裡,每天白天,太師手持樂器銅管站在戶門的左側,太宰手持量器斗站在戶門的右側。此後的三個月中,王后如果想聽不符合禮儀規定的音樂,太師就把瑟藏起來,口稱不會彈奏;王后如果想吃不屬於正味的食物,太宰就把斗放在一邊,說:「不敢用這個供給王太子。」成王的母親邑姜孕育成王的時候,站立時從不一腳支地,坐著時從不歪斜懶倚,一個人獨處時也不散漫放肆,生氣時從不出口罵人。
這樣的規矩並不始於邑姜,邑姜只是按周王室的傳統去做的。早在周文王被他的母親大任孕育時,大任就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起惡言。她認為約束自己的舉止有利於塑造腹中胎兒未來的心靈。所以《大戴禮記》說:「故君子謂大任為能胎教也。」就是說,胎教是從周文王的母親大任起始的。後來周王室把胎教定為禮制,令后妃們在懷孕期遵循:睡覺時不歪著,坐著時不坐在邊角上,站立時不一腳支地,不吃味道奇怪的東西,食物要切得很整齊才能入口,不坐斜放的席子,視線遠離嬌豔的顏色,耳朵不聽淫詞浪語,每天誦詩,談話必談正事。周王室相信,這樣的胎教,生出來的孩子才會形象端正、心術平正、才識過人。
小成王的師、保、傅
成王姬誦還在襁褓中的時候,周武王就任命弟弟周公、王室貴族召公、謀略家姜尚,分別擔任姬誦的師、保、傅。
姜尚又稱姜子牙、太公望、呂望,是個傳奇人物,早在周武王作世子時,他就是太傅了。此人極富智慧和謀略,但八十歲以前一直無用武之地。周文王一次狩獵時路過渭水之濱,發現了這位鬚髮盡白的垂釣老翁,言談之下頓感英雄所見略同,於是請他隨自己至岐山腳下,擔任一名軍師,輔助周王室完成滅商的大業。
姜尚在周文王時,身兼王師和世子(太子)師,而在周武王時,亦同樣身兼這兩項職務。
周初的模範太子
周公的祖父王季,是帶領姬周宗族雄起的第一人,王季生周文王,周文王生周武王和周公。
周文王姬昌為王季世子(指定的繼承人,同太子)時,每天問安王季三次,非常恭敬且自覺。每天黎明雞叫頭遍時,姬昌即穿戴整齊,來到父親的寢室門外。由於父親還在睡覺,姬昌依慣例詢問在父親身邊服侍的小臣:「怎麼樣,今日安否?」若小臣回答:「安。」姬昌便一臉歡喜地回去。中午再來,同樣問詢;晚上又來,一如前者。
如果王季身體略有不適,沒什麼食慾,當小臣告知後,姬昌即一臉憂容,回去時連走路都不平穩,天天記掛著父親的健康,一直到王季恢復正常飲食了,姬昌的精神狀態才會回復正常。每當為王季上菜時,姬昌一定先察看冷熱,王季吃過後撤下食具時,姬昌也必問侍者父親吃得怎樣。為了讓父親吃得新鮮健康,他切切叮囑廚子:「這一餐的剩飯,下次不要再端上來。」
武王姬發當文王的世子時,也學習父親孝敬祖父的作法。文王生病的時候,姬發日夜守護,連冠帶都沒時間脫下再戴上。文王進餐時,姬發小心翼翼地看著父親吃完一碗,自己也吃一碗,父親添一點,自己也添一點。後來周王室把這些自覺的行動納入了禮制,成為每個世子必須遵守的規則。
周公用世子法教導成王
起始於西元前十一世紀的周朝,它的禮儀、教化水準,直到西元二十世紀初中國君主制結束,都基本上沒有被超越。而周朝的禮法,都是周公制定的。
除了制定《周禮》外,周公親力親為的事業就是教育年幼的君主周成王。
成王幼齡時,政務由周公代理--周公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攝政王。為了將成王教育成材,周公讓自己的世子伯禽當成王的陪讀。若遇不便直接教訓成王時,周公採取的辦法是:當著成王的面,按照訓導世子的原則,每天訓導伯禽,從而影響成王;成王有了過錯,周公就鞭打伯禽,讓伯禽代成王受過。
長久教育的結果,使成王懂得父子、君臣、長幼之道。中國自上古時代,便把孝道視為立國之本,理由是:做君主的要先知道怎樣做兒子,進而才能知道怎樣做父親;先知道怎樣做人臣,進而才能知道怎樣做人君;先知道怎樣聽命於人,進而才能知道怎樣指使人。
成王進入少年時期以後,學習內容還包括春夏學習使用干戈,秋冬學習彈奏樂器,而這些都有相應的教師施教。上古文明中,武器與樂器同等重要,武器代表征伐,樂器代表文教,「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周成王春夏學習干戈期間,穿插音樂詩歌方面的溫習和背誦,其中春季要背誦歌樂的篇章,夏季要練習配詩的音節。至於秋冬學習樂器期間,也安排時間講習禮儀、閱讀書籍和書寫漢字。
|
(本次內容摘錄自《成龍寶典-第一家庭的父母經》,實學社出版,遠流發行)
最新更新日期:93.04.29
→歷史資料回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