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把酒稱為天之美祿。周時國家設立酒府,按照日、月、年統計朝廷的用酒,負責造酒和品賞酒質厚薄的是酒人,酒人還負責將上乘美酒呈進宮中,供宮廷宴席時用。秦漢時期,宮中有九丹金液、紫紅華英、太清紅雲之漿。漿屬於淡酒。漢宮的名酒是蘭生酒、百末旨酒和馬酒。百末旨酒採百草花末雜在酒中,美味醇香。馬酒即馬乳,馬乳有酒的味道,多飲會醉。漢時西域大宛國盛產葡萄酒,絲綢之路開通後,葡萄酒源源不斷進入漢宮,深受帝王們的喜愛,在宮中視為珍品。漢武帝珍愛葡萄酒,曾將此酒恭迎西王母的降臨。魏文帝曹丕有一次對群臣說﹕葡萄釀以為酒,過之流涎咽唾,況親飲之?葡萄酒比起中原米酒,味道甘甜,容易飲醉。
南北朝時,宮中有名的美酒是千里酒、桑落酒、蒲桃酒、縹醪酒、菊花酒、河東酒。桑落酒和菊花酒是用桑葉、菊花加進酒漿中釀製而成的,縹醪酒則是一種味道鮮美的精釀酒。
唐人喜酒、愛酒,尤愛以春字為酒取名。唐宮中有名的酒包括﹕竹葉春、梨花春、羅浮春、拋青春、甕頭春、曲米春、松醪春、石凍春、若下春、土窟春、富水春和蓬萊春。唐時宮中最有名的酒恐怕要算魏徵造的醽淥酒和翠濤酒。唐太宗極喜歡這兩種酒,曾題詩云﹕「醽淥勝蘭生,翠濤過玉薤;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敗。」
葡萄酒在五代隋唐時依舊是宮中的常用酒。五代時的于闐能用葡萄造出紫酒、青酒,味極鮮美,深受中國宮廷帝后們的喜愛。隋唐時期,光祿寺下設「良醞署」,負責釀製和供應祭祀用酒和宮廷酒宴用酒,主要包括桑落酒和酴醾酒。良醞署直到明清依然存在。
唐時還有一種極為有名的宮中用酒叫「換骨醪」,是李化釀造進獻的,深得憲宗的喜愛,視此為宮中美酒的極品。唐憲宗喜歡喝奇異的酒,除了愛喝換骨醪,還愛喝鳥弋山離國進獻的龍膏酒,酒黑如漆,飲後令人神清氣爽。南唐時,宮中有一種龍腦漿和龍腦酒,屬高級補品。
北宋宮中的珍貴名酒當首推鹿胎酒。南宋宮中的名酒是薔薇酒和流香酒。元時酒宴上常飲的是瓊華汁、玉團春、流霞酒和枸杞酒。明時宮中用酒是由二十四衙門下的御酒房提供,釀造和供應全部由宦官負責。御酒房呈送宮中用酒,有名的有﹕竹葉青、秋露白、寒潭香、荷花蕊、金莖露、太禧白。明末帝崇禎尤其喜好金莖露、太禧白,稱這兩種酒為長春露、長春白。明末太監魏忠賢把持內廷時,造有許多名酒,其中進獻皇帝的主要有﹕金盤露、佛手湯、君子湯、瓊酥、天乳、荷花蕊。
康熙帝嚴以律己,寫有酒戒,終生放棄飲酒之樂,康熙的子孫們卻並沒有認真執行這一酒戒。康熙以後的清代帝王們雖然喜好美酒,但也沒有一個因沉溺其間,終清一代,不曾有一個嗜酒的皇帝。
清帝中喜好美酒的當首推學識淵博的乾隆皇帝。乾隆較喜歡喝的是松苓酒。清代宮中負責釀酒的是光祿寺下的良醞署。每年春、秋兩季,良醞署派人到京西,取清冷純正的玉泉水釀酒。玉泉水、糯米加豆和麥麴、花椒、酵母、箬竹葉、芝麻釀制成玉泉旨酒,成為宮中帝后們日常飲用的御用酒。乾隆皇帝每天晚上要喝二兩玉泉旨酒,嘉慶皇帝則每天要喝五六兩,高興的時候甚至可喝十四五兩。
中國歷代的風俗中,每年正月一日飲屠蘇酒,端午節飲雄黃酒。清代宮中也在節前釀製這兩種酒。清宮釀造的屠蘇酒是將大黃、桔梗、白朮、肉桂、烏頭、菝研成細末,包在布中,密縫好,於臘月三十日中午時分將布懸入井中,距地面三尺,正月初一日子夜時取出,然後加木瓜酒、水糖麵按一定劑量一同煎熬,經四五開,即製成屠蘇酒。雄黃調入玉泉酒或太平酒中即製成雄黃酒。清末宮中還出現有菊花白酒、蓮花白酒和香檳等洋酒。
美酒是宮中所有其他物無法替代的享受品,給予帝王們的歡娛暢快美不可言。唐穆宗嗜酒貪杯,常在夏日櫻桃盛開的時節在臨芳殿觀賞櫻桃和飲酒。佳人在側,美酒飄香,穆宗不禁感嘆﹕飲此頓覺四體融恬,風味如仙,真太平君子也。開明儒雅的金章宗飲酒時將橙子掏空,作為酒杯,稱「軟金杯」,暢飲美酒,悠然自得,一如仙子。
宮廷酒宴是帝后妃子和君臣文士們常有的聚會。酒宴是非政務性場所,酒宴中君臣之間感情易於增進。在酒宴上,酒使是負責督察每個人飲酒情況的官員,酒使督察的結果,有時使歡娛的酒宴變得血雨腥風。漢朝呂后曾設宴宮中,劉章被指定為酒使,劉章發現一位貴戚逃酒,當即將其斬首。
|
(本次對談內容取自《漫遊歷史禁地》,實學社出版,遠流發行)
最新更新日期:93.01.15
→歷史資料回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