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新語
煮酒精華
大河對談
石匱藏書
龍崗閒話
桌拿呂布
月旦群英
千里網際
歷史新天地
助賣鞋郎成昭烈帝──糜竺

文/高永謀


  戰爭較量的不只是武器,更是錢糧;影響選舉勝敗的,不僅是民意支持度,還有候選人或政黨「口袋的深度」。不只台灣,全世界每一個民主國家皆如此,選舉不只是民意支持度的廝殺,更是候選人財力的戰爭,高層政治人物如果無法說服企業家捐錢,那麼就算高舉再偉大的理想,也絕難在如殺戮戰場般的選舉中勝出。

  當今政治人物的地位與權勢,幾乎都是用鈔票堆砌出來的,古代亂世英雄站在金錢堆與人民屍骨堆上,方才成就其政治高度。周文王富國,周武王才有強兵滅商;商鞅提高了秦國的生產力,秦始皇方有戰力橫掃六國;建立東漢帝國的漢光武帝劉秀,原本就是南陽一霸,而協助他起兵的鄧禹、李通,皆是地方士紳。

  如果將曹操、孫權、劉備三人,視為魏、吳、蜀漢三家大型企業的創辦人,曹操是權宦之後、孫權為豪強傳人,一般史書、小說多半認為,唯有賣鞋郎劉備一人白手起家,但較少人提及,也有支持劉備不惜傾家蕩產的富商,那就是對蜀漢貢獻度不下於諸葛亮、關羽、張飛的糜竺,但他卻比功高位卑的趙雲更遭到忽視。

  糜竺又稱糜子仲,生於東漢末年東海郡(今江蘇省連雲港),因為祖輩善於經商理財,到了他當家之時,已擁有上萬僕客、上億家產,然而成長於兵馬倥傯年代的他,卻無法安身立命當個生意人,被迫在相互征伐的列強中選擇投靠的對象,他第一個選擇是徐州太守陶謙,第二個也是最後的選擇,便是劉備。

  糜竺起初是陶謙的幕僚,為了抵禦發兵攻打徐州的曹操,陶謙派遣糜竺迎接劉備軍共抗曹軍,之後曹軍因遭呂布偷襲而撤兵,徐州之危自解,不過陶謙也於此時離開人世,糜竺於是轉而投靠劉備,時間還早於諸葛亮。雖然,曹操也曾推薦糜竺與其弟糜芳為官,但他倆都拒絕加入曹營,史家相信這是曹操曾血洗糜竺故鄉之故。

  劉備得以與曹操、孫權鼎立而三,靠的乃是「以名換實」,他雖自稱是漢皇室後裔,其實當時皇親人數不下數萬,劉備頂多只能稱皇室旁枝,若非糜竺以所有身家相許,就算以關羽之勇、諸葛亮之智,恐怕也無法讓賣鞋郎蛻變成「劉皇叔」,得以倚賴天險、雄踞巴蜀,晉升為「昭烈帝」。

  不只以所有資產相贈,糜竺還將所有的奴僕編入劉備軍中,甚至還將妹妹嫁給劉備當小老婆,史稱糜夫人,也是蜀後主劉禪的生母;糜竺對劉備忠心不貳,即便在他當陽落難、最不得志之際,同樣不離不棄。

  然而,糜竺對劉備的投資,某些層面來說是成功的,因為當劉備揮軍平定四川後,冊封糜竺為「安漢將軍」,位階與諸葛亮相若,但某些層面來說卻是失敗的,因為他雖然備受禮遇,卻沒有實權,更因為弟弟糜芳與關羽齟齬後叛蜀降吳,憂讒畏譏鬱鬱而終。

  某些歷史小說描述,在糜竺過世後,他部分子孫不再涉足官場,重回商場經營河運船隊,但糜家畢竟是蜀漢的國戚,所以仍得到皇室大力支持,再度成為舉足輕重的豪商,資產之豐厚甚至超過糜竺當年。

  由於小說、戲曲的渲染,不少三國時代人物被神格化,例如關羽、諸葛亮,而獲《三國志》作者陳壽讚頌雍容有禮的糜竺也是一例,其中又以《搜神記》、《太平廣記》中他與火神的記載最為知名,此神話的主旨乃解釋,糜竺為何可以捨棄萬貫家財,跟著劉備顛沛流離、征南討北。

  這段神話簡述如下。糜竺年輕時,到洛陽做買賣,準備乘車返回故鄉,在距離東海郡數十里處,有一位美婦人要求搭便車;糜竺原本將車子讓給美婦乘坐,自己步行,在美婦的請求下才同乘一車,然而糜竺在車內卻直挺端坐、目不斜視。

  等行至糜竺家數里外,美婦說要下車,臨別時告訴糜竺:「我是火德星君,奉天庭命令要去燒你家,但你待我以禮,我不得不告訴你這個消息,你趕快回家,我會走慢一點。」糜竺急忙趕回家,把所有財物搬出,隔天,家裡果然起了大火,而這場大火則讓他體悟到富貴不足恃,決定投身列強之爭中。

 

──摘自《取法富豪:兩千年的致富祕密

最新更新日期:2012.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