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新語
煮酒精華
大河對談
石匱藏書
龍崗閒話
桌拿呂布
月旦群英
千里網際
歷史新天地
劉備後堂失言
劉備在劉表的邀宴上兩度失言,險遭追殺,他為什麼這般豬頭?

文/于學彬

  劉備之所以惹下殺身之禍,就是因為他在劉表的後堂飲宴中犯了兩個不該犯的錯誤。

議人家事,介入是非

   立長或立幼,一直是劉表最麻煩的家庭問題,也是長時間困擾著他的難題。早在曹操北征的這年春天,劉表就告訴劉備:「吾有心事,未易明言。」直到該年冬天,劉表的「心事」仍然沒有解決。因此,這次請劉備至荊州相會,就是想聽聽他的意見。

  一般來說,「立子嗣」既是大事,也是家務事。說它是大事,乃因它關係著自己的基業能否傳之萬世;說它是家務事,則因它的人選皆為自己的子女,其中的關係既複雜且微妙。所以,這類事一般不允許外人參與,其實外人也不便參與。

  首先,劉備不應隨便犯這個大忌,何況無論長子還是幼子,他們背後都有一個政治集團,因此得罪一人,等於與其身後的一批人樹敵。其次,劉備不應不了解劉表的態度。劉表雖猶豫不決,但其傾向已十分明顯;他說欲立長子,但認為其「柔弱不足立事」,欲立幼子,「恐礙於禮法」。這些話就等於告訴劉備,自己想立幼子。不料劉備竟未開竅,非要堅持立長不立幼,這使劉表大失所望,難怪他要「默然」了。另外,劉備在談論如此機密之事的時候,竟也忘記「隔牆有耳」的警語,結果被蔡氏在屏風後面聽得明白,因此忌恨在心。

  與劉備相比,諸葛亮就聰明多了。例如,劉表長子劉琦因繼母不能相容,向諸葛亮討避禍之計時,諸葛亮說:「此家事,亮不敢與聞。」當劉琦一再乞求,諸葛亮便明白告訴他:「亮客寄於此,豈敢與人骨肉之事?倘有漏洩,為害不淺。」又說:「此非亮所敢謀也。」後來,劉琦用「上屋抽梯」之計,讓諸葛亮「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諸葛亮仍堅持:「疏不間親,亮何能為公子謀?」再如,劉備收劉封為義子,在做漢中王後,欲立後嗣,向諸葛亮詢問,諸葛亮便推辭說:「此家事也,問關、張可矣。」這都是不參與別人家務事的明智之舉。

  其實,在日常生活裡,我們不僅不應介入別人的「家務事」,但凡一切是非之地都該迴避,否則很可能惹禍上身。

藉酒言志,引來疑忌

  劉備對劉表的家務事隨便表態後,當他發現氣氛不對時,已自知失言。按理接下來應「少說為佳」,然而他卻借「髀肉復生」的話題,又大發一番感慨,這就使他錯上加錯。

  首先,劉備不該在別人家裡輕動感情。「髀肉」並非今日突然「復生」,而廁所則天天都會去,為什麼偏要在此時此地才發現,並且「潸然流淚」呢?其次,當他向劉表解釋流淚的原因時,只需回答「髀裡肉生」就足夠了,根本不必畫蛇添足地再加一句「日月蹉跎,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可見酒後吐真言有時是很危險的,何況劉表本來就對他有些疑忌,更不該藉物言志,甚至忘乎所以,變本加厲地說「天下碌碌之輩,誠不足慮」。這顯然已「甚輕覷人」了。

  同樣一個劉備,跟當年與曹操青梅煮酒,共論英雄時相比,簡直判若兩人。那次他聰明絕頂,而這次則愚蠢至極。其實這兩次有很多相同之處│都是「勉從虎穴暫趨身」的處境,都是兩人對飲的場合,都是「說破英雄」的話題。只不同的是,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時,劉備「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最後「撞開鐵籠逃虎豹,頓開金鎖走蛟龍」。而在與劉表論英雄時,卻忘乎所以,目中無人,末了還被追殺得惶惶然若喪家之犬。

  常言道:「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劉備之禍就是從口而出。所以,我們在與人相處時,一定要「慎言語、節飲食、知止足、避嫌疑」。(唐•劉子元〈思慎賦〉)

再三謀害,逼之甚急

  劉備後堂飲酒失言,為自己惹來不小的麻煩,其中既有迫切的危機,又有長遠的影響。

  事實上,當劉表聽了劉備的一番話後,「口雖不言,心懷不足」,這對劉備已十分不利。至於蔡氏姊弟,則「心甚恨之」,並千方百計想置他於死地,因此酒宴過後,蔡瑁便與蔡氏密謀,要在館舍內殺掉劉備,且當夜即帶領大批人馬包圍了劉備的住處。

  此次若非伊籍前來報信,讓劉備不待天明就星夜奔回新野,劉備肯定死無葬身之地。一計不成,蔡瑁又來個「栽贓嫁禍」之計;他在劉備住處牆上寫下四句反詩:「數年徒守困,空對舊山川,龍豈池中物,乘雷欲上天。」然後請劉表親自來看。結果劉表因先前已「心懷不足」,加上劉備竟不辭而別,所以拔出劍來狠狠地說:「誓殺此無義之徒!」儘管這次他把火氣壓住了,但仍表示「容徐圖之」。

  緊接著,蔡瑁又安排一場襄陽大會,同時叮囑蒯越:「劉備世之梟雄,久留於此,後必為害,可就今日除之。」並派蔡和把守東門,蔡中把守南門,蔡勳把守北門,至於西門,因「有檀溪阻隔,雖有數萬之眾,不易過也」,所以無人把守。此外,他們還另設一席於外廳,將趙雲引開,並把趙雲帶來的三百軍士打發回館舍。 這次又多虧伊籍相助,的盧馬躍過檀溪,劉備才逃過一劫。

荊州之地,難以容身

  劉表在世時,雖不太重用劉備,至少表面上還過得去。但劉表病逝後,因蔡氏姊弟對劉備積怨甚深,非但不向劉備、劉琦報喪,還讓劉琮僭位為荊州刺史,然後劉琮又私自將荊襄九郡獻予曹操,逼得劉備「走樊城以避之」。結果樊城失守,又投襄陽,但襄陽城內的劉琮拒不開門,致使劉備於當陽慘敗。由此可見後堂失言的危害有多深遠。

(本文摘錄自《三國啟示錄》一書)

最新更新日期:2008.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