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伯俊
其三,大力凸顯張飛「魯莽」的性格特色。
在《三國志平話》初步形成的「勇而莽」的性格基礎上,《三國演義》進一步強化了張飛「莽」的一面。劉備、關羽出征袁術時,他主動承擔留守徐州的重任,卻因醉酒使性,責打曹豹,使呂布乘機襲取徐州,害得劉備頓失依據,進退兩難(第十四回)。劉備依附呂布而暫居小沛時,他擅自搶奪呂布派人購買的馬匹,導致呂布前來圍攻,迫使劉備放棄小沛,投奔曹操(第十六回)。這類情節雖然不多,卻使「莽張飛」的形象深入人心,與關羽的「剛而自矜」、趙雲的穩重精細、馬超的好勇鬥狠、黃忠的老當益壯判然有別,表現出獨特的風采。
其四,一再渲染張飛真誠坦率,心直口快的個性。
劉備一顧茅廬,他不以為然;二顧茅廬,他很不耐煩;三顧茅廬,他見諸葛亮高臥不起,氣得要到屋後放火;諸葛亮出山之初,他很不服氣,但火燒博望一戰成功,他馬上與關羽交口讚揚:「孔明真英傑也!」從此心悅誠服,恭聽指揮,再不扯皮(第三十七∼三十九回)
龐統剛投奔劉備時,劉備以貌取人,僅任其為耒陽縣令。龐統懷才不遇,每日飲酒,不理政事;他聽說後大怒,想抓住龐統問罪;而當親眼看到龐統的真才實學,便立即賠禮道歉,並向劉備極力舉薦(第五十七回)。
當他率兵入蜀增援劉備時,被嚴顏擋住去路,還被一箭射中頭盔,恨得咬牙切齒;而捉住嚴顏後,卻被這位「斷頭將軍」的慷慨不屈所感動,馬上來了個「義釋嚴顏」(第六十三回)。這些情趣盎然的故事,與歷史上的張飛「愛敬君子」的舉止在內涵上已有明顯差異,主要表現了張飛坦白豪爽、服膺善類、胸無城府的個性,從而為小說中的「莽張飛」增添了許多可愛之處。
其五,不時表現張飛的粗中有細。
在凸顯張飛「莽」的性格特色的同時,《演義》又設計若干情節,描寫他往往粗中有細,偶爾也會想出幾條妙計。
當劉備重新占據徐州後,曹操命劉岱、王忠前去攻打。張飛迎戰劉岱,劉岱不敢出戰;張飛聲稱要去劫寨,故意走漏消息,等劉岱設下埋伏等待時,卻來個反包抄,一舉生擒劉岱(第二十二回)。
當陽長阪之役,手下僅有二十餘騎的張飛為了阻擋曹軍,為兵敗勢危的劉備贏得喘息之機,先是靈機一動,心生一計:「教所從二十餘騎,都砍下樹枝,拴在馬尾上,在樹林內往來馳騁,沖起塵土,以為疑兵。」他本人則獨據長阪橋,故布疑陣。等大隊曹軍趕來,他倒豎虎鬚,圓睜環眼,緊握蛇矛,穩穩地立馬於長阪橋頭,既不前衝,也不後退,有意在精神上威懾敵軍。經過三次大喝,竟然嚇退了害怕「又中孔明之計」的曹軍(第四十二回)。
曹操奪取漢中後,其大將張郃率兵進攻巴西。鎮守巴西的張飛與之對壘,一次又一次地用計,幾度戰勝張郃,後又智取瓦口關,使曾誇下海口「必擒張飛」的張郃一敗塗地,僅剩十餘人,步行逃回南鄭(第七十回)。
這些生動的情節,或超越史書記載,或出自小說的虛構,既反映了人物性格的發展,更表現了張飛性格的豐富性。
其六,讓張飛的語言帶上較強的市井色彩。
《三國演義》全書用半文半白的語言寫成,庸愚子(蔣大器)在〈三國志通俗演義序〉中稱讚它「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既不像正史那樣「理微義奧」,「不通乎眾人」,又不像《三國志平話》之類講史那樣「言辭鄙謬,又失之於野」,而是雅俗共賞,「人人得而知之」。這種半文半白的語言風格,與書中人物多是統治階級的上、中層人士有著內在的聯繫。
但在眾多的人物中,唯有張飛的語言帶有較多的白話成分和市井色彩。如他衝進館驛擒拿督郵時那一聲怒吼:「害民賊!認得我麼?」(第二回)關羽斬華雄後,他不顧身分卑微,高聲大叫:「俺哥哥斬了華雄,不就這裡殺入關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時!」(第五回)陶謙二讓徐州,劉備再次推辭,張飛勸道:「又不是我強要他的州郡;他好意相讓,何必苦苦推辭!」(第十一回)呂布到徐州投奔劉備,曹操致書劉備,教殺呂布;劉備尚在盤算對策,張飛卻徑直拔出寶劍,對呂布大叫:「曹操道你是無義之人,教我哥哥殺你!」(第十四回)留守徐州時,他宴請眾官,強迫曹豹喝酒道:「廝殺漢如何不飲酒?我要你吃一盞。」(第十四回)這些話,渾然出自市井人物之口,不僅表現了張飛粗豪的性格,而且使普通民眾感到親切。
更有趣的是第十六回寫張飛搶了呂布部將買的三百匹好馬,呂布怒而率兵攻打小沛,二人有這樣幾句對話:
張飛挺槍出馬曰:「是我奪了你好馬!你今待怎麼?」布罵曰:「環眼賊!你累次渺視我!」飛曰:「我奪你馬你便惱,你奪我哥哥的徐州便不說了!」
張飛的兩句話,均為通俗的口語,直率天真,較好地表現了人物的性格。讀者看了,不禁會發出會心的微笑。
總之,儘管《三國演義》中的張飛性如烈火,脾氣暴躁,不止一次因好酒而誤事,最後竟因此而被害;但總的說來,他粗獷的氣質、豪爽的舉止、通俗而痛快的語言都比較適合廣大民眾的審美心理,因而深受讀者喜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