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新語
煮酒精華
大河對談
石匱藏書
龍崗閒話
桌拿呂布
月旦群英
千里網際
歷史新天地

文/于學彬

  關公太過自信而喪失了判斷力,太過自我標榜而變成孤家寡人。

  當關羽臨沮戰敗被擒,由馬忠簇擁至孫權面前時,孫權問他:「公平昔自以為天下無敵,今日何由被吾所擒?」(第七十七回)這雖是孫權炫耀自己的一句話,但是卻很耐人深思。細細數來,關羽的一生中確實曾經有過不少「天下無敵」的壯舉: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醜、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水淹七軍……但是最後麥城一敗,狼狽不堪,把性命和前程都斷送在自己一向瞧不起的東吳手中,這是什麼原因呢?這個問題關羽自己應該回答,「評說千秋功罪」的我們更應該回答。當年的關羽也許是因為孫權沒有給他更多的時間來反省,所以只找出了「我今誤中奸計」一條原因(第七十七回)。其實,使關羽「敗走麥城」的還有很多屬於他自身的深層原因。

剛而自矜,不能容物

  身為漢中王的劉備聽說關羽父子遇害,哭倒於地。諸葛亮上前解勸道:「關公平日剛而自矜,故今日有此禍。王上且宜保養尊體,徐圖報仇。」(第七十八回)諸葛亮這句話中至少包含這樣幾層意思:一是關羽的殺頭之禍是咎由自取,不能完全歸罪於東吳;二是關羽之禍來自於他的剛而自矜;三是關羽剛而自矜的毛病由來已久。

  關羽剛而自矜首先表現在對東吳的態度上。當諸葛亮將要助劉備收取西川,把荊州交給關羽時,「關羽更不推辭,慨然領諾」,並說:「大丈夫既領重任,除死方休。」這無疑是一種非常自負的口氣。當諸葛亮問他:「倘曹操引兵來到,當如之何?」關羽回答:「以兵拒之。」諸葛亮又問:「倘曹操、孫權齊起兵來,如之奈何?」關羽回答:「分兵拒之。」諸葛亮聞言,告訴他說:「若如此,荊州危矣。吾有八個字,將軍牢記,可保守荊州──『北拒曹操,東和孫權』。」關羽當即表示:「軍師之言,當銘肺腑。」可惜他嘴上雖如此說,其實早把「軍師之言」當成耳邊風。

  劉備取下西川,東吳便派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來索要荊州。劉備和諸葛亮為了維護兩家關係。便答應「分一半荊州還之」。並親筆寫信要關羽交割三郡。但關羽卻「持頑不肯」,以「雖吾兄有書來,我卻只不還」,蠻橫地把諸葛瑾趕走。後來關羽又將孫權派來赴任的官吏,逐了回去。孫權因此大怒,設計誘關羽赴宴以殺之。關羽又以「藐視吳臣若小兒」的膽氣單刀赴會,這雖是「當年一段英雄氣」,卻實在是一步「險棋」。若非他有機會挽住魯肅,那麼他的項上人頭早就留不到後來了。

  曹操得知劉備自立漢中王時,便要起傾國之兵前來征討。為此,他特地派人唆使孫權襲取荊州,以便自己從中取利。然而,孫權並不想與劉備結怨,特派諸葛瑾來向關羽示好:「吾主吳侯有一子,甚聰明;聞將軍有一女,特來求親。兩家結好,並力破曹。此誠美事,請君侯思之。」這本是於國於家兩全其美的好事,如果從大局考慮,即使不願結親,也應婉言謝絕才好,哪知關羽竟勃然大怒說:「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第七十三回)因此便種下了殺身的禍根。由於孫權對這件事是真心實意的,他一直很不理解關羽為什麼要發這麼大的火,因此在擒到關羽時,第一句話就問:「孤久慕將軍盛德,欲結秦晉之好,何相棄耶?」孫權哪裡知道,關羽「相棄」的原因僅僅是太自矜而已。我們都主張化敵為友,而關羽卻硬是逼友為敵,這完全是戰略上的一大錯誤。而這個錯誤的產生,不是因判斷的失誤,而是因自身剛而自矜所招致。細想起來,實在可悲可惜。

  不過,關羽剛而自矜的毛病由來已久,此番悲劇只是他性格發展的必然結局。關羽自認「天下無敵」,所以對趕上或超越他的人總是七個不服八個不忿。劉備在襲取西川時收了馬超,並予以重用,關羽得知後,心裡很不是滋味,便派關平千里迢迢地給劉備送上一封書信,揚言入川與馬超比試高低。多虧諸葛亮回信說:「馬超『猶不及美髯公之絕倫超群也』。」又說:「倘一入川,若荊州有失,罪莫大焉。」這才滿足了關羽的虛榮心,放棄了入川的念頭。當然從另一角度來看,諸葛亮此舉也更加助長了關羽自矜的心理。(第六十五回)

  當漢中王劉備封關羽為「五虎大將」之首時,關羽聽說黃忠也與自己同列,便大發脾氣道:「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且執意不肯受印。要不是大家像哄小孩似的苦苦相勸,他說不定又要丟下荊州,鬧到成都。(第七十三回)

  胡宏在《知言》中說:「自高則必危,自滿則必溢;未有高而不危,滿而不溢者也。」意思是物體過高就必然要倒塌,水裝得太滿了就必定要外流;沒有過高而不傾倒,過滿而不外流的。黃石公在《素書》中也說:「孤莫孤於自恃。」意思是沒有比自以為是更能使人孤立的了。關羽之「危」,就是因其「自高」;關羽之「溢」,就是因其「自滿」;關羽之「孤」,就是因其「自恃」。為人一定要有寬容謙讓的氣度,不能爭強好勝,更不可剛愎自用。劉清之說得好:「君子力如牛,不與牛爭力;走如馬,不與馬爭走;智如士,不與士爭智。」這確實可以當作我們的座右銘。

(本文摘錄自《三國啟示錄》一書)

最新更新日期:2006.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