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學彬
曹植嗜酒放縱、性情疏狂,藝術家性格使他錯失大位,抑鬱以終。
曹植在十多歲的時候就開始讀《詩經》、《論語》,自詡能「出口成論,下筆成章」。在銅雀台建成時,曹操要求每個兒子都寫一篇賦,曹植寫得最快,文辭也最好,因此最受曹操的寵愛,甚至已準備立他為世子。
這時的曹植極為得志。
然而,他在與曹丕競爭世子寶座時,楊修的從中幫忙,卻被曹操發現,曹操因此改變了對他的看法。一次,曹操要試曹丕和曹植的才幹,一面命他們出鄴城門,一面卻暗中吩咐守門人,不要放出。結果曹丕退回,曹植也不知如何是好,便偷偷去問楊修。此事被曹操發現後,曹操便對曹植有些失望了。又一次,曹植請楊修暗中作答教十餘條,凡曹操有問,曹植便依條對答。不料此事又被曹操發現,認為楊修、曹植在欺騙自己,便興起改立曹丕為世子的打算。在世子之爭中,曹植失敗了。
曹植沒有被立為世子,雖然與曹丕「御之以術,矯情自飾」有關(《三國志•魏書•卷十九》),但更主要的還是他自己「表現不佳」,不再被曹操所寵愛。在曹丕已立為世子,且於曹操死後順利繼承大位的情況下,曹植自己本應想開一點,並隨遇而安才是。但他卻始終耿耿於懷,任意發洩自己不滿的情緒,甚至不去奔喪。不奔父喪,不守父孝,無論什麼原因,都為當時的正統禮教所不容,難怪曹丕要來問罪。
另外,曹植不知克制忍讓也是他的一大缺點,在曹丕派使者來追究不奔父喪之罪時,曹植本該認罪伏法,但他反而變本加厲,當著使者的面翻出自己本該承嗣大位的「老帳」,並且用亂棒把使者打出。這樣做的結果,使他與曹丕之間的衝突更加激化。對於手中已握有生殺大權的曹丕而言,越是感到曹植對自己的威脅,就越是堅定其要除掉曹植的決心。曹丕之所以沒有像殺掉丁儀、丁廙那樣,立即殺掉曹植,一是因「母命不可違」,二是怕天下人議論。否則,即使再能「應聲作詩」,也難存性命。曹植這種不計後果的任性做法,只是自取其禍的不智之舉。
嗜酒放縱,不知遠防
曹植有一個最大的毛病,就是「平生嗜酒疏狂」。「酒」這個東西可以成事,更可以敗事。有時「酒壯英雄膽」,如武松喝了十八大碗之後,便打死了凶猛的老虎;但更多的時候,是「酒壯賊人膽」,使人喪失理智,肆無忌憚。曹植就是因為酒而誤了很多大事,帶來無法彌補的損失。
建安二十四年,曹仁為關羽所圍,曹操任曹植為南中郎將,兼任征虜將軍,準備派他帶兵解圍。結果,在曹操要當面交待任務時,曹植竟喝得大醉,給曹操罷免了職務。還有一次,他也是因為喝多了酒,乘車在街奔跑,並私自偷開司馬門出去。曹操得知後大怒,把主管宮門的官吏殺了,且「異目視此兒(曹植)矣」(《三國志•魏書•卷十九》)。如今曹丕派使者前來問罪,他卻在酣醉之後,對使者悖慢無禮。當許褚前去擒拿時,他也還在醉夢中。這些都是他貪戀杯中之物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此外,曹植應該要曉得自己的這位兄長的個性,儘早地做好自我保護,以防對方加害於己。結果自己失敗後,既不服輸,又不防範,當然只能束手就擒、任人宰割了。
七步成詩,終生缺憾
曹植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深受曹操寵愛,並成為世子的熱門人選。可惜由於種種原因,致使這樣的大好機會一再與他失之交臂。
常言道:「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競爭失敗者常常連原來的地位都難保住,有時更一下子跌落萬丈深淵。曹植就是這樣,從曹操的「寵兒」,轉瞬間變成曹丕的階下囚:首先曹丕派人找上門來追究不奔父喪之罪,接著又派武士,闖進府堂,用繩子將他捆綁起來,強行載於車上,押送到鄴都,聽候發落。而他們的親生母親,竟要為「存其性命」而求情,實在是慘透了。
另一方面,人稱「才高八斗」的曹植,竟會淪落到以其敏捷的才思,「七步成詩」來幫自己脫險。不管當時他是怎樣的心情,也不管曹丕是否真的感動,最後還是在母親以死相逼的情況下,被貶為安鄉侯。
倘若曹植「藝術家」狂傲放縱的性格能少一點,多一些對現實世界的體悟與真實人性的了解,懂得何時該低調行事、遠災避禍,或許他的後半生,還會過得自在安樂些。
(本文摘錄自《三國啟示錄》一書)
最新更新日期:2005.0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