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新語
煮酒精華
大河對談
石匱藏書
龍崗閒話
桌拿呂布
月旦群英
千里網際
歷史新天地

文/陳華勝

  三國第一軍師諸葛亮最為後人稱道的創作,除「隆中對」、「八陣圖」與「木流牛馬」外,就是〈出師表〉了。千百年來,世人都為〈出師表〉裡流露的愛國情操感動不已,殊不知,此乃諸葛亮為釋嫌、表態所寫的「自白書」。

  曹魏黃初七年(西元二二六年),魏文帝曹丕病逝,子曹叡即位為明帝。消息傳到成都,諸葛亮認為北伐時機到來了,次年他領兵進駐漢中,準備出師北伐。臨行前,他給後主劉禪上一道表章,這就是著名的〈出師表〉。因為數年後他還上過另一道出師的奏章,為區別起見,稱為前、後〈出師表〉。

  兩篇〈出師表〉都被收入清初吳楚材、吳調侯選編的《古文觀止》,成為千古傳誦的不朽名篇。自古以來讀者莫不感嘆諸葛亮在文中表達出來的誓死伐魏、「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忠精神,甚至有人說︰「讀〈出師表〉而不泣者,非人也。」然而眾人大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實這前後〈出師表〉還是諸葛亮心病的流露呢!

  諸葛亮有什麼心病呢?劉備白帝城託孤時指著後主劉禪對諸葛亮說過「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一番話,這就成了諸葛亮後半生的隱痛和心病,反對者可藉它進讒言,劉阿斗也可藉它理直氣壯地去防範諸葛亮。因此,兩篇〈出師表〉潛在的主題,是擔心自己伐魏遠去後發生宮廷之變,所以苦口婆心,剖露心跡,以期得到後主的信任和支持。

  前〈出師表〉極力強調「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就是說宮廷裡和丞相府都是一體的,沒有兩個權力中心,所以你皇帝老兒也不必擔心,而且要一視同仁,以昭「平明之治」。另外表中還極力舉薦了郭攸之、費禕、董允、向寵等一干人。他要後主全力信任他推薦的這班人,也是有難言之隱——怕其他人趁他遠去乘機進讒,所以要後主充分信任並任用自己的親信人物,讓自己去得放心。這也不是沒有道理,畢竟大臣李嚴、廖立,宦官黃皓等都曾在諸葛亮背後說閒話,偏偏阿斗又是個沒主見的君王。到最後,諸葛亮「臨表涕泣」,更是將心病情不自禁地暴露無遺。伐魏即伐魏,何用「涕泣」二字?只因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身提重師而不可不發,心牽鈍物又不能少寬——可憐諸葛亮這一副眼淚!所以金聖嘆批才子古文時也說︰「此表所憂,不在外賊,而在內蠱也。」

  諸葛亮只恐自己權盛遭忌,要換司馬昭就不用忌了。因為大權在握,即使發生宮廷政變也沒有什麼大不了、不可收拾的,像司馬昭要解決魏主高貴鄉公曹髦,只不過廢了走狗成濟的一支戟和一顆替罪的腦袋而已。然而諸葛亮一生謹慎,他擔心的不是生前之事無法應付,而是身後的評價。若像司馬昭一樣,那麼在今人的眼裡,他還能如此耀眼麼?在後〈出師表〉中,諸葛亮意識到各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自稱「凡事如是,難可逆見,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既是向後主劉禪表心跡,也是向後世之人表明自己的無奈。他畢竟是儒家文化的繼承者,儒家的主體意識表現在他身上竟是那樣地沉重。

  後〈出師表〉按《三國演義》的說法,是在建興六年(西元二二八年)秋,魏將曹休在石亭為東吳陸遜所破,東吳遂遣書蜀中,請兵伐魏,以便乘勝追擊。劉禪見書後,報知人在漢中的諸葛亮。其時諸葛亮在漢中兵強馬壯,糧草豐足,聞訊當即決定於次年春二度率軍北伐,臨行復上表後主,是為後〈出師表〉。但學術界歷來有人認為後〈出師表〉乃偽作,非出自諸葛亮之手,因為前〈出師表〉見於《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而後〈出師表〉僅見於裴松之注引孫吳大鴻臚(官名)張儼的《默記》中,《三國志》和《諸葛武侯文集》都未收錄。該表說趙雲死於上表前,而《三國志•趙雲傳》說趙雲「建興七年卒」,因此有事實的差錯。有人還推測這篇表章實際是諸葛亮的侄子、東吳諸葛恪所作,諸葛恪在孫權臨死時受命為東吳大將軍,輔佐吳主孫亮,為了樹立他自己的威望,也為使自己的伐魏主張得到認同,故冒大名鼎鼎的伯父諸葛亮之名「著論諭眾」,激勵士氣。

  但筆者以為,司馬光《資治通鑒》既完整收錄此文,而《資治通鑒》的鑒別選擇、考證偽劣很是細致,加上後來胡三省注《資治通鑒》,其校勘、考證、辨誤,前後垂三十年之久,對後〈出師表〉仍然是認同的。再則,陳壽《三國志》不收後〈出師表〉可能也有難言之隱,因為後〈出師表〉開卷即稱「漢賊不兩立」,把曹魏稱為「賊」,全文以正統自居,討賊自任,如若《三國志》收錄此文,則與該書宣揚的曹魏正統說相悖,可能遭致時忌,所以只能付之闕如了。至於趙雲的確切死亡年份,據清人何焯推斷,趙雲在第二次北伐時如果還活著,必然會有關於他的記載,然而史傳上沒有。第二次北伐,蜀漢名將趙雲不再出現,所以趙雲可能死在建興六年冬之前,《三國志》的記載恐怕有誤,後〈出師表〉說趙雲已死,是對的。

  綜上所述,認為後〈出師表〉定係偽作太過武斷,而且,無論如何,「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幾句話應是諸葛亮真實的心跡表白。

  大凡後人都羨慕諸葛亮,羨慕他有大展才華的機遇,然而卻不知即使是諸葛亮,也有其難言之隱。唉,做人難,做好人更難,做聰明的好人簡直難上加難!

(本文摘錄自《三國奇談》一書,實學社出版,遠流發行)

最新更新日期:200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