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華勝
嫉妒是每個人多少都會有的一種情緒反應,然而嫉妒到置人於死地,就很說不過去了。三國心胸最狹窄、氣度最小的才子鍾會,儘管聰明有學識,但卻都用在害人上面,無所不用其極地掃除眼前的「障礙」,到頭來,自己也栽跟斗。
說起三國,人人都說周瑜氣量小,然而周瑜的名聲實在是被羅貫中「誹謗」壞的。歷史上周瑜是個很有雅量的人。《江表傳》記載︰當初程普老將一副「資深工作者」的姿態,「數陵(凌)侮瑜。瑜折節容下,終不與校(較)」。最後連程普都被感動了,逢人便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至於他設計害劉備等等事體,均係小說家無中生有。當然,他對劉備他們是不會客氣到哪裡去的,畢竟這可是兩國相爭,各為其主,豈有在外交大事上講肚量而誤國事的道理?可恨小說家為了追求戲劇效果,害得周郎永遠地背黑鍋。
三國裡真正心胸狹窄的不是周瑜,而是鍾會。
鍾會是太傅鍾繇的小兒子,少年時期就「敏惠夙成」,時人比之為漢初張良。然而這個三國的「張良」心胸狹窄,只想獨步天下,容不得別人,而且忌才害才,不少英才都死在他手裡。「竹林七賢」中最博學多才的嵇康鄙夷他的為人,故意在他前往拜訪時,與向秀自顧自地打鐵,由此為他所嫉恨,最後硬是冠上「詆毀孝道,敗壞名教」的罪名,唆使司馬昭將嵇康殺了。此外,鍾會還經常跑到阮籍家中,嘮嘮叨叨地大談天下事,打算從對方話裡抓一些錯誤,好羅織罪名。幸虧阮籍知道他的為人,總是大口大口地喝酒,裝做什麼也不懂,這才免於災禍。
鍾會不僅害英才,甚至連魏主也因他一言而見害。司馬氏政變後,廢黜了魏主曹芳,立高貴鄉公曹髦來當皇帝。曹髦本是東海王曹霖(文帝曹丕第五子,明帝曹叡之弟)的庶子,早熟、好讀書,年紀雖輕,卻不是糊塗無知的人。司馬師曾問一同下朝的親信鍾會︰「皇帝是怎樣一塊料?」鍾會知道司馬師問他的本意,不假思索地答道︰「文同陳思(指陳思王曹植),武類太祖(指曹操)。」司馬師一聽,心想:這如何得了!剛剛廢去一個無用的曹芳,卻換來文武兼備的曹髦,那司馬家何時才能取得天下?於是種下曹髦遭殺身的禍根,這些事情全載於《漢晉春秋》等野史中,官修正史《三國志》也坦承︰「嵇康等見誅,皆會謀也。」我想時有「竹林七賢」佯狂避世,恐怕也是因為世有鍾會這種人的緣故吧!
到後來,鍾會升了鎮西將軍,與征西將軍鄧艾一同率兵伐蜀。結果鍾會所領的二十萬大軍被擋在劍閣外毫無建樹,而鄧艾率萬人出奇兵,從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直指成都,消滅蜀國。這下鍾會更氣不過了,乾脆誣告鄧艾父子謀反。鍾會這個人,你說他的才能麼確實是有的,但他的才能卻用在害人之上。他是三國時著名的書法家,並且「善效人書」,為陷害鄧艾,他就派人埋伏於劍閣,中途搶奪鄧艾所上的表章,然後另外摹寫一份,辭令悖傲,再派人以鄧艾的名義呈送到京城去,好讓司馬昭疑心鄧艾有異志(事見《世語》)。結果鄧艾果然被害,臨死前恨透了鍾會,憤怒地高喊︰「艾,忠臣也,一至此乎?」陷害鄧艾父子後,這個鍾會自己倒真的反了,他夢想做皇帝,認為再不濟也可學劉備割據蜀中。最後因密謀殺盡入川將士,士兵嘩變反被殺,死時年僅四十歲,也算報應。
《三國演義》沒有著力塑造鍾會的形象,只寫了「二士爭功」,沒有寫鍾會平日的為人。其實鍾會這種人倒是很典型的中國文士。文人相輕,有才華的人互相看不起,是中國知識分子代代相傳的最惡劣的一種性格。由互相看不起,互相嫉恨乃至互相加害,其結果使歷史上中國的知識分子不能成為一個強有力的階層。
(本文摘錄自《三國奇談》一書,實學社出版,遠流發行)
最新更新日期:2004.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