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華勝
雖說「人不可貌相」,但長得「很抱歉」的醜男,在古代的確不易立足。龐統與張松即因生來難看,所以在尋找「明主」的過程中處處碰壁。假使諸葛亮不是「身長八尺,面如冠玉」,而和龐、張二人同類,劉備會重用他嗎?
舊時候做官是很講究「模樣」的,對一個人能不能做官的考核,內容通常分為身、言、書、判四方面。第一條就是「身」,觀相貌、查體格,體貌醜陋的人當官會損及朝廷尊嚴,因此要作些挑選。只可惜有才華的人並非都是才貌雙全的,於是有些人就很吃了相貌的虧。
三國時期著名的醜人有兩個,一是龐統,一是張松。他們的醜陋甚至上了史書,可想而知,這兩位仁兄的尊容大概真的是醜得可以了。
對於這兩個出名的醜人,《三國演義》裡演義得分外精彩。赤壁大戰前,龐統去向曹營授連環計,教曹操把戰船三十為一排、五十為一排地連在一起,首尾用鐵環連鎖,以方便周瑜用火來燒。曹操雖說是個多疑的人,這回卻不知怎地鬼迷心竅,直把龐統這條害人的計謀當成錦囊妙計,於是也就把龐統當成了寶,非但親自出帳相迎,陪同檢閱部隊,還許諾凱旋之日當奏聞天子,保薦他進入三公之列——東漢以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為三公,到了曹操這個時候,三公雖說都已是無實權的虛銜,但總歸是名義上朝廷最高品級的官員。所以,曹操這個許諾不可不謂大矣!然而龐統是漢室臣民,鐵了心不願與名聲不大好的曹操攪在一起,同時他恐怕也認為憑自己的才高八斗,到哪裡還怕沒官做?所以並未將曹操的許諾放在心裡。
然而現實很快給了他一記悶棍。
龐統是東吳的前敵總指揮周瑜發現的人才,周瑜待龐統倒確實很好,放手任用。龐統與周瑜的私交應該也不錯,因為周瑜的靈柩正是龐統護送回去的。周瑜死後,大夥推薦魯肅接替,而魯肅是個謙虛的人,便向孫權舉薦說龐統比自己更合適。龐統自視很高,恐怕也認為自己應該是這個人選,所以滿懷欣喜地來見孫權,不料孫權見他濃眉掀鼻、黑面短鬚、形容古怪,就心中不喜,以一句「公且退,待有用公之時,卻來相請」將他打發了。
魯肅覺得過意不去,又將他推薦給劉備。結果劉備見他相貌醜陋,也老大不喜,又嫌他在自己面前不夠謙虛,只安排他做了個耒陽縣的縣宰,連縣令都輪不上。比起曹操的三公許諾來,簡直天上地下!事至此,龐統當然要鬧情緒,遂終日飲酒為樂,不理政事——文人鬧消極大凡都是這樣的。劉備聽說大怒,派張飛做特派員去巡視。龐統不得已,只好在莽張飛面前賣弄一番,很快地將百餘日所積公務盡行了斷。細想起來,龐統的賣弄其實很有點危險的,還好張飛敬愛君子而不恤小人,素來看重士大夫,若換作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的關君侯,說不定早一刀賞過來了。
當下張飛對龐統佩服得不得了,回去大說好話,諸葛亮(諸葛亮跟龐統還有點親戚關係,龐統是襄陽名士龐德公的侄子,而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娶的是諸葛亮的二姊)、魯肅也一再推薦。劉備這才回過心來,龐統這個醜人總算沒有湮沒了。
文友陳堅毅先生因了這段故事得出妙論,以為龐統是塊試金石,讓曹、孫、劉由此分出優劣︰曹操儘管手下謀臣猛將如雲,遇到龐統這類有才無貌之人,仍能傾心接納,說明他志在一統,有大海納百川的氣概;而實力遠不如曹操的孫權、劉備,用人的條條框框很多,以貌取人,拒人於千里之外,說明他們也只能割據一方,終究成不了大氣候。陳堅毅先生還大膽假設︰「如果不是徐庶口吐蓮花大力推薦,如果沒有被曹操追得屁滾尿流無立足之地,劉備有﹃三顧茅廬﹄的熱情嗎?如果進了茅廬後見到的諸葛亮不是身長八尺、面如冠玉,而是比龐統還醜,劉備又當如何?」
陳堅毅先生的立論別出心裁,假設更讓人拍案叫絕。然而,龐統這塊試金石試過的「金子」,其「成色」卻並非一成不變。若干年後,西蜀的張松又做了一回「試金石」。
張松是劉璋手下的別駕從事;所謂別駕,就是指主公出行時,坐在另一輛車上隨行的人,亦即主公的左右手。但他看出劉璋成不了事,想「良禽擇木而棲」,做其他人的「手」,便懷揣西川四十一郡地圖來見曹操。曹操此刻剛打敗馬超的西涼兵團,傲睨得志,看輕一切,又見張松身高不滿五尺,鼻偃齒露,容貌猥瑣,所以甚是怠慢。張松在曹操這裡沒有得到當年龐統的禮遇,這一回,曹操也以貌取人了!
倒是當初嫌龐統相貌難看的劉備,聽說張松出川,便刻意結交,非但派趙雲領兵恭迎,還令關羽灑掃驛庭供其居住,自己則引諸葛亮、龐統親自來接,一點都沒嫌張松醜陋。這張松一感動,便把四十一郡的地圖獻了上去,而劉備獲得張松的地圖後,對西川的山川險要、庫府錢糧了然在心,日後便輕鬆地逐走劉璋,佔了西川。
難道是曹操、劉備的審美標準不一樣?是曹操看著龐統不覺得醜而見了張松就覺得醜,而劉備則正好相反嗎?顯然不是的。曹操有志於江東而恰遇龐統來訪,所以他傾心相交,所以他不計龐統的醜陋,因為他覺得龐統對他有用,而在張松來時,他還無意取西川。他曾當面批評司馬懿「得隴望蜀」就是明證,所以他計較張松的醜陋,所以他傲慢輕視,因為他覺得張松對他沒什麼用,而劉備則相反。看到兜底,這些梟雄們的禮賢下士,直似做戲;而做人才的卻總擺脫不了被人利用的境地,而且還得在被人利用中顯示出自身那點可憐的價值。
「任人唯賢」只是一句空話,「任人唯用」才是大實話。對當上主公的人來說,沒有一成不變的用人標準,而對人才來說,碰上哪一檔標準,那就是各自的運氣,那就是機遇了。
(本文摘錄自《三國奇談》一書,實學社出版,遠流發行)
最新更新日期:2004.07.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