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新語
煮酒精華
大河對談
石匱藏書
龍崗閒話
桌拿呂布
月旦群英
千里網際
歷史新天地

文/陳華勝

  曹丕在《典論•論文》中說:「文人相輕,自古而然。」但從徐庶薦諸葛亮,諸葛亮讚劉巴、法正,我們看見了三國時期英雄惜英雄的博大襟懷。沒有彼此的相互提攜,哪得「英雄輩出」、「人才濟濟」的壯闊局面?

  徐庶在走馬薦諸葛時,劉備曾問他︰「此人(諸葛亮)比先生才德何如?」徐庶說︰「以某比之,譬猶駑馬以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

  這段文字雖然見之於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然較之歷史,除了時間問題(徐庶薦諸葛並非在他自己即將離開之時)外,其餘是大致不差的。若非徐庶竭力推薦,劉備恐怕也不會跑到深山坳裡去三顧茅廬。還原歷史,徐庶並非在臨行之時才向劉備推薦人才,而是寧願自己虛席相讓,這就更顯出他的博大襟懷了。

  古人是很願意講別人好話的,像諸葛亮這樣舉世第一流的人物,也並不目空一切,眼睛長到頭頂上,而仍實事求是地稱讚別人的長處。劉備入西川後,諸葛亮去見原劉璋的謀臣劉巴,與之交談後興嘆道︰「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劉巴字)遠矣!」後來,劉備不聽眾諫,執意伐吳,以致大敗,諸葛亮又感嘆道︰「法孝直(法正字)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這便是古人的襟懷了。

  三國何以英雄遍地,人才濟濟?英雄識英雄,惺惺惜惺惺,相信是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一大批英雄的脫穎而出,既是時勢所造,也是古人惜才的博大襟懷所致。

  今人不同古人,「老婆是人家的好,文章則是自己的好」這話便是許多文人(恐怕還不只文人)劣根性的集中體現。既無若谷之虛懷,又存非分之覬覦,嫉賢妒能竟成平庸之輩的生存之道,內耗紛爭竭盡自相殘殺之能事。自己有七分本事,豈容他人才高八斗?能力比我強的,日後如何制得住?所以,現在就叫你坐冷板凳!嗚呼,我不能言。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讀韓昌黎之文,直叫人潸然淚下。

(本文摘錄自《三國奇談》一書,實學社出版,遠流發行)

最新更新日期:2004.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