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外的「三國熱」中,對三國遺跡的旅遊考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與《三國演義》有關的名勝古跡之多,在古典名著中堪稱第一。據我的初步統計,這類遺跡總數至少在四、五百處以上。這一點,是任何其他古典名著都望塵莫及的,這實在是一大筆豐富的旅遊資源。三國故事源遠流長,三國人物家喻戶曉,這些三國遺跡也強烈地吸引著海內外的遊客。以成都武侯祠為例,每年遊客多達一百幾十萬人﹔其他許多三國遺跡,每年遊客
也以十萬計。正是看到三國遺跡的巨大價值,四川、河南、湖北、陝西、甘肅等省都在積極開發三國旅遊線﹔一些遺跡較為集中、影響較大的地方,更把三國旅遊作為自己的「拳頭產品」,如四川綿陽市(東漢三國時的涪縣)正在興建「三國蜀漢旅遊城」,湖北江陵(關羽鎮守荊州的駐所)已經建成了「三國公園」,江蘇鎮江
、山西清徐已經分別建成了「三國城」,河南許昌、浙江富陽(孫權故里)、安徽亳州(曹操故里)也有若干雄心勃勃的打算……
綜觀眾多的三國遺跡,可以看到這樣兩個特點﹕
一,分布面甚廣。據初步統計,全國至少有二十個省、市、自治區存有三國遺跡,四川、陝西、河南、湖北、安徽、江蘇等省尤見豐富。其中,四川成都武侯祠、德陽龐統祠墓、綿陽富樂山、劍閣劍門關、閬中張飛墓、重慶雲陽張飛廟、奉節白帝城、陝西勉縣武侯祠墓、岐山五丈原、甘肅禮縣祁山堡、湖北襄陽隆中、蒲圻赤壁、當陽長阪、江陵荊州古城、山西運城關帝廟、河南洛陽關林、許昌曹魏故城、安徽合肥逍遙津、廬江周瑜墓、江蘇南京石頭城,等等,早已揚名華夏,遠播海外。真是天下勝跡三國多呵!
二,深受《三國演義》和民間三國傳說的影響。眾多的三國遺跡,大體上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少量由三國時期遺存至今的古跡。如許昌曹魏故城遺址、南京石頭城遺址和個別墓葬,如劉備「惠陵」(在成都武侯祠內)。這類遺跡數量很少,觀賞性也很有限。第二類,雖源於三國歷史,或與史實大致相符,卻多少滲入了《三國演義》和民間三國傳說的內容。比如大名鼎鼎的成都武侯祠,算得上是全國最有名的三國遺跡,但它並非三國時期的遺存,而是始建於公元四世紀的成漢時期的紀念性祠廟,只能說是源於三國歷史,以後歷代又迭經興革補充,今天我們看到的則是清代康熙年間所重修;祠中人物固然基本上是三國時期實有的人物,但若干人物的造型和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張飛的丈八蛇矛之類,卻明顯受到《三國演義》和傳統三國戲的影響。湖北蒲圻赤壁是三國時實有的,但現存遺跡中的望江亭、拜風台、鳳雛庵等景點,
則顯然受到《三國演義》影響。同樣,大量的三國人物祠墓,其形制、佈局、題詠等,也在不同程度上留下了《三國演義》的烙印。這類遺跡,在全部三國遺跡中佔了很大比重。第三類
,雖有一點三國歷史的由頭,卻因《三國演義》和民間三國傳說的影響而與史實大相徑庭, 甚至面目全非。如四川廣元的「鮑三娘墓」,經考古鑑定,確係東漢晚期墓葬,但鮑三娘及其夫關索卻是民間三國傳說虛構的人物,這種「張冠李戴」的現象就很有代表性。第四類,出自對史實的附會,或者純係《三國演義》和民間三國傳說的產物。如江蘇鎮江的甘露寺始建於唐代,卻因《三國演義》中「甘露寺相親」故事的影響而被視為有名的「三國遺跡」,寺外的「天下第一江山」匾額、溜馬澗、狠石等,也都是《演義》的產物。周倉本係《演義》虛構的人物,湖北當陽卻有周倉墓。關索本是民間傳說中的關羽之子,貴州卻有「關索嶺」。又如歷史上的諸葛亮南征時並未進入永昌郡(治所不韋縣,即今雲南保山市),但當地長期流傳有關諸葛亮南征的故事,早在唐代就建起了武侯祠,一千多年來屢毀屢建,至今猶存
。這類遺跡,為數頗多。
由此可見,今天所說的「三國遺跡」,大部分並非真正的「三國時期的遺跡」,而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與三國有關的名勝古跡」。這種狀況,恰好證明了三國文化的寬泛性。我認為,人們通常所說的「三國文化」,並不僅僅指、並不等同於「三國時期的文化」,而是指以三國時期的歷史文化為源,以三國故事的傳播演變為流,以《三國演義》及其諸多派生現象為重要內容的綜合性文化現象。可以說,「三國文化」乃是漫長歷史時期中民眾心理的結晶。三國遺跡也是這樣。
眾多的三國遺跡,把歷史與現實連在一起,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巨大的旅遊價值,吸引了千千萬萬國內外遊客。徜佯於這些遺跡,猶如行舟於歷史的長河,緬懷三國群雄,追蹤民族心靈的演變,你會想得很遠,很遠……
(本文選自《三國漫談》一書)
最新更新日期:2002.1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