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新語
煮酒精華
大河對談
石匱藏書
龍崗閒話
桌拿呂布
月旦群英
千里網際
歷史新天地

  《三國演義》第24回,寫到漢獻帝因不滿曹操專權跋扈,密授衣帶詔給國舅董承,令其謀誅曹操。後因密謀洩露,董承等五人全家被斬。於是,24回便寫曹操進宮來殺董貴妃,並說「貴妃乃董承之妹」。

  應當說明,這裏的「董貴妃」應作「董貴人」。據《後漢書‧后紀》,東漢時期,「六宮稱號,唯皇后、貴人。」這就是說,當時宮中只有「貴人」,地位僅次於皇后,並無「貴妃」。直到南朝宋時,才設置「貴妃」稱號,歷代多加沿用。

  另外,《演義》把董貴人與董承的關係弄錯了,董貴人不是董承的妹妹,而是他的女兒。這一點,《後漢書‧伏皇后紀》寫得明明白白:「董承女為貴人,(曹)操誅承而求貴人,殺之。」但這個錯誤並不是羅貫中本人造成的。嘉靖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卷五就寫道:「妃乃董承親女」。

  由此可見,羅貫中對董貴人與董承的關係是依照史實敘寫的。現有的錯誤,乃是毛宗崗或者刻工造成的。其所以弄錯,並非出於藝術上的考慮,而是由於毛宗崗或者刻工錯誤地理解了《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一句。其實,裴松之在注中對這句話解釋得很清楚:「董承,漢靈帝母董太后之侄,於獻帝為丈人。蓋古無丈人之名,故謂之舅也。」羅貫中注意到了這條註釋,所以沒有錯。毛宗崗或者刻工大概不知道這裏的「舅」 指的是丈人,而按照後代的概念,把它理解成「舅子」,這就歪曲了人物關係,鬧了笑話。

  像「董承之妹」這樣把人物關係弄錯了的情況,《三國演義》中還有一些。如第7回寫孫堅擊劉表時,稱劉表大將蔡瑁為「劉表後妻之兄」;而據《後漢書‧劉表傳》,蔡瑁係蔡夫人之弟。又如第10回寫曹操命人到琅邪迎接其父曹嵩,曹嵩「便與弟曹德……逕望兗州而來」;而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注引《世語》,曹德係曹操之弟,即曹嵩之子。再如第 106回寫魏明帝病重時,「召文帝子燕王曹宇為大將軍,佐太子曹芳攝政」;而據《三國志‧魏書‧武文世王公傳》,曹宇係魏武帝曹操之子,即魏文帝曹丕之弟。這些問題,顯然都不是作者為了藝術上的需要而有意改造人物關係所致,而是一些「無心之失」,應當分別校正。

(本文選自《三國漫談》一書)

最新更新日期:2002.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