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演義》中呂布使用的「方天畫戟」,可以說是無人不知。溫明園中,他第一次露面,便是「手執方天畫戟」,顯得威風凜凜﹔虎牢關前,他挺戟出戰,無人可敵﹔當他被困於下邳,處境艱危時,他仍然吹噓:「吾有畫戟、赤兔馬,誰敢近我!」部將宋憲、魏續背叛他,也是趁他疲憊睡著在椅上,「先盜其畫戟」,然後才用繩索把他緊緊縛在椅上……總之,方天畫戟簡直成了呂布威力的標誌。
歷史上的呂布真是用的方天畫戟嗎?不是。
在中國兵器史上,戟的使用由來已久。早在商、周時期,人們就將戈、矛兩種兵器合為一體,創造了戟這種新武器,使之兼具勾和刺的功能。戰國到漢代,戟的使用甚廣,成為戰鬥中的主要武器。東漢末到三國時期,用戟作兵器的將領也不少。如曹操部下猛將典韋「好持大雙戟」,另一員大將張遼,在著名的逍遙津之戰中,「被甲持戟,先登陷陣」。不過,那時的戟是在矛頭旁鑄一勾刺,形狀近似「卜」字,與小說中所寫的「方天畫戟」大不相同。「畫戟」是後來才出現的,主要用於門衛和儀仗。也就是說,作為兵器的「方天畫戟」,在
呂布馳騁疆場之時根本不存在。
更重要的是,歷史上的呂布並沒有用戟作兵器。《三國志˙魏書˙呂布傳》及《後漢書‧呂布傳》都只有三處提到「戟」字:第一次,「(董)卓性剛而褊,忿不思難,嚐小失意,拔手戟擲(呂)布。」但這裏的「手戟」,顯然只是董卓身邊的擺設,而非呂布的兵器。第二次,袁術遣大將紀靈率三萬大軍到小沛進攻劉備,劉備向呂布求救,呂布親往,約劉備、紀靈
同來赴宴,聲稱「不喜合鬥,但喜解鬥」,於是「令門候於營門中舉一隻戟,布言:諸君 觀布射戟小支,一發中者諸君當解去,不中可留決鬥。」布舉弓射戟,正中小支。諸將皆驚,言:「將軍天威也!」但這裏射的戟,顯然也不是呂布的兵器。第三次,呂布命陳登到
許都見曹操,希望朝廷正式任命他為徐州牧,結果曹操「增(陳)秩中二千石,拜(陳)登廣陵太守」,呂布的要求卻落了空。陳登回到徐州後,布怒,拔戟斫
幾曰:「卿父勸吾協同曹公,絕婚公路﹔今吾所求無一獲,而卿父子並顯重,為卿所賣耳!」但這裏的戟大概也是「手戟」之類,同樣不是呂布的兵器。
那麼,歷史上的呂布究竟使用什麼兵器呢?《呂布傳》沒有說明,幸好有關史籍留下了寶貴的記載:一是《後漢書˙董卓傳》寫到董卓入宮被刺,大呼曰:「呂布何在?」布曰:「有詔討賊臣!」……應聲持矛刺卓,趣兵斬之。"這說明呂布用的兵器是矛。
(本文選自《三國漫談》一書)
最新更新日期:2002.0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