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塑造張飛性格的第一個重要情節是「鞭打督郵」。當那位傲慢無禮的督郵倚勢索取賄賂,並逼迫縣吏誣陷劉備之時,性如烈火的張飛闖入館驛,將他捆在縣衙前的馬樁上,用柳條鞭打一頓。真是打得有理,打得痛快,令人拍手叫好!
歷史上確有鞭打督郵之事;但其主角不是張飛,而是劉備。《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對此記載得明明白白,說劉備任安喜縣尉時,督郵因公事來到安喜,劉備求見,督郵卻不肯見面,劉備便闖入督郵的住處,用刑杖將他打了二百下,然後用自己的印綬繫住他的頸子﹐把他綁在馬樁上,棄官而去。裴松之注引《典略》寫得更為具體,說當時朝廷已經下詔,要對因軍功而當官的人們進行一番淘汰,劉備擔心自己也可能被淘汰。正好督郵來到安喜縣,準備遣還劉備;劉備原本認識這位督郵,前往館驛求見,督郵卻稱病不見(平心而論,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見面也會非常尷尬)。劉備感到氣憤,便帶著一夥吏卒,闖入館驛,聲稱奉上司的密令逮捕督郵,將他捆起來,拉到縣界,然後解下自己的印綬,繫住他的頸子,把他綁在樹上「鞭杖百餘下」,還打算殺掉他。督郵哀求饒命,劉備這才住手,揚長而去。劉備這樣做並不奇怪,他被人稱為「梟雄」,性格本來就比較剛毅,一旦覺得受了欺辱,自然不會忍氣吞聲,特別是眼看用鮮血換來的官職保不住,更難免怒火燒胸,爆發一通。
羅貫中寫作《三國演義》時,為了把劉備塑造為理想的「明君」,著力把他寫成一個寬仁厚道、尊賢愛民的長者。這樣,如果按照史實的原貌,讓劉備來鞭打督郵,就會與讀者心目中的忠厚長者的形象不那麼吻合。於是,羅貫中來了一個巧妙的移花接木,將鞭打督郵者改為粗莽易怒的張飛,而將督郵寫成一個貪婪可惡的小人,一個專門討打的壞蛋﹐活該「張三爺」
來狠狠教訓他。如此處理,既照顧到了劉備的「仁厚」形象,又突出了張飛嫉惡如仇的剛烈性格,可謂一箭雙雕,十分成功。
(本文選自《三國漫談》一書,將由遠流集結出版)
最新更新日期:2001.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