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舜臣

  小說形式描寫近代史是我的本業。我的初期作品《阿片戰爭》(上中下。編註:中譯本名《鴉片戰爭》)新寫成時,見下卷的封底頁,發行日期為昭和四十二年十一月三十日。將近三千頁的這部作品約在處女作問世不久後(昭和三十七年)開始執筆。

  在此之前,我所寫的即使是推理小說,也多半與近代史相關。例如連載於《オ—ル讀物》的《炎に絵を》也是描寫一個年輕人為父親洗雪盜領辛亥革命經費之污名的故事。

  之後,我認為欲知近代史全貌,須先溯及古代,再次逆歷史長河而上,因而進行了通史研究。然而,我絕未忘記近代史。

  與《中國の歷史》、《小說十八史略》約略平行,我陸續完成了《太平天國》及《江水不流•小說日清戰爭》(編註:中譯本名《小說甲午戰爭》)。

  寫至近代,終於觸及孫文這一巨大主題。就其周邊我隨興來來回回寫了一些東西。

  孫文事蹟具有神格化的部分,必須先進行剝除作業。對被捲入派閥之爭有各種不同的解釋,我對正反兩極的資料一併保存之處甚多。然而,這些多半是推翻清朝之後的事。

  現在的我認為較容易寫的是,孫文屢次起義失敗,身為叛逆者而無法歸國,在亡命之地亦遭大清國要求而遭驅逐的時代。孫文這一巨大主題可以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為界,區分為前後兩時期。

  此《青山一髮》小說寫的是辛亥以前的孫文及其周邊事。從亡命生涯到返回中國本土(中原)的孫文革命生活前半段,這便是書名的由來。

  書名《青山一髮》在最後一章中有提及,係出自蘇軾(東坡)的詩句。那是題為「澄邁驛通潮閣」的二首詩中的一首。「青山一髮是中原」在書中已作解釋,其前句的

──杳杳天低鶻沒處

  其實是與最後一章的「此即中原」(是中原)相對照,而第一章中大竹等人所乘之船名為FALCON(獵鷹),亦即「鶻」之意。

  借用這種插入遊戲片段的手法,我試圖讓小說更具有虛構性。然而,史實在小說的背景佔極重分量,因此若加入過多的虛構性,則其範圍便縮窄了。

  與當初的意圖相較,一方面擔心小說的場面變少,另一方面又得小心不要胡亂虛構化。

  在美國及英國跟蹤孫文並報告其動向的那名偵探留下了報告書,唯未見寫此報告之人的名字。

  關於倫敦事件,大清國的官方檔案尚存,但當然是無法採信。

  孫文與日本友人之情誼亦是此小說的主題之一。

  除了眾所周知的宮崎滔天、犬養毅、頭山滿外,還和為革命犧牲的山田良政、從廣州重陽起義之前就結識的友人梅屋庄吉、在倫敦大英博物館相識的南方熊楠,或者萱野長知、內田良平、古島一雄等不計其數的人建立關係。

  相較於政府,與民間人士結緣深厚應是其特徵。孫文在本質上是個國際人,但也說過因中國是弱國而不得不變成一位民族主義者。

  孫文一定認為,若中國能與列強並駕齊驅,則將拋棄民族主義,以世界人之身分,悠然和日本人重溫友情。

  這部小說中所描寫的孫文貌似相當樂觀。然而,從此之後,時代變得越來越嚴酷了。

  此即歷史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