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 5 明尼蘇達灰狼隊 ◆ 任務達成了
林書豪大四球季的一開始就碰到好些重要比賽。二○○九年十一月十三日對聖十字的比賽他拿下二十四分,其中二十一分是在下半場投進的,率領哈佛以八十七比七十七獲勝。
兩天後,哈佛在主場迎接同樣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學府之一,威廉瑪麗學院。不過,這場比賽的重點已不是林書豪得到的十九分、九籃板,這樣的數字對這階段的林書豪來說已不算太特別了,重要的是他拿到這些分數的經過。
威廉瑪麗學院由二年級後衛兼前鋒麥當沃爾(Quinn McDowell)帶領,是一支驍勇善戰的球隊,上半場落後八分但仍努力反撲,到球賽尾聲還是拒絕就此消沉。正規時間只剩下二十九秒,威廉瑪麗的四年級前鋒森納(Danny Sumner)投進一個特大號三分球,將比分追平,讓比賽進入延長賽。加時結束前剩下三十一秒、但進攻時間只餘下一秒時,森納再次嘗試投三分球卻被犯規,於是可以投三次罰球,而他三球都投進了,球賽進入二次加時。第二次加時剩下五十秒時,麥當沃爾得分,比分成為七十七對七十四,威廉瑪麗領先。這時,輪到林書豪投三分球時被犯規,而他也三個罰球都投進了。
於是兩隊進入戲劇化的第三次延長賽,而情況看起來不太妙。剩下十一秒鐘,哈佛只領先一分,但連續兩個罰球都沒罰進,失去了擴大領先優勢的大好機會。威廉瑪麗發球進場給麥柯迪(Sean McCurdy),麥柯迪衝到前場上籃得分,時間只剩下四秒了。哈佛將球交到林書豪手上,他跑到球場右邊,從中場附近一邊跑、一邊用力丟出一個不抱希望的超大號三分球。雖然他被對方兩個球員撲到,可以站上罰球線,但是他的三分球居然穿過籃框,哈佛已然以八十七比八十五贏了這場三度加時的比賽。「哈佛贏了!哈佛贏了!難以置信!」收音機傳出這場比賽播報員維藍尼(Chris Villani)的尖聲大叫。
ESPN電視台報導了這場比賽的結果,林書豪最後一秒的絕殺球成了當天的精彩好球,全美國都看得到。賽後,林書豪頸上掛著毛巾,臉上也掛著傻傻的笑容接受採訪,他說:「那是一個禱告,是神將球引導到籃框裡。」
到了十一月底,哈佛戰績四勝一敗,接下來面對波士頓大學,是一支哈佛三十四年來沒贏過的球隊。果然波士頓大學一波十三投九進的攻勢讓哈佛落後,以五十四比四十五領先。但林書豪下半場投進十六分,其中十二分是在終場前四分鐘內連續投進(包括一次強力灌籃),加上哈佛控球後衛麥拉利(Oliver McNally)貢獻六分,他們以一波十八比六的攻勢終結比賽,終場以七十八比七十獲勝。
從萊斯大學手中輕易取得一勝後,六勝一敗是哈佛二十五年來最好的開季戰績,可是接著他們要面對康乃狄克大學愛斯基摩犬隊(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Huskies)這支強隊,哈佛大大不被看好。這時,愛斯基摩犬隊是全美排名前十五,之前與聯盟以外的東北部大學進行了一百零六場比賽,他們可是贏了一百零五場。不久前康乃狄克與波士頓大學的一場比賽,贏了差不多三十分。
開始的十六分鐘林書豪一分未得,雖然他還是遞出三次助攻,然後才在全美 ESPN電視觀眾面前接二連三強攻得手,二十四分鐘內得了三十分,以投十八中十一球的高命中率將比分維持接近,直到決勝階段。最後兩分鐘,哈佛發生失誤,康乃狄克強力前鋒戴森(Jerome Dyson)持球衝上去正要灌籃,林書豪卻在籃框前一躍而起將球拍掉。最後幾次持球,林書豪有一次轉身、扭腰上籃得分,然後在三分線弧頂處投進一球,再來一記讓全場
觀眾震驚的雙手灌籃,另外還後仰跳投得分,可是這樣還不夠。最後的比分是七十九對七十三,但比賽後,康乃狄克的名教練卡洪(Jim Calhoun)對林書豪讚不絕口,「他真是個優秀球員,十分、十分優秀」,而且是很久以來在康乃狄克的甘普爾體育館(Gampel Pavilion)出現過比較厲害的狠角色。事實上,卡洪說:「我想不出有哪一個校隊是林書豪不能去打的。」
接著在下一場比賽,林書豪又拿下二十五分,重現去年打垮波士頓學院的畫面。一開賽他六投六中,從康乃狄克那場球賽算下來他已經二十投十七中了。但以十一比四領先之後,哈佛的射手們全冷下來,波士頓學院反倒以二十四比十五超前。不過,下半場林書豪拿到十六分,足夠讓哈佛在波士頓學院康堤論壇球場四千一百三十六名主場觀眾前凱旋而去。
又一次,林書豪再不是沒沒無聞了,經過康乃狄克和波士頓學院兩場球賽,哈佛體育部門列出林書豪獲得的全部稱譽。ESPN的選秀分析專家凱茲(Andy Katz)稱林書豪為「全美頂尖控球後衛之一」,而且「很可能是最鮮為人知的祕密」。球評比拉斯(Jay Bilas)則說:「林書豪有能力在任何地方、任何聯盟打球。」《哈特福日報》(Hartford Courant)的安東尼(Mike Anthony)也稱他是個「讓人驚豔的後衛」,而 ESPN球評法拉斯契拉(Fran Fraschilla)還拿他與NBA明星控衛納許(Steve Nash)相提並論。專欄作家麥格利奧拉(Glen Megliola)寫說:「林書豪在球場上的視野無人能比。」另一位ESPN的籃球分析專家高利葉(Doug Gottlieb)說:「如果你想替新冒出頭的大學球員加油打氣,請注意說話輕聲細語、打球不自私的林書豪,你絕對不會失望。」
林書豪在季初連續對決威廉瑪麗學院、波士頓大學、康乃狄克大學和波士頓學院之後,在美國及海外的聲望不斷升溫,因此哈佛於二○一○年一月四日到聖克拉拉西利球場比賽時才會全場爆滿,而且台灣和中國大陸的媒體均聞風而至。
隨著球季進行,林書豪在眾多NBA球探面前打球,但他依然專注於團隊表現。那一年,林書豪的精神導師艾德安.譚記得他是一個真正的「團隊領袖」。他指出:「他大可在球探面前拚命表現,但他更在意的是協助哈佛成為獲勝球隊。對他來說比較重要的是球隊贏球,而不是他自己獨拿高分。」這是他打從高中時代就有的動力:打球,用應有的態度來打球,一切為的是反映內心深層的道德和宗教承諾,然後相信神將會處理結果的部分。
林書豪畢業前的球季,哈佛的總成績是二十一勝八敗,六十年來首次有機會打季後賽,打的是「大學內線網站錦標賽」(CollegeInsider.com Tournament)。他們第一輪就出局,然而在阿梅克和林書豪奠定的基礎上,哈佛緋紅隊在全美排行榜上繼續步步高升。
還有,林書豪後來名列「巴布.庫西獎」(Bob Cousy Award)最後十一名人選之一,這是頒發給年度最佳控球後衛的獎項。此外,他還入選了「約翰.伍登獎」(John R. Wooden Award)最後二十人名單,這是更高的榮譽了,頒給年度最佳球員。他獲得《體育新聞》(Sporting News)雜誌及長春藤聯盟教練們投票選進年度聯盟最佳球員第一隊,而「大學內線網站」選他為長春藤聯盟的 MVP。他是這個聯盟有史以來第一個得分超過一千四百五十分(他得到一四八三分)、四百五十個籃板(四八七)、四百次助攻(四○六)以及二百次抄截(二二五)的球員。
這是他大學籃球生涯的輝煌頂峰,而他對哈佛籃球隊帶來的衝擊,至今依然浩瀚深遠。
就在林書豪大四球季旗開得勝的那段期間,我與他接觸,希望和他做個訪談。二 ○一○年二月二十四日我們預定見面的那一天,天空烏雲密布且下著雨。林書豪住的宿舍「勒弗瑞特學舍」包括一棟雄偉的磚造建築和一棟較不起眼的水泥建築,讓我不是很確定應該在哪裡和他會合。沒想到林書豪逕自跑到雨中來找我,他身穿一件緋紅色的連帽運動衫,帶我進到他的宿舍房間坐定。我記得第一眼看到他時,有點驚訝於他的宏偉身形,而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謙虛及不矯揉造作。
那一次我是替「Patheos.com」宗教網站做採訪,當時我們用最有效的預算提供高水準的內容,所以我用一部價值一百五十美元(約合台幣四千五百元)的廉價手提錄影機將訪談錄下來,可是林書豪絲毫不以為忤,沒有覺得我的低預算採訪方式配不上他。我在史丹佛念大學時認識了「老虎」伍茲,大一那年他和我住同一宿舍。當時我很喜歡他,現在還是一樣,但他永遠好像比我們多懂很多祕密。他知道什麼時候只要彈一下手指頭、離開學校轉當職業選手,就可以靠贊助和比賽獎金賺進千百萬美元。林書豪則單純只是很高興、很意外能夠擁有這樣的機會,而對於別人對他有興趣、想要多了解他,他真的覺得十分訝異。似乎他不覺得和任何人互動可能會浪費他的時間。
我們見面之前,林書豪已經讀過關於我的故事,知道我在一次體操意外中頸部骨折,而從那次經歷當中,我尋找到更深刻廣闊的信仰生活。我們聊到作為基督徒運動員代表了什麼;我們如何在艱困中忍受一切並找到其中的意義;運動員生涯及精神生活又如何可以和諧地融合在一起,使得運動可以為信仰做很好的引導,並將一切交給神。
訪談快結束時,我們提到種族議題。對於獲得這麼多亞裔美國人的支持,他的感想如何?他說覺得「很震撼」,而且十分感激,但他也逐漸覺得無法為別人打球了,無論他們的膚色為何。他說的是大三那年媒體開始注意他,「我好像只是為了討好每一個人而必須把球打好。」這完全剝奪了打球的樂趣。「事實是,」林書豪說,「我甚至無法為我自己打球。正確的態度是打球既不為別人,也不為我個人,而是為了神。」
我問他,關於他代表了那麼多亞裔美籍男性的熱切盼望時,他給我同樣的答案。「我每天從早到晚努力練球,並不是為了要討好其他人。我的觀眾是神。」這似乎是基督徒運動員的正確心理狀態。他們的觀眾只有祂,所有的訓練、掙扎和競爭,就某種程度來說,全都是為了贏取神的恩典,而不是凡人的稱讚。林書豪很強調討神的喜悅,藉此專注於打球的態度和過程,而不是打球的結果。「結果」非他所能控制,事實上結果握在神的手裡。運動員的任務不是要確定什麼結果,而是要以正確的態度、正確的理由去競爭,也就是為了榮耀神而競爭。
但林書豪也明白當個好榜樣的重要性,有可能神引領他進入這項運動的一部分原因,就是要粉碎各種刻板印象,為受盡排斥、遭人看扁、不獲信任的亞裔美國人撫平傷痛。從小到大,林書豪在電視上看到的亞洲人若不是充滿異國情調的功夫高手,就是不男不女的電腦怪咖。因為亞裔身分而遭到忽略或低估的感覺,林書豪最清楚不過了。他更明白,種族偏見最險惡的一面,就是我們會讓它不知不覺地滲入自我認知的層面,最後連我們都會假定自己確實有這些缺陷和侷限。
林書豪還是哈佛新鮮人時,來看他打球的亞裔美國人只不過三三兩兩,主要是他教會裡的朋友。但到了我在他宿舍房間進行訪談時,來哈佛看他比賽的亞裔粉絲已可謂人潮洶湧,甚至來自美國各地和美國以外的各種亞裔人士。很顯然,這些粉絲們在他的成就中看到一些值得仿效的價值,也大受鼓舞,從而讓他們心靈上的創傷以及自卑感獲得治療。
我隱約覺得,林書豪心裡明白這麼多的粉絲為何而來。三不五時他會提到,他的籃球生涯如何可能具有那種效應。和金州勇士隊簽約後不久,他在台北記者會上就說過:「我了解NBA沒幾個亞洲人,NBA甚至沒幾個長春藤的球員。也許我有助於打破這個刻板印象。」
如是,當我繼續追問他,如果真的能夠打破「亞裔美國人沒有運動細胞」的偏見是否會很高興時,他亮出一個大大的笑容。他不能為了粉碎偏見而打球,但我想,他希望自己的球技可以粉碎這些曾經折磨他多年的刻板偏見。
「我會很高興,」他說,「毫無疑問,我會很高興。」
任務達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