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者可追
放下塵勞能令你更清醒,有活力去面對未來。
任何人都無從改變過去的事,但來者可追。你可以策勵未來,發展新機,創造新的成就。人不應該浪費精神和時間在無可挽回的事上,而是要記取教訓,走出新的里程。
每個人都會遇到失敗、困境或委屈,如果已經無法補救,那就要放下它,不要悶在心裡,產生怨恨或內疚,形成心理壓力和精神負擔,以致障礙清醒思考,阻斷創意和活力。因此,我常勸人:事情已過,既然無可挽回,那就放下它。惦記無奈的事,擺在心裡頭疲懣不已,只會增加煩惱,對身心健康帶來傷害。
記得我上國小一年級時,學校舉辦勞軍。我從家裡帶了一顆雞蛋,手握著它滿懷歡喜,蹦蹦跳跳上學去。途中一個不小心,跌了一跤,把珍惜得像寶一般的雞蛋,摔碎在鄉下的泥土路上。我心急地拾起它,瞬間手上滑出來的是蛋汁和泥沙。我哭著捧回家,既傷心又怕被責備,因為在那窮困的年代,一顆雞蛋算是珍貴的東西。
母親一看就知道出了什麼事,眼前的我是那麼慌張和傷心。她沒有責備,也沒有訓誡,只是幫我把稀爛的泥蛋接了過去,放在一個容器裡。接著,她端來一臉盆的水,洗乾淨我的小手。然後聽著我訴說怎麼摔倒、怎麼看到蛋汁塗地。她說:「以後自己要小心。」接著她很溫和地說:「打破了蛋固然傷心,不過你再怎麼哭,破掉的蛋也不會復原。記得,在生活中不免遇到無可挽回的事,處理過它,就要把它放下。現在趕快去上學吧!」第二天,我家的母雞又生了一顆蛋,我喜孜孜地帶到學校,交給老師當勞軍食品。
此外,我年輕時常到宜蘭市雷音寺聽星雲大師說法。有一次談到「放下」的意義,他說:我們做完事時,手拿的工具就要放下,才能拿別的工具做別的事;心也是一樣,事情做過了,就該放下,才有智慧做下一樁事,腦子才能清醒的思考。
在禪學的修持上,「放下」是很重要的功課,放下塵勞才能披露智慧,放下煩惱和成見,才有清淨的心智。世間的福報和成功的喜悅,都是從清醒思考中得來、從安定實踐中造就的。
就生命的究竟義言,禪家指出:我們每個人都是慧體法性的一部分。人如果執著在我執和情染裡,就會困在世間的煩惱和無明之中,無法顯露菩提自性,不能與法界淨土相應。相對的,如果能放下種種塵勞,就能雲開霧散,明朗地回歸清淨佛土,入於極樂的世界,又稱為入於佛懷。
隨著年事增加,不自覺地邁入老年,回想前塵往事,總有南柯一夢之感,也就更能了解「諸法無我」的真義。於是,在「放下」的體驗中,有著回歸淨土的法喜自在。
現在我也能了解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所說的:「我覺得自己儼然已成為永恆生命的一部分,所以對於世俗生命的開始和結束,已不再執著和關切。」
就世間而言,放下塵勞並非消極,而是讓我們活得更清醒更有法喜,日子過得更成功。就生命的終究意義而言,放下塵勞才看到真如慧命,看到妙喜的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