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後直呼「痛快!痛快!」
Miya茂呂美耶(作家、【日本文化物語】網站版主)
 

日本作家隆慶一郎著作的《影武者德川家康》於一九八九年上市後,立即在日本造成一股旋風,暢銷得不得了。現在也是長銷書之一。這部歷史虛構小說比一般大部頭的懸疑、鬥智小說更好看,害我當時不惜熬夜讀得眼圈幾乎變成熊貓。

說起來,隆慶一郎並非「狸爺家康是影武者」說法的首創者,之前便有學者或作家提出同樣見解,只是隆慶一郎把整個歷史虛虛實實連串起來,掰得讀者昏頭轉向,連熟悉日本戰國史的內行人也讀得頻頻點頭,隨著小說內容為主角暗捏一把汗,甚至在讀完後還直呼「痛快!痛快!」

就我個人來說,司馬遼太郎的《霸王之家》攙合太多作者的個人感情(司馬遼太郎很討厭德川家康),而山岡莊八的《德川家康》則又過於抬高家康。前者於一九七○年至翌年在月刊《小說新潮》連載,後者是一九五○年至一九六七年分別在《北海道新聞》、《東京新聞》、《中日新聞》、《西日本新聞》連載。按年代看來,似乎是司馬遼太郎故意向山岡莊八挑戰而寫,兩位大作家寫的家康形象都很極端,因此我比較喜歡隆慶一郎寫的《影武者德川家康》。

 

運用歷史學術的研究成果,追求「自由闊達」的人生理想
◎李仁芳(政大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
 

日本的內容產業發展獨步全亞洲,波瀾壯闊多采多姿,無論漫畫、動畫、遊戲、小說、電視劇,其創意之豐盛,想像力之雄偉瑰麗,讓人嘆為觀止。

像前一陣子的大河劇篤姬,不只在日本,就是台灣也湧起一片討論,甚至帶動九州鹿兒島的觀光熱潮。

隆慶一郎的《影武者德川家康》,更是打破「歷史小說」與「時代小說」的傳統框架區分,塑造一種新的小說文體。

所謂的「歷史小說」是根據史實,描繪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而「時代小說」則披著歷史的外表,是展現作者自由奔放、狂野創意的傳奇小說。

隆慶一郎則運用近來的歷史學術研究成果,作為其追求「自由闊達」人生理想,充滿神話精神之作品的核心張本。

隆慶一郎34歲時就開始以「池田一朗」本名投身影視界,代表大作有《水戶黃門》、《鬼平犯科帳》、《大忠臣藏》……等膾炙人口電視連續劇。寫了26年的影視劇本,60歲後才開始寫小說。像《影武者德川家康》,不只文字質地出眾,人物的描寫(無論樣貌或人情),皆栩栩如生。且小說文本帶著風格強烈的影像感,像開場「關原之戰」對石田三成「鶴翼之陣」戰場陣勢的敘事,讓讀者如在現場身臨其境。作者對大軍會戰大場面描繪,其功力有如電影大導演對運鏡與場面調度的出神入化,令你有置身在這場日本史上最大會戰戰場中心的感受。

隆慶一郎在文本脈絡中調動千軍萬馬的功力,讓你讀來喘不過氣,一拿起來就難以放下。像為平息家康被刺謠言而作出的德川本陣移動、鐵砲隊及三河旗本部隊對小早川秀秋的脅迫,以及島左近的衝鋒與中彈,那種勝與負之間契機一線瞬變的遊走變換,關原之役現場過程如大銀幕電影躍然紙上,讀來一直喘不過氣,非一鼓作氣讀完不可。

書中無論主角配角均性格鮮明,魅力四射,讓人讀來熱血沸騰。文本中描繪的男性間情誼與雄性魅力亦令人嚮往。

隆慶一郎項莊舞劍,此書要旨顯然不止於家康VS影武者的歷史翻案與辯證。在人生哲學的體會上,讀者自然而然隨著故事重述者的文本呈現,不由自主慢慢會在心版中浮現一些思維:

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幻?

家康本尊的「熱衷權勢追求」與影武者的「自由漂泊精神」,到底哪一種才是幸福的人生?

隆慶一郎往生後長眠伊豆半島上,熱海十國嶺之頂。從墓園可遠眺陽光下閃著美麗光輝的無垠大海在腳下展開。墓碑背面刻著「坦坦」(亦即平順)二字。源自詩人中原中也的詩句:

「快活,坦坦,且不出賣自己;
這是我靈魂所願。」

過了60歲才成為小說家的隆慶,在獲得第二屆「柴田鍊三郎賞」的得獎感言中,解釋自己為何轉行為小說家的理由:

「我對以往的生活方式感到厭倦。」

他一生從編輯、教師到作家幾度轉業,甚且在劇作家的專業達到顛峰之域時,仍忍心割捨而改寫小說。細察其生活理念,《影武者德川家康》書中擁有無拘無束自在心靈且一再漂泊不定的世良田二郎三郎,又好像是隆慶一郎本尊的自我寫照。

雲一般的人。風吹來便隨之飄動,時時變色變形以為樂。如積雨雲似的隆慶一郎(或世良田二郎三郎)!

海音寺潮五郎說:
「所謂歷史乃是企圖追求完美的人類意志。」

隆慶一郎不只藉著傳奇重新架構歷史,如同亞里斯多德所言:「詩(文學)比歷史還真實。」其字裡行間也精彩展露了動人的人性與真情,值得展卷一讀。

 

是絲絲入扣的心理小說,更有武俠小說的樂趣
◎果子離(作家)
 

說到影武者,很多人聯想到日本名演導黑澤明的同名作品。《影武者》拍攝於1980年,曾獲坎城影展首獎,劇情說的是武田信玄為了身家安全,找來容貌、身形相似的人,擔任替身,這就是「影武者」。

武田信玄的影武者,本來是個竊賊,因長相酷似信玄,在刑場伏法前被發掘,而成為替身。後來武田信玄在戰場受傷,臨死前留下遺言,要屬下對外界隱瞞他的死訊三年,這三年期間,他的身分便由影武者扮演。影武者不光是模仿秀出色,指揮作戰也好像本尊上身,戰術出神入化。不料影武者入戲太深,忘了我是誰,引發內部爭議。三年約滿前因為身分洩露,被驅逐出城,彷佛落入凡間的精靈,從雲間墬入紅塵,無所適從。後來投入戰場而殉難。

在競爭激烈的戰國時代,武將為了防範遇刺,常安排影武者,用來混淆視聽,讓刺客難以下手。影武者與主子形貌神似,如影隨形。在電影裡,武田信玄有影武者,在主公死後還裝扮本尊,瞞過內部,騙過敵人。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真實歷史裡會不會真有此事而人所不知?如果這事落在德川家康身上,會是什麼情形呢?

日本作家隆慶一郎便以此為題材,他筆下德川家康的影武者世良田二郎三郎,和德川家康長相左右,不但容貌、外形和口語,思考模式也相近。德川家康在關原之役遇刺,二郎三郎代替主公打仗,指揮若定,大敗敵人,並在家族、近侍和部屬支持下,繼續演戲,代行政務。

但隆慶一郎的構想並非天馬行空,全憑想像。他在閱讀德川家康傳記時,早有懷疑,為何59歲的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前後,表現判若兩人?有一天他偶然讀到一本書,提到德川家康自述另一個和眾人所知的童年迥然不同的境遇。一個人怎麼可能有兩個版本的童年生活呢?除非這個人在某一個時間點從人間蒸發,轉換成另一個人,後者追述的童年,才會有另一種版本。合理的懷疑,關原之戰後出現在歷史舞台的德川家康是替身,是影武者所扮演。

經此設定之後,一切疑惑便豁然開朗了。於是隆慶一郎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發揮想像力,把所有的人事地物串連起來,放縱想像,驅遣筆力,寫成六大冊的長篇巨著《影武者德川家康》。

想想看《影武者德川家康》這種題材的寫作,是多麼細密的想像工程。知情者那麼多,能夠認可影武者以假易真的事實,且個個對內、對外保密,掩飾,一定有一些原因。他們各有心機,各有心事;各有理想懷抱,各有私心利慾,不管是各懷鬼胎或各有所圖,隆慶一郎描寫各個角色的心境轉折、矛盾與掙扎,以及千迴百轉的心路歷程,絲絲入扣,就這點而言,《影武者德川家康》可視為心理小說。而故事裡不時穿插忍者行動,精彩的武術技藝,以及忍者各大門派的關係網絡,一路讀來,更有武俠小說的樂趣。

長篇小說最怕冗贅煩瑣,《影武者德川家康》毫無冷場。作者不愧是戲劇作家出身,小說的電影感十足。

 

戰國武將不是莽夫可以勝任的
◎coolchet(大自在軒藏書誌主人)
 

《影武者德川家康》這本小說建立在一個歷史疑點及大膽假設上: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就陣亡了?小說安排東西軍十幾萬兵馬於關原對峙,大戰一觸即發那個瞬間,西軍猛將島左近的手下,忍者「甲斐的六郎」變裝為德川旗本近衛軍,潛入敵陣核心,在本尊與影武者之間成功辨別出真的家康,將之刺殺。

既然「家康死於關原」這麼大膽的劇情都想出來了,接下來故事怎麼發展?本格歷史小說之難,就難在全篇主要情節仍須符合正史,部份情節可以採用野史記載,除此之外的歷史空白處全賴作者豐富的想像力予以補完、發揮。而這部《影武者德川家康》的表現比一般歷史小說更難,它的大前提仍是世人熟知的歷史,但是歷史的內裡已被偷梁換柱。在驚世駭俗的「家康已死,影武者代之」這個假設下,作者一方面恣意放膽讓歷史人物與虛構人物為之進行明與暗的鬥爭,一方面推動情節控制在已知的歷史範圍內,不讓它變成「反三國演義」那種架空翻案小說,且適時引用各家野史、筆記甚至可信度很高的文書、當代人回憶錄等資料,甚至正史某個片段來支持「家康已死」這個疑點。一番闡述之下,好似合情合理。情節在真真假假之間遊走,起伏不斷,這部小說好看的地方就在這裡。

家康2人說?

影武者之名「世良田二郎三郎元信」就是雜揉真假的產物。「世良田」這個姓氏並非憑空想像,本來就是德川氏祖先用過的。依據江戶時代史學者賴山陽《日本外史》卷之十八,德川氏出自天皇後裔、源氏一族的新田義重(許多戰國武將發跡後,不管自身有無來歷,為了面子好看,都自稱祖先來自源氏一族)。義重曾助源賴朝討滅平家。義重的孫子賴氏,任三河守,食世良田邑,又號世良田氏。家康就是這位世良田賴氏的後代子孫。

而家康在行成人禮時(弘治二年,1556)即由今川義元命名為「元信」,稱「二郎三郎」,全名即為「松平二郎三郎元信」(隨著他的政治歷程,幾度改名改姓,最後才名為「德川家康」)。其名「二郎三郎元信」與影武者世良田之名相同。明明是虛構角色,但名字根本就是指涉德川家康。

小說人物有真有假,但即使是真的歷史人物,也在作者妙筆下突破生死關卡。明明活的,說他死了,例如家康;明明死了,卻說他還活著,例如島左近勝猛。

「家康二人說」早已有之。1902年,由明治時代名學者德富蘇峰創立的「民友社」即出版了一本《史疑德川家康事蹟》,作者是一位地方官吏村岡素一郎,他依據個人調查研究,基於歷史上的家康性格與行事風格前後大不同,懷疑松平元康時代的家康已死,有人頂替他,還和信長締結了「清洲同盟」。隆慶一郎這本小說的發想可能依據此說而來,只不過小說裡將正牌家康之死延後到關原之戰。

此外,據史書記載,石田三成最得力的家臣島左近勝猛係陣亡於關原之戰。但也有民間傳說他當時重傷逃脫戰場,又活了32年。隆慶一郎可能又依據這個傳說而寫出關原之後的島左近吧?讓死去的人物在往後歷史裡重生活躍,這是歷史小說作者的特權,也是他的能耐。

戰國武將的謀略

除了劇情發展之外,還有一個看頭就是作者對於當時戰國武將的描寫。對武將來說,強大的武功戰技與領導統馭當然必備,但是想在亂世生存,周密的謀略與伶俐的機警更為重要。我最喜歡看這部小說中每個人物的謀略與機警。例如世良田目睹家康被殺後所採取的行動,小自該怎麼戴頭盔而不讓人起疑、大到如何「指揮」已知他是假貨的旗本大將本多忠勝協助他打仗、甚至揣摩家康的個性去逼壓猶豫不定的小早川秀秋向西軍攻擊以及與家康愛妾梶之方於戰後第一次臨幸時如何在瞬間降伏她等等,都讓我看得拍案叫絕。

書中幾位德川大臣、大將及姬妾,乃至石田三成、島左近等人,知道家康已死之後,各有各的政治盤算,而事主世良田也有符合自己利益及性格的盤算,在極短暫的時間內,人人都須機關算盡,以因應接下來的天下大局!關鍵時刻中,對方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必須立刻判讀成功,否則可能會造成大難!甚至惹來殺身之禍!這些細節的描寫是這部小說令人歎服的地方。

如彗星般的傳奇作家隆慶一郎

最後提一下作者。隆慶一郎是筆名,與另一位也寫時代小說的作家峰隆一郎因為名字相似,常被人誤認。

他本名池田一朗,出生於1923年(大正12年)9月30日東京赤阪。二戰期間服役曾到過滿州。終戰後復學,從東京大學文學部法文科畢業。待過創元社,在立教大學、中央大學任教。1953年開始寫電影劇本,1959年開始寫電視劇本,1961年起辭去教職專心寫電視電影劇本。1984年9月小說處女作《吉原御免状》於《週刊新潮》連載,1986年1月《影武者徳川家康》於《静岡新聞》連載。其後還寫了幾部歷史小說、武俠小說,於1989年11月4日病逝。享年66歲。

究其一生,其小說寫作生涯不過5年而已。但短短5年就寫出《影武者徳川家康》、《一夢庵風流記》(花之慶次)、《柳生非情劍》等歷史及武俠小說十幾部,獲得第2屆柴田鍊三郎賞及兩次直木賞候補,叫好又叫座,成績不俗。他的時代小說寫作如同流星般絢爛而短暫地劃過日本文壇,令讀者惋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