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原之戰》是司馬老師的傑作之一,同時也是我個人頗喜歡的作品。目前想要在商界、政界生存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我讀完後,深感這樣的寫作形式,難以歸類為歷史小說或是商戰寶典,甚至是處世指南。

——田中芳樹(日本知名作家)



《關原之戰》生動刻畫了兩大陣營的領袖形象。一個是看似正義之人,實際上老謀深算,巧妙地將政權從豐臣家轉移到為德川家手中。 另一方是男子漢,智謀不遜敵方大將,但他始終堅持正義,拘泥原則、誤解人心,導致戰敗。這種交戰在現代日本社會隨處可見,生存於這種組織社會的上班族,從德川家康或石田三成身上,都可以發現自家社長的影子。

——梅原猛(知名學者、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顧問)



關原之戰是日本史上最大戰爭,進而決定天下興亡。但是與軍事決戰性質相比,政治爭鬥的性質顯得更為強烈。也就是說,「如何拉攏更多大名」的運作成功與否,決定了關原之戰的成敗。司馬先生卓越描寫了這種政治與軍事複雜交纏的狀況。我一邊閱讀《關原之戰》,一邊對照我所知的政壇動向,不禁時時點頭,自得其樂。

——高坂正堯(日本知名國際問題專家、京都大學教授)



雖然書裡常會出現「此為冗筆」或「此為贅述」之類的話語,但其實每次看到作者這些「冗筆」,我都非常期待,透過這些敘述,讓讀者不只橫向如地圖般瞭解當時日本東西兩軍的勢力消長,也約略能縱貫的了解關原之戰中,每個武將大名的行動,對後世的長遠影響。這場戰役,無疑是一場鬥智鬥力的謀略修羅場,這些人物們的謀略,他們如何思考如何決策,如何待人處世,都是後世非常好的教材。……若能了解自己的性格,改變自己的缺點,改變自己命運或許是可能之事。……

——vernier



傳統中國讀書人喜歡讀歷史,讀史可以知興衰。我後來發覺讀歷史小說更有趣,有趣的地方在「空白」,歷史事件記載不可能鉅細靡遺,而之間的空白歷史小說作者可以自行填補,根據事後綜觀全局,根據橫向的全面視角,根據不同的觀點,根據人物性格,揣想前因後果,在所謂「歷史的空隙」間補充,模擬歷史事件,營造出極大的樂趣。
關原之戰,日本本土規模最大戰爭,動員超過十萬人,竟然在二十四小時內就分出勝負。司馬遼太郎寫來精采萬分,充分發揮其「徹底考證」與「百科全書」式的敘述手法,從各個人物、心理、計謀、態勢切入,甚至鳥瞰式的觀點古今切換,細頗緣由,或暫停冗筆說一段人物故事插曲,或說人物後事,這種敘述手法非常有魅力,彷彿煮茶和歷史人物對談。……

——快雪



或許正是因為本系列作品比較傾向於白話和簡易瞭解的型態,才讓人即使在對日本歷史一知半解的情況下,仍然能夠對書本的人物和計謀留下深刻的印象。石田三成和島左近的關係有點類似劉備和諸葛亮,不過雖有伯樂識千里馬,卻也無法阻擋伯樂命格裡無法稱王的命運。男人和男人間的爭鬥連他們身邊的女人也無法避免地被捲了進去,不過也因為亂世出英雄的道理,自然這群英雄身邊的女人,也一個個不遜色於她們的男人,也讓人見識到了領導人的性格將決定他們是否有資格稱王以及在天下霸主位子下的層層謀略堆積。……

——蒼野之鷹



《關原之戰》簡而言之是講述慶長五年(1600),德川軍與豐臣後裔支援勢力在日本本土爭奪主權之戰。雖然最後在出人意表的24小時內便分出勝負,可故事中的人物個個可都不同凡響,若一一剖析解像,對讀者而言絕對有助於瞭解人與人之間的多重面相與相處之道。大阪出生的作者司馬遼太郎針對當中幾位著名人物作了深刻描繪,以小說型式幫助讀者在知人之後,拋擲課堂上枯燥歷史的執迷,更容易進入故事核心。……

——Elly



順著這本關原之戰往下看,才能真正讓人體會到司馬遼太郎的功力之深。這當然是一本歷史小說,但司馬遼太郎的筆,卻讓這段歷史躍然紙上,更重要的是,讓書中每個人物都有了獨特的性格,吸引著讀者跟著這些人物,一路走下去。作者在敘述每一段重要歷史的轉折之中,更著重在描寫人物的內心想法,以及其性格優缺點,以至於這些性格在歷史事件中,產生了什麼樣的正面或反面的影響。……

——蠍子



關原之戰是以作者司馬遼太郎本身的角度,去論述各個人物,並且將各個大名、武將間的合縱連橫、陣營裡的計謀詭詐,以解說加上評論的方式讓讀者瞭解。這套書與其說是歷史小說,我覺得更像是作者對於關原之戰的評論,但作者厲害的是,即使這樣也寫得讓人不會失去讀小說的樂趣。……

——小西瓜



從三成如何發跡說起,中途有豐臣秀吉病逝、年幼的秀賴未來,以及虎視眈眈的德川家康,至往後的關原之戰,在這漫長的旅途裡,身為讀者的我們,像是看了部歷史記錄片,慢慢了解這場著名的大戰始末。能令我們這些鮮少啃食日本歷史的讀者們,多了解日本一點,看著德川家康如何欺瞞眾人,隱藏稱雄的野心壯志,攏絡各大名,孤立三成,最終打敗西軍,成立德川幕府。……

——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