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社會的動物,不能離群獨居,所以人身之疾病皆與生理、心理、社會關係息息相關,並與居住的環境及飲食生活更是密不可分。
身心互為表裡,身體不健康同樣反映到心理之不健全;而心理、思想的偏激造成人格之差異,使情緒易變得不穩者,也常造成人際關係之不和諧。這不僅引起身體方面的疾病,亦會引起精神上的疾病,如焦慮、緊張、患得患失、精神抑鬱等身心病症。長期的情緒壓抑或情緒得不到紓解,如果沒有適當的調節就容易致病。
醫學上已證實經常發怒的人,較易罹患肝臟方面的疾病;過度憂慮、生活緊張忙碌的人,則容易得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情緒容易激動常憂傷落淚者,肺氣一定虛弱;急躁者易得心臟病。
《內經•素問篇》亦提到: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人乃食色性也,總有七情六慾,但是如果能把情緒昇華,往往是創造力的根源。
那麼該如何紓解情緒及調整我們的身心呢?修練「瑜伽」同時能達到身、心、靈之平衡發展,可說是整體之自然健康法。
瑜伽修練包括八個階段(八肢,即:戒律、調身、調息、攝心、凝神、禪定、無我及三昧。)
其中調身、調息,屬身之修練法;攝心、凝神、禪定、三昧屬心之修練法;戒律、無我,屬靈之修練法,即道德精神之修練。靈性之修持,如果沒有道德的基礎是不可能達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
瑜伽八肢中之調身即做瑜伽體位法(瑜伽姿勢,藉採取各種不同的獨特姿勢給予頭腦、筋肉、內臟、神經、荷爾蒙腺體適度的刺激。)瑜伽八肢調息即是呼吸控制法,能控制呼吸就能控制情緒。如果心理受到外界的干擾,致使呼吸不規律,則易引起氣血不順暢而致病。瑜伽呼吸控制法同時能調整自律神經,控制心跳的速率,緩和緊張情緒;尤其是深沉的腹式呼吸法,不僅能強化腹腔內臟器官,身心亦可自然統一安定。
人體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等各種感官及四肢與內臟息息相關),中醫臟象學說:肝藏魂開竅於眼,肺藏魄開竅於鼻,心藏神開竅於舌,腎藏志開竅於耳,脾藏意開竅於口,並主四肢。因此,瑜伽靜坐修練首先要攝心、凝神、六根不漏、精神內守,達到無念、無想、無住的禪定。
然而做瑜伽體位法,同時也要注重呼吸之配合,意識之集中,以求達到身心統一的功效,因此做瑜伽姿勢可說是「動禪」。
瑜伽不僅是身體的藝術,亦是一種生活的哲學。「瑜伽並不是神秘而高不可攀,只要遵守大自然的法則及生命的韻律,把瑜伽融入日常生活當中,相信更能怡然自在而健康長壽,社會亦能更和諧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