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表達與傾聽的能力
對楊茂秀來說,說故事其實是件「大學問」,他的目的並不是要把故事說得多麼讓人心醉神迷,入耳難忘,而是要藉由故事,教會孩子一些「哲學的思考方式」。
目前在輔大、師專授課的楊茂秀表示,學哲學的孩子經由討論過程,會學習到良好的表達,以及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
喜歡開玩笑的楊茂秀,常常運用哲學辯證逗弄別人。他曾和一位老教授住在一起,早餐時,教授請他傳遞胡椒,他答應了,卻沒有動作;教授再三請求還是沒取得胡椒,不禁變臉問他原因,楊茂秀才無辜的說:「你沒說什麼時候拿給你啊!」
像這種哲學上的精確,並不是楊教授要教給小孩的,他覺得兒童哲學應該像法律條文,必須要有相當寬鬆、抽象的程度,讓法官能將案例套放上去詮釋,同樣的,兒童哲學不但有其精確和不精確,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學會幽默地面對人生。
楊茂秀最常舉的一個例子,是一位不聽話的小孩,他媽媽罰他面對湯罰站十分鐘;孩子聞著湯的香味,看著湯的色澤,益發的飢腸轆轆,就對自己說:「那麼好喝的湯,只有像我這麼了不起的孩子,才能面對它不喝,而且心裡還很快樂。」這種有別於酸葡萄心理的一種健康幽默,是兒童哲學希望帶給孩子的。
﹝Back
to Top﹞
重視並整理個人經驗
由於接觸孩子,也讓楊茂秀接觸到許多父母。他覺得台灣的父母親對養育兒女,都注意到自己的不足而拚命學習,卻不太看重自己的經驗,常想取得專家的認同。
事實上,沒有任何人和你處在相同情境裡,專家的意見也只是以經驗做基礎概括,來形成理論供人參考。楊教授表示,專家的理論不一定適合每個當事人的情境,所以專家說的「大話」,用來參考即可,重視並整理自己的經驗,對個人來說,也許更有幫助。
讓孩子學會思考的方式,是兒童哲學推行的理念。……
﹝Back
to Top﹞
教孩子從更多角度去思考事情
楊茂秀自己對兒童哲學的影響有什麼看法呢?他說,這就像吃有營養的東西一樣,不會有明確的影響立即顯現。想了解兒童哲學,只有請你來試試看,自己做判斷。
穿著中間開扣的中式粗布上衣,頂著一頭蓬鬆的鬈髮,粗笨牛皮鞋面的楊茂秀,乍見似是個土味十足的歐巴桑。
這個頂著博士頭銜,卻不務正業跑去為孩子「說故事」的人,除了說故事、譯故事、寫故事外,也收集各國的文學作品,並像耶誕老公公似的把書背在背囊裡。
也許下次,你在街頭碰到一個背綠色背包,穿著手製中國粗布衫的中年男士,與你擦肩而過,你不再會驚訝他的「怪異」,而覺得他──楊茂秀也是有點「道理」的。(本文原載於八十三年六月七日《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