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緣非意外
宇宙間沒有意外,當我們的覺知越來越增強時,便會看見每一件發生在身邊的事都不是意外,正是恰恰好的安排。我的生活裡充滿著同步事件,我視之為向恩典的靠近;由於從事心靈療癒的工作,透過給個案的機會,我有更密集的機緣觀察到意識能場的活動:
我們的意識與意識是怎麼牽動交流的?是如何地彼此提昇或拉低能量的?怎麼樣才能提昇自己的意識能場,以更高的振動頻率感染周遭的人?
這些你我每天面臨的大問題正是本書的訊息重點,雷德非在深思體會後於《聖境香格里拉》,提出久遠已存在、此時再復活的靈性洞見。
每回看雷得非的新譯作,就覺得他是一位特質與我很不同的作者,也與許多傳遞靈性訊息的作者風格不同,多數傳訊者通常會在行文間流露著放開來的、揮灑的、直觀洋溢的通靈者特質,但雷得非的社會學背景和人生憧憬,使他的著作中總有一種嗅得出來的謹慎緩慢、嚴肅、使命重大的氣息。剛開始,當我貼著他的節奏想耐心的讀這本書時,卻有點厭煩他怎麼安排了一位恐懼不安的主角在書中?受到夢的指引的他來到西藏,卻一直想要逃回美國、逃開他所處的當下。「真是沒有冒險精神」!我叨叨數落著。同時,卻被小說一開頭就出現的空行母吸引,隨著小說的進行一直看見西藏的連綿高峰,明亮發光的山峰呼喚我,令我想要前去西藏親近這神祕能場,是夜,便做了一個訊息簡潔的夢,有關我與西藏。
書中主角前去西藏尋找傳說中的香巴拉,香巴拉不是一個象徵,在這本小說中它是實存的地方,有一些頻率很高的覺醒的生命在聖境中,透過禱告能場將祝福傳給世界各地的人們。
覺知,帶領我們靠近恩典
這些覺醒的生命就是有緣讀到這本書的人,就是開始覺醒的你。
葛吉夫(Gurdjieff),當代完全覺醒的靈魂,他所延伸的第四道修行體系就提出:人是「醒著的睡著」,人是一部未覺醒的「機器」,常常處於無意識的狀態,你痛苦、衝突、快樂、抱怨、懊悔,因為你未運用「覺知」來觀察無意識的活動。好,現在你想要覺醒了,想從睡著清醒過來,首先,就是帶著覺知生活,你穿衣吃飯、歡喜悲傷,但你覺知在這些活動的背後是如如不動的你,神聖完美的你。
「覺知」,就是更高的振動頻率,當你面對一個能量低沉或挫折憤怒的人,若你認同這低能量,由於意念共振,能量馬上被降低。每個來到眼前的人就像一面鏡子,照出內在心象,雷德非在書中設計了中國軍人來反映我們內在本有的、不覺知的恐懼和憤怒!每次的負向能量出現,都可用覺知力覺察到:這是一份陷阱,也會是禮物,當你信任存在、承認靈光,跟著光亮走、信任內在本具的空行母一直在引領你,它就是禮物而非陷阱。你將有機會轉識成智,提昇你的振動頻率,當你的愛的能場延伸出去,就能喚醒對象。
問題是,大多數的我們就耽溺在低頻中,不願出離,現在,雷德非的訊息出現,意味著這舊信念要丟掉了。想想看你耗費多少力氣在受傷恐懼中?害怕受傷又如何使你裹足不前?你是如何在恐懼中徘徊、喪失能量的?
好,你若決心丟了它,就得用心來提高自己的振動頻率,接受發生在你身上的情緒而非逃離,接受,就是轉化的開始,一轉化,振動頻率就被提高了。
覺知,就能提高振動頻率,當你望著眼前的人,不論他的外顯是邪惡或執迷,你都能信任並看入他的「神聖完美」,那時,你已身在聖境香巴拉。
當書中主角歷經辛苦終於進入香巴拉時,我也同步地進入那個能場,身體發出了驚喜的顫抖,主角呼吸到香氣和見到光亮,我也是被無限的光能場和香味所傳輸,香巴拉的景象太熟悉了,那就是內在大圓滿的某一種顯化!
雷德非以這本書呈現他的終極關懷--呼喚地球人帶著覺知進入祈禱能場,和神性相會、融合,並擴張開來給所有靠近你的人,也就是「用你的神性呼喚他人的神性」,「用你的佛喚起他人的佛」。人與人意識能場相連,透過氛圍靈光互相引動,你的覺知意識就能感染另一人。覺知的意識它遠離小我把戲,沒有個人的欲求,也不玩控制戲,覺知,帶領我們靠近恩典。
(文中小標為博識網編輯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