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
一八七三年五月五日,他為能接納更多
病人,在滬尾撓仔腳(或稱「衙仔腳」)
租屋,正式作為「滬尾醫館」。他先邀
「五行醫師」(德記、怡和、和記、寶
順、德記利時等五家跨國公司)FranKyn前
來協助,再敦請另一位洋行醫師林格(Dr.
L. E. Ringer)也前來幫助,林格工○作至一
八八年離台返英。他曾解剖一位葡萄牙人
的屍體,發現了世界第一例活在人體內的
「肺蛭蟲」,滬尾醫館的這項發現,曾受
國際矚目。到一八七五年,加拿大教會派
了另一位宣教士兼醫師華雅各(J. B.
Fraser)加入醫療行列。
馬偕在台的義行,為一位美國底特律
婦人知悉,她為紀念去世的丈夫馬偕船長
(Captain Mackay),捐贈了美金三千元給
遠在東方島嶼從事慈善醫療的同名馬偕宣
教師建造一所北部教會最早的新式醫院
「滬尾偕醫院」(Mackay Hospital),新建
醫館於一八七九年九月十四日開幕。
偕醫館曾在清法戰爭期間,協助醫治
傷兵,獲清政府嘉獎;日據後,更於一九
○○年三月二十五日取得日本殖民政府正
式許可。
一九○一年六月二日,馬偕蒙主召
歸,依其遺言,葬身台灣。偕醫館因之關
閉,四年之後,即一九○五年十月,宋雅
各(J.Y.Ferguson)醫師蒞任,翌年重新將
偕醫館整頓使用。宋雅各醫術高明,平均
每天都有一百位病人求他「妙手回春」。
宋雅各鑑於工作負荷愈來愈重,而且
為圖擴大服務,乃向母會要求增派工作人
員,並建議將醫療中心由淡水小城遷到台
北,蓋一所具現代規模的綜合醫院,以紀
念馬偕博士;加拿大母會乃撥款二萬五千
美元興建。
一九一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位於台北市
牛埔仔(雙連)的馬偕紀念醫院舉行落成
典禮,院址即在今台北市中山北路與民生
西路西北之處。宋醫師於一九一八年返
國,由倪亞倫(Aron Gray)醫生接位,未
幾新設護理部,聘烈姑娘(烈以利,Miss
Isabel Elliot)任護理主任;倪醫師並遠涉蘭
陽地區開拓分院。他工作僅年餘,即因過
勞請辭,蘭陽分院亦因之關閉;宋醫師重
返醫院,再發揮使命;宋雅各前後位台灣
醫療奉獻了共十四年寶貴的歲月。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因醫療物資困
窘,馬偕醫院因停辦數年。一九二三年,
北部台灣醫療傳教士戴仁壽(Gushue
Taylor)來台。他曾於一九一一~一九一八
年在台灣南部工作。一九二四年,吳威廉
(William Gauld)的長女吳阿玉護士
(Gretta Gauld)和次女吳花密醫師(Flora
Gauld)來台,馬偕醫院終於在一九二五年
六月,重新展開工作,而且更發陽光大。馬偕奉獻台灣,「寧願燒盡」的精神薪
火,精神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