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遠古的變天傳奇】 ──東正德、劉玲君談《天空之舟──小說伊尹》 |
|
劉玲君(以下簡稱劉):《天空之舟──小說伊尹》這部小說很特別,它的時空背景設定在中國遠古的夏商王朝,這是目前歷史小說罕見的取材角度。你身為譯者,浸淫書中長達數月,對這部作品想必有獨到的心得,能跟我們談談嗎? 東正德(以下簡稱東):我認為,這本小說是部生動鮮活的「新興民族建國史」,也是部鉅細靡遺的小人物躍龍門的奮鬥傳記。 ★從卑微廚師到開朝功臣★ 劉:先來談談主角伊尹吧!你為何認為這本書是他躍登龍門的奮鬥傳記? 東:從伊尹一生的軌跡來看,他原本是廚師的養子,憑著天賦的聰慧和沉穩的性格,潛心廚事,習得類似「庖丁解牛」的神技,因而得到夏王帝發(夏桀的父親)的賞識,賜他學習天象的機會,這在當時是只有貴族和史官才有的特權。他也從此進一步跨入智慧之門,奠下日後的文韜略的基礎。 不過,繼位的夏桀始終視伊尹為廚師,即使伊尹以智謀化解了夏和屬國的衝突,他依然要伊尹回廚房做事。伊尹後來在荒野中隱居十年,鑽研自然之道和農耕水利之學,體察庶民心聲及天下大劫,最後終於有識人之明的商湯力邀下,成為他的左右手,成為開創商朝的大功臣。 伊尹所以能從卑微的廚師躍升為商的開國功臣,「內斂沉穩,強力忍垢」的性格功不可沒。他前半生被貼上廚師的標籤,即毫無怨懟之心,只是把握機會學習各種技藝,不論是庶民的田野之學,或是貴族的治國之道,他都一視同仁,所以機會來臨時,他往往能一舉成功。 此外,由於長年被廚師的身份限制住,反而培養出他勇於「破格」的膽識。他不認為君主是絕對的權威,對庶民百姓心存悲憫,所以他能以「驚世駭俗」的眼光,看出荼毒百姓的夏桀應該下台,仁民愛物的湯才是最好的流治者,這在當時是非常革命性的想法。 ★創造小人物補歷史空白★ 劉:這本小說中的人物相當多,但不論是主角或配角,個個都令人印象深刻… 東:說到人物的塑造,我相當佩服作者宮城谷昌光,他在不損及史實的前提下,創造了很多小角色來補歷史的空白,為全書增色不少。例如,他創造了「顎」和「螽」兩個小人物,前者可視為正直忠義之臣的代表;後者則是投機權變之人的典型。他們雖是虛構的人物,但也可視為當時世局下的兩種類型,作者將之具體化為小說中個性鮮明的角色,十分高明。 此外,作者寫人物沒有陷入傳統的刻板印象中,就算是負面人物,也被賦予多層次的豐富面貌。例如,他沒有直接說桀是暴君,而是用寬容的眼光,慢慢鋪陳桀成為暴君的過程;又如桀的妃子妹嬉,一向被史家視為禍國妖女,但作者卻完整交代了妹嬉入宮前後的心理轉折,反而令人對她充滿同情。 劉:除了擅長塑造人物之外,你認為作者宮城谷昌光還有那些特色? 東:他是個說故事的高手,他獨樹一格的敘述方式是:「讓說故事的人(即作者本人)和聽故事的人(即讀者)一起徜徉在故事中。」也就是說,遇到需加以解釋的情節,作者便會現身,以類似「旁白」的口吻為讀者一一道來,甚至將自己對歷史的考據臆測穿插文中。由於這部小說的故事背景,是史料較少的半信史時期,作者這種敘述方式反而讓讀者有信感。 ★充滿動感的「紙上電影」★ 劉:作者一定下了相當紮實的功夫去蒐集、消化中國的史料。 東:從字裡行間就可看出他的用心。他利用甲骨文時代有限的歷史素材,來架設故事的骨架,並發揮豐富的想像力,賦予歷史人物生氣,還原歷史現場血肉,所以整部小說結實渾厚,為讀者開展了歷史視野,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中國古代史課程。
東:最明顯的例子是他對戰爭的描寫。雖然史料上只有短短幾句──何年何月何日發生什麼戰爭,他卻能透過嚴謹的考據,彷彿重新倒帶一般,再一次演繹戰事的過程、戰略的部 此外,就算是可信度存疑的傳說或神話史料,他也有辦法不著痕跡的將之融入故事情節中,為整個故事畫龍點睛。這種靈活運用史料的功力,對一個寫外國題材的作家而言,尤其難得。 劉:從小說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歷史觀嗎? 東:也許可以用伊尹的老師盲眼史官說的話來推敲,他說──有時,眼睛看得到(指文字)反而成為傳達真實的障礙,還不如看不到來得好!半信史時期的中國夏商時代,能成為作者盡情揮灑的舞台,或許是這個原因吧! (節選自《天空之舟──小說伊尹》之『雙邊對談』,原文由陸苓均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