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一本書
|
和孩子共讀一本書,是一趟發現之旅,在這裡, 讓我們一起分享共讀的驚喜。
|
在繪本花園裡/胡玉立
「哪裡可以學到說故事技巧?」最近從許多角落裡不斷發出類似的詢問。
每當聽到這種問題,就不由得內心裡就發出一陣呼喊乃至疑慮──所謂說故事技巧到底是什麼?真的有所謂的技巧存在或是有必要學習那樣的「技巧」嗎?說故事的對象想必是針對兒童吧?當這個提問者獲得答覆乃至於在某處「進修」所謂的說故事技巧之前,他有沒有機會先了解繪本是什麼?兒童和大人和繪本之間的「三角關係」又是什麼呢?
想要說故事給孩子聽的人,都是有心的好人;他們或許是單純基於自己對兒童的喜愛、或許是受到台灣繪本熱潮的鼓動、也可能是有感於朝野大力推動「親子共讀」決定奉獻一些心力……,如果這份力量用得好,台灣的下一代還真是會多一點未來。
那麼,想說故事給孩子聽,到底要花多少力氣去學習技巧呢?該怎麼做呢?
記得當年,我誤打誤撞上了遠流的繪本花園網站,點到了小大讀書會,然後打了個電話聯絡,就此開始加入為孩子們朗讀繪本的奇妙旅程。
幾年下來,這段說故事的路走得我心花怒放,因為我不但沒有需要苦學說故事技巧的憂慮,還發現我更能全心享受與孩子們共讀的快樂。
回想這其間的奧秘,在於我打開了一本名為《在繪本花園裡》(遠流出版)的小書。
參與小大,一開始全然不知繪本是什麼,也從不曾聽過林真美是何許人也,但這本薄薄的、定價100元一本的書,卻著實打開了我的視野,並重新思索大人與小孩的關係。
原來,在「繪本.小孩.大人」這樣的三角關係裡,孩子才是繪本的主人,繪本是大人與小孩之間的互動媒介,而大人是將繪本內容講述給孩子聽,使孩子得以感受到繪本生命的「傳遞者」。
身為「傳遞者」的說故事大人,只要真心喜歡一本書,並用最自然的情感聲音,忠於原味地,將它一氣呵成地唸出來就好了。作品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創作,大人在朗讀繪本時,既不可以偷工減料,也不應該加油添醋;唯有這樣,孩子才能漸漸地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專注,並學到欣賞作品時應有的態度和方法。
除此之外,大人應把看書、聽故事的主權還給孩子,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反芻繪本;對一個稚齡的孩子來說,他的感受總是先於思考,除非孩子主動找大人談論,否則大人只需要陪著孩子掩卷興嘆即可。
於是,在小大讀書會裡,我們單單純純的在孩子面前展開繪本,唸出來給孩子聽,讓孩子用眼睛看,用耳朵聽,不多作演譯,不妄加討論,姑且稱這樣的說故事理念及運作方式是「小大模式」吧∼這種作法,據說曾受到一些以不同方法說故事的大人質疑,但我們這些媽媽和小孩一路走來,真真切切地體驗到原來說故事可以這麼樸實簡單,又力量無窮!
也許,對某些人來說,繪本的運用可以是更多元的,甚至有許多人希望藉由說故事,把教養孩子成為更ⅩⅩ的人;但身為大人的我們,如果已經為孩子找到了好繪本,就該想想究竟自己還有什麼好賣弄的?用「謙虛」的心情面對孩子,讓技巧退位,讓閱讀的種子自在發芽,或許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