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下午茶  打開一本書
     
 


繪本下午茶

有五位媽媽,她們因為同樣愛孩子、愛說故事,
更愛和孩子一起共讀,
所以組成了一個叫「蒲公英工作坊」,
彼此分享心得和經驗。
她們輕快、歡樂,
讓每一次的讀書聚會都像是
置身麗日和風下的Tea Time,
邀請每一個人也來發現繪本的精彩。
   
  列席人: 林寶鳳、葉青味、郭雪貞、林秀玲、蔡淑

一齣精采的好戲

漂亮的衣裳

  秀玲:打開「我的衣裳」這本書,一塊雪白的布飄了下來,小白兔踩著縫紉車,喀噠、喀噠的縫衣裳;穿著縫好的白色洋裝,小白兔走到花園裡看花,隨著想像雪白的衣裳,一會兒變成了花衣裳,一會兒又變成了雨衣裳......而香香的稻草衣裳引來一群小鳥,讓穿著小鳥衣裳的小白兔飛了起來;像變魔術一樣在空中的小鳥衣裳,一下子就變成了彩虹衣裳;黃昏來臨了,穿著夕陽衣裳的小白兔,在滿天星斗的陪伴下睡著了......這些想像出來的漂亮衣裳,隨著小白兔渡過了愉快的一天。

  在三年級教室唸我的衣裳時,小朋友們個個睜著亮亮的大眼睛,盯著書瞧,隨著書的行進在小鳥跑到衣服上,而穿著小鳥衣裳的小白兔飛起來時,她們同時驚呼:哦--。當整本書唸完後,小朋友要求重來一次,在第二次的翻書過程裡,他們已經開始在挑選自己喜歡的衣裳了,有人說我喜歡花衣裳,有人說我喜歡彩虹衣裳,我喜歡星星衣裳......此起彼落的聲音好不快樂。

  當下我好感動也很後悔,感動的是沒想到一本沒超過 250 個字,而且全文當中有好多重複句子的書,透過自己的聲音來演奏,竟然能引起小朋友這麼大的迴響,不僅如此,連班上的老師也駐足聆聽完才離開教室去開會;後悔的是這本跟著我四年多的繪本,我很少用它(因為書中文字太過簡易,讓我將它歸類為學齡前小孩用書),我竟然不知道它的精采處是在讀的過程裡,那種節奏感,會讓唸的人和聽的人,儼然像是在合奏(合唱)一首童謠或兒歌似的。

  有過這一次,讓我對繪本有了更深層的認識,透過聲音繪本是一齣齣精采的好戲,也是一首首動聽的兒歌。

變魔術的繪本

  雪貞「我的衣裳」唸完故事的名字時,有個孩子疑惑地問我:「故事媽媽,什麼是衣裳?」「衣裳就是衣服的意思!」被孩子的問題打斷後,我又重新開始故事的進行,因為這樣的方式,才能將整個故事完整性的呈現出來。

  故事唸到花跑到衣服上,孩子們都瞪大了眼睛注意地看!接著雨滴跑到衣服上的時候,有個孩子說:「好像在變魔術哦!」後來改成草跑到衣服上,一個小女生縮著脖子回應:「哦!好癢喔!」一副陶醉的神情,彷彿置身於故事情境當中。後來進行唸到小鳥飛來吃稻子,結果跑到衣服上的畫面,孩子們都哈哈大笑!因為這個畫面令人看了以後,有一種會動的感覺,很有趣、很過隱!難怪孩子們會如此地開心。當衣服變化成彩虹衣裳的時候,孩子們都興奮地發出了滿足的讚嘆聲。「哇!好漂亮喔!」最後跟頁的滿天星星衣服畫面出現時,「哇!」雖然沒有任保文字,但是孩子們此刻的情緒已經 Hi 到最高點了。故事結束以後,有個孩子問我:「為什麼他的衣服可以變來變去?」我回答:「對喔!為什麼他的衣服可以變來變去?」結果孩子們彼此有了許多不同的對話:「那是在變魔術!」「那是故事,是假的。」「衣服本來是白的,是在變魔術啦!」「衣服變成小鳥時,就飛起來了!」「為什麼變成小鳥時就飛起來?」「小鳥有翅膀,所以會飛起來。」這本繪本我唸了很多次,卻從來沒有注意到這些豐富畫面的有趣聯想。孩子們的想像思考能力真是超人一等!

  共讀的時候,一個小女生,指著花跑到衣服上的畫面說:「這是我的、這一朵也是我的、還有這一朵...... 」另一個小女生則生氣地說:「喔!妳把漂亮的花都選走了,我也喜歡這一朵花ㄝ!。」兩人爭吵之下,最後她們自己協議,以猜拳的方式來決定選擇的優先權。後來翻到雨點、稻草、小鳥......等,各種不同的衣裳時,她們也都依照約定,選擇到自己喜歡的圖案,而且還是在和諧的氣氛之下直到結束呢!

用孩子的眼光欣賞

  淑効:曾經有人說,不知道要如何去講這個故事。我聽到時感到非常訝異,因為在我的共讀經驗裡,這本書的超人氣是數一數二的,孩子們都很喜歡,為什麼她會有不同的感覺呢?原來,那個媽媽習慣用「看圖說話」的方式講故事,她說故事時,會指著書上的圖巨細糜遺解說,從主角人物到躲在任何角落的小東西,她都可以生動的說明,而《我的衣裳》這本小書畫面簡單,圖片幾乎一直重複,所以讓她覺得很難施展看圖說故事的功夫。

  把繪本拿來「看圖說話」,是一件很可惜的事,繪本的創作動機源於「大人想提供學齡前孩子閱讀的機會」,學齡前的孩子不識字,繪本上的字是給大人唸給孩子聽的,讓孩子同時在眼睛看圖、耳朵聽字的情況下完成閱讀。在這個原則下,好繪本的文字必須口語、流暢,符合一聽就懂且具文學之美的條件,優秀的作者在創作時對於文字的要求,必定字字斟酌、計較,讀者若捨棄原作,用自己的說話方式去詮釋作品,傳遞給孩子的就只是故事而沒有文學閱讀的體驗,所以我說這樣很可惜。

  《我的衣裳》是一本畫面清晰、文字流暢的好繪本,關於這點,孩子們熱烈的反應與真誠的互動足以證明。我們親子工作坊的夥伴,每個人都有多次以這本書與孩子共讀的經驗,而孩子每一次的反應,也都讓我們對這本書更加肯定。學習用孩子的眼光去欣賞繪本,是我們一直在做的課題,因為我們認為,孩子是親子共讀的主體,只有孩子才有資格評定繪本的優劣。為孩子傳遞作品,一方面重新找回童稚的眼睛、一方面加強自己對繪本的認識,是利他又利己的事情,歡迎大家多多參與!

唱歌的書

  寶鳳:在小小大讀書會裡,面對 4、5 個年齡在三歲的小小孩,我選擇了這樣一本繪本--我的衣裳,作為親子共讀的材料。

  因為年齡小的關係,氣氛一直不能安靜,孩子們常常坐不住到處亂跑,要不便是你打我,我打你。似乎沒有一刻全部的小孩能真正的坐下來聽我說故事。因此當我坐上說故事寶座時,我環顧四周,思索著我的故事能吸引這些小小孩嗎?

  抓住一個安靜的空檔,我唸起《我的衣裳》--雪白的布飄啊飄地從天空掉下來。畫面中小兔子出現了,孩子的目光被書吸引過來,我繼續唸著--縫紉車卡噠卡噠縫一件自己的衣裳 -- 縫紉車卡噠卡噠。牙牙學語的小孩跟著我唸卡噠卡噠,接下來他們很興奮地隨著我唸書中的文字,尤其是後面書中每一段落的啦啦啦啦啦啦,而這當中只要小兔子問起花(雨、稻草......)衣裳我穿起來好看嗎?這時二歲半的小乖,總會用閩南語說:無;無好看。不管是怎樣的衣服都是不好看的。因此故事就在和小孩們跟我的一問一答中圓滿的結束。

  故事結束時,二歲的玟玟拿著書來找我:「寶鳳媽媽,我要聽。」打開書我將玟玟抱在懷裡,重新再唸了起來雪白的布飄啊飄地從天空掉下來,當我唸到了啦啦啦啦啦啦時,在旁邊玩耍的小孩圍了過來,和我一起唸啦啦啦啦啦啦,唸到後來小孩們像是唱歌一般地唱起來了,持續不斷地唱著啦啦啦啦啦啦,一時間房子裡的氣氛非常的快樂,讓人感到喜悅,而《我的衣裳》不只是一本繪本書,他還是一首美麗的曲子呢!

  這次的親子共讀經驗,讓我有了美妙的新鮮感覺,原來有時換一種方式讀繪本也是不錯的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