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  讀書會會訊
     
 


蒲公英會訊第18期                 •前期回顧
  「新莊故事媽媽種子團」為了讓大家有一個交流的管道,遂義務發行蒲公英季刊,讓這份屬於全新莊所有故事媽媽的刊物,為喜歡說故事的人搭起一座友誼的橋樑。
   
失落的一角── 憶慈母幼稚園裡,繪本病毒正在快速傳染
別讓老公藏在家裡童年往事──此經非彼經
出去走走—─東眼山用心感受繪本,人人都是藝術家(上)

失落的一角── 憶慈母
王晴敏(中港國小故事媽媽)

  隨著冬天的腳步近了,想念母親的心情也越來越高,因為母親是在八十三年的歲末裡,離開我們走入另一個世界。

  想想母親已離開八個年頭,然而歲月的流逝,似乎無減於我對母親的思念,猶如母親仍在身旁一般。每當看到電視上撥放母女情深的情節時 ,類稅就像斷了線的珍珠般流個不止。直到今日,自己也成為母親時,才真正領悟到母親的愛是包容的、無私的和源源不斷的。

  母親的手藝相當好,每當家中有客人來訪時,總不需要到餐廳請客,只要母親親自下廚,總能讓賓主盡歡,口齒留香。而到了逢年過節,如端午節包粽子,更是家中親戚爭相搶奪的。儘管母親的身體逐漸衰弱,但她總盡自己的能力,讓大家滿意,這就是母親包容的一面。

  母親雖然只有小學畢業,然而做人處世的道理,母親總能琅琅上口,記得母親常常說的一句話:「有量,就有福。」(台語)這句話,道盡了母親不為己,為眾人的無私情懷。

  隨著我嫁為人婦,母親仍不減對子女的疼愛,電話中的噓寒問暖,更令我猶如身在娘家一般。接著自己小孩的出世,母親愛屋及烏的心理,更延續到孫子的身上。這種種如湧泉般源源不斷的母愛,如今憶來,也不禁感慨「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傷感。

  下個月母親的忌日即將到來,家人又將團聚在一起,相信一向疼愛我們的母親,在這重要的時刻裡,也會在另一個世界,微笑的看著我們。

幼稚園裡,繪本病毒正在快速傳染
陳婉麗

  每週四早上,小朋友只要聽老師說:「今天有故事媽媽講故事喔。」早到的小朋友就主動的把椅子排程ㄇ字型,並安排好故事媽媽的位置,期待之心油然而生,好像歡迎“偶像”來到。我們的孩子之所以愛看故事書,愛聽故事,對閱讀有濃厚的興趣,是故事媽媽慈祥的笑容,溫馨的談話,精采的故事內容使然,當然生動的有趣的說故事方式也是原因之一,所以啊!故事媽媽是一大功臣哦!

  中班開始,有感於教室的“故事書”總冷冷的在角落上,班上的孩子似乎對“看書”興趣不濃,於是想,於是對家長提出“每天看一本書”的構想,想要鼓勵孩子養成閱讀習慣,沒想到家長竟異口同聲的贊同,於是把這年紀選何種書類,如何維護書的整潔……..等閱讀規則與家長溝通後,開始了我們的閱讀旅程。

  每月以一本換二十幾本回去,結合大家的力量,豐富了孩子的童年,很有價值的。

  一個月後,張媽媽說:「小學二年級的哥哥見弟弟回來,就先翻弟弟的書包說:「阿弟,今天帶什麼書回來。」一人借書,兩人享受。

  兩個月後,紀媽媽說:「現在孟萱睡前沒有先看故事書,她會睡不著。」

  王家奶奶送孫女上學也說:「每星期四早上,起床起得早,早餐也吃得快,最輕鬆,都不須催趕。」

  兩年下來班上的孩子閱讀了上百本的故事書,接著,其他的大班決定每一個小朋友收100元,集合這些錢,去跟書商買100本好書,大家輪流帶回去看,我沒有預期的拋磚引玉的效果一一出現,內心很高興,這樣的“閱讀計劃”我會繼續維持下去。

  【編者按】本文作者陳婉麗,畢業於市立師院幼教系,從事幼教工作二十餘年,現任教於新莊市恆毅幼稚園,她在幼稚園推廣閱讀活動,平日喜愛剪剪貼貼,和孩子同樂。

別讓老公藏在家裡
江支陽(袋鼠爸爸)

  光陰荏苒,參加爸爸聯誼會已數個年頭,猶記當初金祝姐的強力推薦,原以為此單位是和一般政治或商業團體相同,但事實不然,幾年來不知不覺中,已經使我們所有參與此團隊的成員,不論對人、事、親子、家庭的處理觀念,在每次的聚會上都分析出精闢的見解,互換意見討論,逐步達成共識,無形中提昇每個家庭的和諧,增進親子間的溝通互動。

  我以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一直停留在教條的方法上,當大家開始討論此主題時,我心裡霎時亮起紅燈,但是呢!由於我們有經驗豐富的李豪班長,陳建業副班長,再加上江文福老哥和大家的經驗傳承,讓我在絲毫不會尷尬下,學到了如何去教育下一代,如何去經營自己的家庭。不可否認,我們的所有成員都是各行各業的佼佼者、菁英,但是在成功事業的背後難免會對家庭與孩子有所疏失,自從參加讀書會的專題討論和戶外的親子活動後,領略到如何和家人互動,因此,家裡的小朋友變得活潑、健康。偷偷告訴你們,最重要的是我們夫妻也變得更恩愛、更甜蜜、更令人羡慕了!

  之所以此次投稿,是想把經驗分享給大家,希望更多人能和我一樣,大家共襄盛舉,使我們社會更和諧、更健康。各位媽媽,記得,別讓老公藏在家裡,儘快與我們班長連絡,我們聯誼會的大門永遠是敞開的。

童年往事──此經非彼經
陳春美(三多故事團)

  咦!怪了,圓形的池塘邊,似乎籠罩著一股詭譎的氣氛。班上的幾個女同學聚集在那裡竊竊私語,交頭接耳的模樣,彷彿正在進行著某種不為人知的計劃。縱使我不是個愛探虛實的包打聽,但那股強烈的好奇心,卻不由自主地向她們靠近。「啊!真的啊!好可怕哦!怎麼會呢?」一連串的驚呼聲裡,有著期待、恐懼、不可置信的茫然意味。在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下,我決定加入眼前這渾然不覺早已多了一雙耳朵的三姑六婆陣容。「哈!」我擺了個想嚇死人的POS,怪叫了一聲,果不其然,眾人皆倒,差點掉到池裡當根「倒栽蔥」。望著她們驚魂未定地嚥口水、拍胸脯,我氣定神閒地說:「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我都聽到了喔!」見她們被我唬得一楞一楞的,心裡不由讚嘆著自己的絕佳演技。「噓!小聲點啦!不能讓男生聽到啦!」曖昧的口吻,更添加了幾分詭異,這下子不搞清楚她們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怎甘心呢?

  原來,瑤瑤的鄰居芳姐問她,班上最高的那個女同學,有沒有「葉經」。聽說「葉經」會流血哦!天啊!「流血」。瑤瑤一聽到「血」就嚇得跑回家了。因為搞不懂什麼是「葉經」,只知是一種很私密的東西,不能讓男生知道,才會聚集在此討論。而我與班上最高的女孩是死黨,所以才讓我「置身事外」。但研究了半天,還是不明究裡。「奇怪!葉子的經脈為何會流血?而個頭高的女生又為何會有葉經」幾個女生望著手裡被撕得稀巴爛的樹葉,除了幾抹微沁的綠色汁液外,根本見不到半滴「血」的影子,更搞不懂葉子和女生又怎扯得上關係呢?

  那一年,我們唸國小六年級。上了國中的「健康教育」後,方知「此經非彼經」,台灣國語的笑料又添了一樁。

出去走走—─東眼山
秀玲

  妳有多久沒出去走走了?又有多久沒去爬山了?還有妳又錯過了這次種子團出遊的機會了是不是;可惜喔!這次我們的目的地是桃園復興鄉的東眼山森林遊樂區~~一個美麗又有深度的地方~~沿襲以往在遊覽車上熱鬧的氣氛,姊妹們在一則則的腦筋急轉彎以及帶著一點點色彩的笑話和謎語中,笑聲、吵鬧聲、以及搶話聲音一路上不絕於耳,雖然車子走錯路感覺還是很快就到目的了。

  下了車,一陣冷風吹來,看著陽光照著翠綠的山谷,深深的吸了一口久違了的清新空氣,心情隨著眼前的景緻好了起來,很久沒有這種感覺了,我發現姊妹們同我一樣沉浸在這一大片的蒼芎幽谷之中,霎時安靜了許多;我們繞過遊客中心開始往山上走,沿途看著標示邊走邊聊,有人發現了地上有著像花椒的東西,大家開始又聞又捏的猜著它到底是不是花椒;又有人發現了草叢裡有蚱蜢,喔喔!牠們正在???還有沿途跟著我們的土黃色又瘦又餓看起來又有點凶的狗激起了姊妹們的母性情懷,紛紛捐出自己的早餐,也因此取得了牠的信任,一路上陪著我們爬上山坡,走過步道。

  悠閒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當我們在涼亭稍作休息之後發現已接近中午時分,大家只好循著原路往回走,在餐廳吃過中餐照了相以後,這次的行程也畫上了句點。

用心感受繪本,人人都是藝術家(上)
蔡明灑

  因為家中的兩個寶貝,我投入了繪本的世界。更因為本身所學「美術史」學科著重「視覺圖像」研究之因素,對於重視圖像表現的兒童繪本我始終情有獨鐘。這其間,我由單純的與小孩共讀,到籌組讀書會,加入小大聯盟,參加了蒲公英聯誼會等,認識了許許多多來自不同領域,卻共同為兒童閱讀這塊園地努力的大人們。

  根據筆者這些年來的初淺觀察,這許許多多來自不同領域的大人們,雖然對於繪本與閱讀的重視有一致的共識,然而不同的人對於在繪本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圖像」,卻存在著極為有趣的對立現象。怎麼說呢?以下即為筆者的初淺觀察。

  第一類筆者將之歸納為忽略圖像者。曾經聽過一位國小老師的分享,雖然他經常在課堂上使用繪本,然而,其方式則是在快速的閱讀文字內容之後,再以自身重新組合過的、即興的口語文字傳遞給孩童。在以汲取內容為目的的情形之下,繪本精練、流暢的創作文字被通俗而煩瑣的口語文字所取代不說,圖像的部份更是飽受輕視,繪本不是被擱置一旁,就是因不受傳遞者的重視,而每每以無法清晰觀看的角度呈現給孩童。

  相對於第一種忽略的情形,第二類大人則相反的極為重視繪本中的圖像部份。其尊重繪本為兒童作家之精心創作,將繪本圖像視為一幅幅的繪畫藝術。對於好的繪本而言,這樣的看法是極為合理的。然而,問題的徵結在於對許多人而言只要提到「藝術」二字,便往往將其歸為非一般人所能瞭解的高深學問,而視為畏途。也因為這樣,常常可見許多人頻頻搖手,用帶著腆靦不安的表情說:「我看不懂!」,而每每希望可以求助於專業的分析了。

  對於上述兩種情形而言,筆者作為父母又同時為美術史學出身的背景思考,頗多感觸。

  環顧國內的兒童美術教育,多數的父母仍停留在美術教育即為學習畫畫、捏陶、美勞等技藝操作的層面。雖然技藝層面的學習對於瞭解創作過程與欣賞一件藝術品具有一定程度的助益。然而,筆者誠以為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美感經驗的培養。尤其是在學齡前階段,當孩子的生理發展還不足以進行各種精細的創作時,美感經驗的培養尤其來得直接而重要。許多專家建議父母在這個時期多帶孩子到大自然、美術館、博物館等地,讓孩子接觸體會各式各樣自然或人為創造的美。然而除此之外,筆者以為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如居家環境佈置、各種實用用品,如餐具、服飾、書籍等的選用,對於孩子的影響實更直接而深遠。而這些,只要我們肯用心經營,都可以是藝術教育的一部份。

  而繪本呢?更是兒童早期接觸「藝術」一個極佳的媒介。尤其是當今的繪本創作,辜且不論絕大多數的繪本創作人出身於藝術相關科系,而許多藝術精英與大師們的投入,更令原本不太受重視的兒童繪本,在質與量都出現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畢卡索在廿世紀初劃時代的利用不同媒材拼貼組成畫面的觀念與技法,被艾瑞卡爾、李奧李歐尼等人淋漓盡緻的巧妙運用;安東尼布朗作品中不時出現的超現實主義技法與表現,更在最近的作品中,直接以西洋各時期名畫作增修;莫里斯.桑達克的作品則直接的被放入西洋藝術史的教科書中討論等。繪本與藝術創作關係之深,令筆者不得不再次重申:一本好的繪本創作,實等同於一位畫家所作之畫冊。因此,當孩子浸淫於一個繪本故事時,事實上也同時在進行一場藝術國度之神遊。

  然而,既然為一藝術創作,是否必須經過專家的分析評比,才可以「看得懂」呢?這個問題在藝術史學研究中曾有相關的討論,我們將留待於下一期的分享。

蔡明灑: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新莊happy小大負責人,三口組小大成員/現為兩個小小孩的全職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