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  讀書會會訊
     
 


蒲公英會訊第23期                 •前期回顧
  「新莊故事媽媽種子團」為了讓大家有一個交流的管道,遂義務發行蒲公英季刊,讓這份屬於全新莊所有故事媽媽的刊物,為喜歡說故事的人搭起一座友誼的橋樑。 為了讓大家有一個交流的管道,遂義務發行蒲公英季刊,讓這份屬於全新莊所有故事媽媽的刊物,為喜歡說故事的人搭起一座友誼的橋樑。
   
用故事傳溫馨他們讓我很感動
寵愛他們吧!故事,獻給特別的你們
享受親子共讀的樂趣阿明的帽子
貼心的童書天堂傾聽大自然---我們去撿相思豆
蒲公英信箱(23)

用故事傳溫馨
謝秀英

  說故事、聽故事、演故事、看故事,你希望自己屬於哪一個角色呢?對我們這群故事媽媽來說,凡是與故事有關的,我們都興致盎然。

  豐年故事媽媽,資深的都有六年以上的經驗了,但是到資源班講故事那可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遭呀!

  起初要接下這項工作,除了要考慮大家的時間能否配合之外,更擔心自己無法掌握資源班孩子們的特殊性。經過大家的商議,我們決定將願意參與的故事媽媽分成三組,分組認養課程。從事前的準備,演練,相互提供意見,到事後的檢討改進,無非是希望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們聽進我們所要傳達的訊息。不過,最大的目標,還是希望帶給他們快樂。所以,不論我們以說書或是戲劇的方式呈現,我們都允許孩子來摸一摸布偶,瞧一瞧道具或是翻翻書,如果有人想拉拉台上演出的故事媽媽,也是可以的!

  我們誠惶誠恐地接下這個任務,現在已經進行好一陣子了,我要說:「這一群說故事的媽媽和聽故事的孩子,都是天使。」因為我看到他們彼此的喜悅。

  身為組長的我,說句老實話:「我們的故事媽媽真的很用心,而且表現得很不賴喔!」感謝故事媽媽們長期的付出,同時也謝謝學校,讓我們有機會在不同的舞台上,不斷的學習。(本文刊載於豐年親師通訊,經校方同意轉載)

他們讓我很感動
李淳味

  擔任故事組義工已經有五年多的歷史了,別人是故事媽媽,而我是阿嬤級的,所以小朋友都叫我故事阿嬤,為什麼我會來學校講故事呢?主要是因為兩個孫子在豐年就讀,我想藉著說故事多了解小朋友的在校生活。

  我的國語發音不標準,所以大部分用台語講,講的大多是父母恩情的故事。剛開始當故事阿嬤時,心情很緊張,常常睡到半夜又爬起來看書,滿腦子想著明天要說什們故事?現在已經習慣了,我認為活到老就學到老,這樣生活才會充實有意義。

  這學期星期四早自習開始到資源班講故事,我覺得這些小孩很天真很可愛,又很愛聽故事,跟一般的孩子們沒什麼不同。當我教他們唸台語的「父母恩」時,他們表現得非常好,讓我們非常感動!當他們拿到由我親手縫製的布包時,也顯得十分開心,我希望孩子們知道父母的辛苦,能感恩父母,這樣故事阿嬤就很高興了。

(本文刊載於豐年親師通訊,經校方同意轉載)

寵愛他們吧!
鍾明珊

  耳邊傳來,「我們要到資源班講故事!」聽到時,既緊張又興奮,心想,新的挑戰又來了!但又很害怕,不知這些孩子們的特性?不知是否能吸引住孩子們的眼光?不知如何呈現?才能使小朋友們聽到心坎、看進眼裡,做的到嗎?種種的〝問號〞“可能”‘或許’寫在眾人臉上;唉呀!不管這麼多,『資源班的孩子也有翱翔故事時空的權利吧!』不試怎知呢?

  雖然是曾經表演過的戲碼,曾說過的故事,但還是帶著緊張與不安的心情上了台,那些天真可愛的臉孔,安撫我們緊張的心情,那一雙雙認真又專注的眼神,平定了我們不安的心;在帶手指謠互動的過程中,小朋友爭先上台表演他們的創作;這群孩子表現得太棒了!我們信心大增,種種的〝問號〞“可能”‘或許’如雲霧般地消逝。

  我覺得資源班與普通班的小朋友一樣,愛聽故事,享受故事,喜看表演,也能快樂上台表現自我;並不因他們的殊異性而有所差別,反而我們從他們身上聽到觸動人心、感人的故事,學習到更多人生哲理。非常謝謝這群天真可愛的孩子們,生命中因為有你們,讓我過的更充實美好。

故事,獻給特別的你們
曾淑惠

  這學期每週四的晨間,豐年的故事媽媽都會準時的出現在學校的特教活動教室,大家提了大包小包,有精采的繪本,有熱鬧的偶劇,有精心製作的道具,有真人演出的戲劇------是觀摩研習?還是比武擂台?原來是為豐年的特教小朋友講故事啦!

  剛開始媽媽們抱著惶恐的心,不曉得該如何應付這群小朋友的需求,畢竟面對的是較特殊的小孩,怎麼特殊呢?每個小朋友狀況不同,臨場的反應就靠故事媽媽多年養成的功力了。於是媽媽們兵分三路,於各組人馬自行設計故事的內容,演出的方法,大家卯足了勁上工去了。

  第一天三組人馬都到齊,由第一組當先鋒,數了數媽媽們竟然比小朋友還多。雖然已有多年的經驗,但面對這麼多的大人和小孩,心跳難免也會加速,所幸孩子們並沒想像中難纏,反而更純真可愛。平常這些小朋友回歸正常班級時,由於學習速度不及其他同學,老師也無法特別照顧,但又不屬於啟智班的範圍,經常處於邊緣,實在令人心疼。

  平常說故事的對象是一般的學生,講完後就等著下一次;現在在資源班講故事,結束時大家馬上討論當天的過程,媽媽們除了熱心還特別用心。相對的小朋友也給予我們熱情的回饋,雖然他們的注意力無法全程集中,但是看到他們開朗的笑容,發亮的眼神,甚至滴下的口水…..到最後熱烈的掌聲,都是讓這群媽媽們來此講故事的動力。

  這次能來資源班服務,推手是康老師,除了致力於特教工作之外,也成就了豐年故事媽媽,讓我們學習到與特殊兒童相處的方式,體會到特殊兒童之父母的辛苦,謝謝康老師讓我們多一種學習管道,謝謝小朋友你們每星期的捧場,更謝謝熱心參與的媽媽們,願大家永保赤子之心,讓故事傳溫馨。

享受親子共讀的樂趣
游佩芸

沒有快船像書本一樣

能帶我們遠離土地

也沒有任何駿馬像一首

騰躍的詩------

再窮的人也可以踏上這趟旅程

不用擔心沒錢納稅-------

這是何等儉樸的交通工具

載著人類的靈魂遨遊

(愛蜜莉˙狄瑾蓀)

書中自有黃金屋?

  每回被邀請講述有關親子共讀的議題時,我總是反覆地思索一個很根本的問題:為什麼要讀書?

  閱讀對孩子而言,與孩子一同閱讀對於父母親而言的種種好處,幾乎已經是全民共識了:閱讀可以增強孩子的語言運用能力,開拓他們的視野,賦予他們一雙想像的翅膀˙˙˙。陪孩子閱讀可以和孩子共享優質的親子時間,培養共通的話題,更了解孩子,貼近孩子的世界˙˙˙。

  可是,這些不盡然是我幾番思索後的答案。如果把「孩子」的年齡限制與「父母」的人倫腳色扮演拿掉呢?也就是說,「人」為什麼要閱讀?特別是在這個多元媒體多元價值的現代社會裡。雖然我的職業是「兒童文學」,鼓吹兒童閱讀和親子共讀是我的職志,但我卻無法漲紅著雙頰大聲疾呼,「愛閱讀的孩子不會變壞」或是「有書香的家庭就有幸福」之類的話。我情願用一種更謙卑的態度來看待閱讀。因為我知道,在各種資訊媒體發達的今天,閱讀並不能保證「知識」的快速累積,博學多聞也不一定要藉由紙本書籍的引領。我也知道,閱讀其實與「幸福」畫不上等號;幸福的定義太多元了,從閱讀中所獲得的樂趣常常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可說也。但我卻可以毫無疑慮地說,閱讀中寶藏著幸福人生的可能性。

  書本的閱讀在現代繁忙的社會裡,是一種奢華的享受。因為一個人必須空出一段屬於自己的時間,並且在腦中空出一個沉靜的空間,才能與作者平和地對話,開展自己的想像力及同理心,而確確實實地「享受」閱讀的興味。也就是說,我苦思的結果,答案是:閱讀是「自我豐饒時間」的活動。

  所以,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對於孩子而言,孩童時期美好的閱讀經驗,能讓他們長大成人後也保有閱讀的興趣,也就是讓孩子們養成自我充實生活的「習慣」;這可以是父母親送給孩子的一份看不見的禮物。當然,一起「共讀」的大人們也即時地身受其惠。

童書是兒童的專利?

  我第一次閱讀聖修伯理的《小王子》是在大學的時候,被謝爾˙希爾弗斯坦的《愛心樹》感動也是成人以後的事。我在大四的那一年修了一門「英美兒童文學」的課,而開啟了兒童文學世界之窗。因為被兒童文學作品的多元性、圖畫書的深度與美麗所震懾,決定走入這個領域。如果不是一個選課的偶然,我對童書的印象,可能永遠只停留在被改寫過的格林和安徒生童話中。我相信大部分的成人和我一樣,孩童時期沒有多少閱讀的選擇。所以,我一向的信念是:所謂的童書,是孩子的書,同時也是大人的書。因為,我不願和自己童年時尚未出版或是未讀過的好作品失之交臂,只因為它們被貼上兒童文學的標籤。

  如果成人就代表和兒童文學劃清界線,那我們可能就不會遇到像麥克˙安迪的《默默》一般給人深刻的時間寓言,也和托爾金的浩瀚磅礡的《魔戒》絕緣,當然也不會與工藤直子的《大海的朋友》中的鯨魚和海豚相識。那是多麼可惜的事。也許有人會以「貼近孩子的世界」來「曉以大義」,鼓吹父母親和教育工作者一起閱讀兒童文學;但我以為那樣太「小看」所謂的童書了。年輪應該是加深閱讀品質的動力,而不是欣賞一部好作品的障礙。

  然而,不可諱言的是,童書總是被擺在書店最不起眼的角落,讓人難以駐足。或者,一個堂堂的「大人」,大剌剌地捧著兒童文學作品似乎不太體面。與孩子們「共讀」給我們一個步入童書區的機會,也給我們一個足夠欣賞童書的理由。世間的爸爸媽媽們,可要好好「利用」孩子的童年喔。

好書的標準尺?

  如何選書?是親子共讀活動中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報章雜誌上的好書榜是一個值得參考的指標,名人專家的導讀是一個可循的途徑。偶而上上網,找尋新的資訊也是一個可行之道。還有挑選幾家製作嚴謹值得信任的出版社,訂閱電子報或是定期索取書目,是比較有效率的方法。當然,最原始的方法是和孩子一起到圖書館或是書店走走,「親手親眼」尋找自己的所好,享受一下進寶山挖寶藏的樂趣。

  什麼是好書呢?為什麼大人選的書孩子不喜歡呢?我想每個孩子可能會有一段時期,就只迷一個類型作品的現象:喜歡魔法的時期,喜歡動物故事的時期˙˙˙,不能強求。對孩子而言,一本「看得津津有味」有所感動的書,就是好書。孩子喜歡的書,不一定要和大人一樣。當然,父母親可以把自認為的「好書」,放在孩子垂手可得的地方,就算孩子不主動閱讀,也可以朗讀「說書」給孩子聽。

  不管是大人或孩子,我相信每個人都有為自己挑書的能力,也有屬於自己的、每個階段的「好書」的標準。當然,書看得越多,眼光就會越敏銳;挑書的失算率就會越來越低。就如同其他的興趣一樣,閱讀也需要一點冒險的精神,和一些投資的喔。希望你和我一樣,都會發現對於閱讀的一切投入是值得的。

阿明的帽子
中港國小故事媽媽王晴敏

  天剛亮時,阿明迷迷糊胡著聽到媽媽的叫聲:「起來了,該上學了。」阿明揉揉惺忪的眼睛,心不甘、情不願的離開溫暖的被窩,因為他知道他又要開始渡過難挨的一天。

  刷好牙、吃過早餐,阿明背起書包準備上學。當然,這時一頂棒球帽是阿明上學時不可或缺的裝備。阿明嘆口氣:「心想這種ˋ日子到底要到何時才能解脫呢?」

  學校操場上,充斥著同學們興奮的叫喊聲。然而,阿明只有一個人帶著帽子孤單的躲在樹蔭下,用羨慕的眼光看著同學快樂的嬉戲。阿明想:「我多麼渴望有人做我的好朋友。」當阿明一個人痴痴地想時,一個溫柔的聲音响起--『阿明,你怎麼不跟其他同學一起玩呢?這麼大熱天,你還戴著帽子做什麼呢?』阿明詫異的睜大眼睛,這不是我們的代課老師嗎?

  代課老師溫柔的問話,就像一道午後陽光溫暖了阿明小小的心靈。阿明羞澀著回答:「我不想玩啦!而且大熱天戴著帽子比較不會曬黑。」阿明心想:「其實我多想將帽子脫下,但是我光禿禿的前額,是怎麼也不想見人啊!」代課老師溫柔的笑著:『你想要一輩子躲在帽子裡嗎?放開心胸,事實的真相不如你想像那樣的灰色。』

  代課老師的一席話猶如一陣春風吹過阿明的心窩,剎那間阿明眼睛一亮,覺得世界似乎再也沒有那麼灰色,甚至有些可愛起來。阿明微笑著輕輕將帽子脫下,這是光禿禿的前額也不覺得刺眼,一切都顯得那麼美好與真實。

  「同學,我來了,我想跟你們一起玩。」阿明大聲喊著。操場上一就是喧鬧的,阿明的帽子呆呆站在操場的角落上,快樂的望著主人的新生活。

----後記:這是老公的童年往事,雖然他一直在否認,但是我知道關愛的眼神一直陪伴再我身邊。

貼心的童書天堂
羅婷以 寄自倫敦

  多數書店裡的童書部,都是特別獨立出來為孩子們設計的廣大空間,總是可見知識豐富且親切的管理員總會穿梭在書櫃間,整理著小小孩弄亂的書。他們(多半是她們)似乎不是挺在意孩子是否會好好翻看書,他們只是默默地撿起攤在在地上的書,然後讓它們回到架上的家。

  幾次在書店裡觀察這些童書店員,一些自己跟孩子說故事時的往事就歷歷在目。記得以前剛開始為孩子說故事,我總是拿出童書,很珍重地攤在桌上,和孩子們一起讀完後,眼見孩子們爭先恐後伸手取書的情況,精緻的童書通常經不起一兩次的「搶奪」,但他們那渴望看書的樣子,讓人一點兒都不忍心說些「不行」或「小心」之類的話,因為很怕孩子們或許會因為曾被禁止,就害怕再伸手拿書了。曾經,一個鍾愛《我的好夢床》(illustrated by Child Lauren, 和英 翻譯出版)的孩子,只要一造訪我的書房,非要去翻好夢床翹起來那一面,然後把頭放上去假裝好好睡一覺不可。她總是太渴望翻到自己鍾愛的那一頁,終於有一次,把「床」拉壞了,我問她:「哇! 娃娃沒地方睡覺了,怎麼辦?」她急忙忙地問我:「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我建議她,我們來一起把床修好,於是在剪刀、漿糊協助下,我們把床修復地完美如初,一修完書,她馬上又把頭靠上去,「睡了一覺」。

  因為如此,非常受歡迎的書,我只得珍藏兩本以上,就讓其中一本專供孩子盡情翻閱。和朋友討論這個話題時,曾經得過一個建議,就是跟孩子說:「如果不好好珍惜它的話,書會難過。」他們似乎多了一份小心。

  我並不常見在英國書店見到弄壞書的孩子,不知道是否因為他們的爸媽都已經告訴他們「書會難過」這件事。只有那麼一次,看見一位撕壞書的小小孩,拿著破損的書給他的媽媽,她似乎已經相當有經驗,拿著書二話不說就到櫃檯結帳。這是否是個很好的解決辦法?我望著那位媽媽的背影,想著。

  但資金豐富的連鎖書店就經得起這樣的浪費,甚至不在乎這樣的折損。那就是坐落在皮卡底里圓環(Piccadilly Circus)的Waterstone’s bookshop,其中位於四樓的童書部。

  已有21年歷史的Waterstone’s bookshops,是英國最大的連鎖書店,這座位於皮卡底里圓環的便是旗艦店,號稱是全歐洲最大的書城。童書部裡的軟椅、軟桌以及軟拼毯,佈置出安全舒適的閱讀空間,連我都曾睡著在上面。來書店看書的孩子通常有更年幼的弟弟妹妹隨來,遊戲空間的設置貼心地供幼齡孩子玩耍,積木、玩偶、小家具樣樣據全,讓這些小小孩玩得忘我,哥哥姐姐就得以盡情看書,這些所謂哥哥姐姐,大概是八、九嵗孩子,一到童書部來就宣布他要買哪幾位作家的書,還能跟爸媽說一說他們對作者的想法,這些小小書評家語中玄機,一點都不輸我們在學院裡文學批評裡的討論。我常常在書店裡看這些外國孩子(對他們來說,我才是外國人)看得忘我,如果幸運的話,他們的父母多半會讓他們的孩子和我這個「外國人」交談幾句,孩子通常都比我先問:「妳叫什麼名字。」和這些和我萍水相逢的小小同好,我總是說一些容易記得的名字,因為我的中文名字不但難記,而且非常難念,為了這個,我已經試用過好幾個名字了。

  書的擺設也是聰明的,硬紙版的書多是放在最靠近地板的書櫃,例如幼幼書圖畫作家Helen Oxenbury的作品,常見被會爬或剛學會走路的小孩從書架上扯出來,這樣尖硬的紙本是很耐得住他們的「折磨」的,放在位低的書架上是非常明智的選擇,如果擺在太高的地方,掉下來砸到了頭,會比平裝書痛得多。至於新書或特價圖畫書,大多擺放在歪斜設計的透明書架上,一眼望去就能看見書名與封面,一向不知新書出版情況的我,很感激這樣的擺放,免於去作者A-Z區蹲著和書戰鬥。

  1998年,Waterstone’s 開始為在英國為童書辛勤筆耕的作家們設立「童書桂冠詩人」(Children’s Laureate)獎,以表揚終身在童書界偉大的圖畫作和小說家,1999年第一位桂冠詩人得主昆丁.布雷克(Quentin Blake),即是英國圖畫書出版產量最豐富的插畫家,許多他比下創造出的人物,被製作成相關商品的比例是全英第一,賀卡、書籤、月曆等商品都常見布雷克筆下人物的身影。2001年,第二屆童書桂冠詩人頭銜由英國童書小說家Anne Fine榮獲。

  皮卡底里的Waterstone’s始終是我最鍾愛的一家童書店,豐富的童書資訊和舒適宜人的擺設,就是它之所以吸引我、以及許多買書人的原因,縱使許多英國人認為它由於資金龐大而壟斷了書店市場、過於商業化破壞了書店應有的清新形象,我仍舊因為它能提供溫馨的服務,和它人性化的裝潢感到滿意。

傾聽大自然---我們去撿相思豆
莊淑貞

  帶著簡單的背包和飲水,到了泰山高中旁的集合點,鄧旭容老師帶著我們從辭修公園前的階梯拾級而上.今天是種子團的戶外踏青---泰山生態之旅.

  認識大自然的奧妙,可以透過許多方式,但是 ,如能親自走一趟,讓自己浸泡在大自然中,那滋味真的很棒.尤其令人訝異的是發現原本周遭不起眼的植物,在這一刻,突然變得神奇了.

  記得宮崎駿動畫龍貓中,劇中主角搬進鄉下房子時,妹妹發現的<黑點點>嗎?j真的有耶,真的有那種東西耶!原來那是楓香的種子,黑黑刺刺的外觀,掉在地上,風一吹,就像一群急速移動的小黑蟲.泰山的辭修公園,在這個季節的楓香樹下,滿地都是<黑點點>.

  在鄧老師的帶領下,一群媽媽彷彿走入時光隧道,回到小時候,摘野果,野花,野草辦家家酒的日子.摘下林投的嫩葉,小心的除去鉤刺,反過來對折,竟然吹出聲音來了;江某的葉柄,到了鄧老師的手上, 成了螺旋槳,在食指的支撐下轉個不停.這下子,沒有人嫌髒,沒有人說不衛生, 只想爭口氣吹出聲音,轉起圈圈來.

  在無患子樹下,大家開始尋寶.因為老師說,果皮是天然肥皂.拿來洗頭可以常保頭髮烏黑亮麗,種子還可串成佛珠,帶著避邪.

  就在大家感到有點累的時候,鄧老師說,我們去撿相思豆.

  相思豆耶,那種一粒粒鮮紅欲滴,小小的愛心型豆豆耶!

  一群歐巴桑為此精神大振,雖然早過了相思的年紀,一見到滿地的相思豆莢探出一顆顆小小紅豆,都忍不住尖叫起來.生平第一次看到帶著豆莢的相思豆,興奮的心情,算是為今天的踏青作了一個滿意的結束.

  回程時,把玩著手中的相思豆,大家都說要帶老公和孩子再來一次呢!

蒲公英信箱(23)
蒲公英信箱

問:

  我們學校把生命教育列為推廣重點,希望故事媽媽配合去推廣生命教育,請給我們一些建議。

答:

  生命課題是很難教導的,我們希望孩子慈悲、尊重生命,可是又不願意孩子看到一隻死昆蟲就哭得唏哩嘩啦。慈悲有限度,尊重生命也有限度,這當中需要太多的智慧判斷,而這些智慧判斷有時候連成年人都很難具備,即使成年人,在面對生命重大課題-親人死亡時,都很難平復心情,時常要藉助藥物才能慢慢恢復正常生活,這樣的事實擺在眼前,成人們怎能大言不慚說自己能教導孩子生命課題?

  生命課題只能自己學習,有時候在自己的經驗中學習,有時候透過別人的經驗學到東西。身邊的大人能夠做的是協助與陪伴,在過程中提供機會讓孩子思考相關問題,並誠懇面對孩子所提的問題。九二一大地震過後,我們讀書會裡發生一件事情,當媽媽們在討論家中成員對這件事的反應時,許多媽媽都說自己的孩子很有惻隱之心,每次看到電視畫面就忍不住哭起來,這樣的分享讓一位媽媽很不舒服,因為她的孩子竟然一點難過的反應都沒有,看電視時兩兄弟還在嬉笑,這位媽媽回家把她的孩子訓了一頓,哭著說自己竟然養了兩個沒有同情心的孩子,她的心裡好難過好難過,她對自己的孩子很失望,覺得將來這兩個孩子一定不會孝順父母。我知道後請她跟孩子好好討論,真正去了解孩子對這件事的看法及為什麼會有那樣的反應。過幾天,她告訴我,她的孩子不是沒有同情心,她的孩子其實心裡也覺得難過,只是沒有難過到每次看電視就哭。

  孩子有處理自己情緒的方法,這一點大人必須尊重。家父過世時,我們都很悲傷,一群子女坐在爸爸的床上談著爸爸生前種種,一邊笑一邊掉眼淚。守喪期間,我們分工合作忙爸爸的後事,當有人感到悲傷時,其他人就會轉移話題化解她的悲傷,這個時候,我們希望的是每一個人都能振作,而不是一直沉浸在悲傷中,因為,我們都體驗過獨處時痛哭流涕的情緒,那種悲痛的情緒足以吞噬一個人的生命力。孩子有沒有同情心、尊不尊重生命,不是以眼淚來衡量,在面對生命課題時,我們要看重孩子在過程中的學習,而不是去期待孩子做出符合大人要求的表現,更不需要拿別人的孩子跟自己的比。

  在提供孩子學習生命課題的機會中,閱讀與討論是很理性與平和的做法,每一本關於生命故事的書,都是別人的生命經驗,孩子不用親自歷經這個過程,少了無法控制的情緒波動,更能從別人的經歷中思考與體會生命的種種議題。《再見艾瑪奶奶》這本書很真實的呈現生命走向盡頭的過程,透過書,孩子看到一個生命的結束,和生活週遭的人對親人離去的反應,及處理後事的經過。《小魯的池塘》和《阿讓的氣球》訴說的是小孩面臨朋友死亡的心情:不捨、疑惑與懷念參雜,孩子有自己走出悲傷的方式,但是這段過程需要大人陪伴與安慰。《獾的禮物》這本書有一段敘述死亡的感覺:「獾夢見,牠竟然在跑。而在牠面前的,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長隧道。牠的腳力十足,根本不需要拐杖。牠把拐杖丟到地上,向前跑了起來。牠越跑越快,最後牠覺得自己的腳騰空了,牠的身體在空中旋轉,滾來滾去,撞來撞去,卻絲毫沒有受到損傷。獾覺得牠變自由了。牠不再需要牠的身體了。」好貼切、好溫馨,家父辭世時,我腦中曾浮現這段話。當閱讀與生活經驗相遇,撞擊出安定的火花,我們的情緒會因為被了解而獲得紓解。

  生命課題不可教,但是,透過閱讀累積智慧,當真正遇到時,在慌亂、無助、困惑、悲傷的情緒大海中,較能適時找到依靠,藉著每一個故事引發的啟示,有時情緒被紓解,有時疑惑被解除,這樣一步一步慢慢再回到岸上來,也許這時《一片葉子落下來》的故事會讓我們完全釋懷。大自然的循環千千萬萬年,造就了生生不息的宇宙,人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生命的凋零像一片葉子落下,世世代代因此延續。到底「生命」教育了我們什麼?這才是值得深切思考的課題。

參考書籍:

《再見艾瑪奶奶》和英

《小魯的池塘》三之三

《阿讓的氣球》台灣麥克

《獾的禮物》遠流

《一片葉子落下來》經典傳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