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1997年的某個週末,七個來自不同地方的「小大讀書會」夥伴,齊聚在一家名曰「寂寞聖賢」的咖啡館裡,大談彼此推動讀書會的各項甘苦。
當時,繪本出版初露解套的曙光,七組人馬似乎對於未來推展繪本、經營讀書會,都充滿了熱情和希望。雖然,在「物資」不是很充裕的情況下,每個讀書會都只能說是「慘澹經營」,但是,在其間,我不僅看不到挫敗的眼神,還不時感受到那勢不可擋的熱力。
於是,就在那日,我們「歃血為盟」,成立了「小大讀書會聯盟」。
之後,隨著定期的季會,我們不僅聽聞到各「小大」在自家客廳、圖書館、校園、幼稚園、社區中心…等地將讀書會辦得有聲有色,也看到不少「有志之士」皆因「小大」這股無可抵擋的吸引力,而紛紛加入了我們的行列。2000年前後,可以說是「小大」的全盛期,那時,我們有三十多個點散佈在全台的一些角落,每次聚會,動輒六、七十人爭相參與,大家似乎都對這個從繪本出發、卻有如「變形蟲」一樣的自在團體,懷抱著無數的願景。
就這樣,轉眼八年過去了,「小大」經歷了聯盟成立、季刊發行、繪本館成立…等幾個重要的里程碑之後,似乎也無可避免的步入了疲軟的階段。在最近兩次的年會大會中,來自新舊成員的挫敗之聲,及「小大」何去何從的發問,總是此起彼落。當然,客觀條件的改變(如:孩子長大、成員流失、繪本隨處可得、親子共讀觀念漸漸深入人心…),確實使得許多夥伴漸漸失去了「著力點」。再加上團體的消長,以及團體內部難免的衝突,使得各個「小大」之間的凝聚亦不若從前。面對這樣的變化,我們大可看成是團體發展的必然歷程,不過,熱情降溫,對大家畢竟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我們不妨把它當成契機,再次齊心齊聚,共同思考我們該如何走過這段低迷…。
在實務上,我這些年來並未親臨參與,所以,對於身處最前線的夥伴在實務上該如何經營,其實並無置喙的餘地。但基於前面幾年的經驗,我衷心企盼主持者在認同「小大」的理念之餘,熱情可以不要消失。畢竟有了熱情,才有解決問題的動力,在實務落實仍有困難的情況下,至少大家還能盡力為之。
然而,我們要如何保持熱情,讓它在我們之間形成一股良性的循環力量呢?對我而言,讓內部積極對話、促成大家相互了解,乃是我們未來要努力的方向之一。另外,跨越既有的生活領域,打開團體的疆界,去了解整體環境及不同階層朋友和我們的關係,也會是「小大」可以行之長遠的最根本藥帖。我看過許多追求理想的社運團體,皆面臨到因同質而漸趨封閉的問題,封閉會使我們的視野受到侷限,也會使我們因為苦無新血而漸失活力。當然,它也會阻礙我們看繪本的角度,及減弱我們做「小大」、參與社會的決心。
如果,我們都能回到做「小大」的初始之心,那就對了。我們都是基於想把繪本帶給更多的人,才主動自起爐灶,並加入「小大」這個團體的。若說我對未來的「小大」有什麼期許,那就是我們都能像「小大路邊攤」負責人羽萍在年會中所說的,不管是「壓不扁的玫瑰」也好、或自許是「未來的績優股」也好,都能不懈的將繪本的種子散播給更多更多的人。尤其,是在我們身邊,條件卻可能不及我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