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諾亞,我不知道該給你寫些什麼,所以我來告訴你一個有關四隻小兔子的故事,牠們的名字叫做小福、小毛、小白和彼得。」1893年的9月4日碧雅翠斯.波特和她的兔子彼得.派伯正在蘇格蘭渡假,五歲的諾亞是波特從前家教安妮的長子,為了讓這個遠在倫敦且在病中的小男孩開心,她寫了一封圖文並茂的信給他,告訴他一個關於彼得冒險的故事,這就是後來出版的《小兔彼得的故事》由來。熱愛給孩子寫信的她,也給諾亞的弟妹們寫了許多配有插畫的信,成為其他陸續出版的小書藍本。
這個天生的說書人,1866年7月28日出生於倫敦博爾登花園二號的一座大宅第,波特自己稱其為「不被我喜愛的出生地」,當時為維多利亞女王時代中期,大英帝國正值前所未有的繁華盛世。她的父親魯伯.波特和母親海倫.李奇結婚時,各自從家族的棉花事業中,獲得可觀的財富,所以波特先生雖然是一個律師,大部分的時間卻醉心於政治和藝術活動,波特夫人則忙碌穿梭於她的下午茶和社交晚宴之間,他們依循著維多利亞時代上層社會的教養觀,與孩子保持冷淡的距離,害羞的波特成日安靜地待在三樓的育兒室中,由一群僕役、保母照顧陪伴著長大。
1872年的3月14日,和波特相差六歲的弟弟柏川出生,從小寂寞孤單的波特,終於有了第一個童伴,她和弟弟一生的感情都非常親密,他倆在育兒室裡有一個「私人的小小動物園」,飼養了許多寵物,包括兔子、老鼠、天竺鼠、小鳥、甲蟲、毛蟲、蝙蝠、刺蝟、青蛙、蜥蜴和水龜,甚至還有一條蛇。為了了解和觀察動物的姿態,他們姊弟還嘗試製作動物的骨骼標本。
波特八歲開始在家接受繪畫的啟蒙教育,對於維多利亞時代的名門仕女而言,素描、書信和刺繡是她們主要的才藝,她們被期待教養成為一個文雅、合乎身分、被動的裝飾品。波特的父親總是很嚴肅的評論她的畫,母親則一生從未對她的畫有過興趣。「我真希望這些畫畫課能夠結束,這樣夜晚時我才能平靜的入睡。」繪畫老師對於要畫些什麼,總是和波特有不同的看法,這給熱愛畫畫的波特帶來很大的挫折感,「當她不和我在一起時,我只畫自己想畫的。」波特最喜歡畫動物、植物和昆蟲,她藉著觀察寵物的生理構造和行為,以透明水彩畫下了許多詳細的素描,不斷的磨練自己各種繪畫技巧。從波特現存最早的寫生簿中,九歲的她已經在畫兔子了。她最鍾愛的兩隻兔子,一隻叫做班傑明先生,最愛吃塗了奶油的吐司和薄荷;另一隻叫做彼得.派伯,也就是後來她第一本書中的小兔彼得。
弟弟柏川六歲時被送到寄宿學校就讀,維多利亞時代的女子沒有上學的機會,只能留在家裡接受女家庭教師的教育。雖然她必須獨處,但因為熱愛藝術與文學,所以並不覺得不快樂。父親開始帶著她參觀博物館和畫廊,並不時拜訪畫家朋友的畫室,當時英國的畫壇「前拉斐爾畫派」蔚為主流,而海峽對岸的法國,新穎且富有創造力的印象派正在興起,「當我看到令我興奮的畫時,在我心中那是一種多麼奇異深沉的感覺。」波特在日記中寫下她觀畫的心得,有時也會對當時的藝文界做些私人的評論。一生保持寫日記習慣的波特,曾經從十五歲到三十多歲,以自創的密碼寫密語日記,詳細記下她眼中的世界,她的寫作風格從中慢慢發展成熟,這個天生的說書人正在學習說故事的技巧。
那個時代也是一段童書的黃金時代。紐伯瑞出版的「袖珍小書」已經開始打開童書的市場,格林兄弟的童話集和安徒生的故事家喻戶曉,查爾斯.金斯雷和路易斯.卡洛的幻想故事,讓早年兒童文學中嚴肅的道德教化消失。波特仔細研讀各種圖書,《愛麗絲夢遊奇境》和《雷姆大叔》是她的最愛,在眾多的插畫家中,她最熟悉又欣賞的是凱特.格林威、倫道夫.凱迪考克和瓦特.克蘭的作品,常以之為藍本仿作。
工業的發展帶動運輸的革命,便捷的鐵路讓維多利亞時代的人們得以開始自由的旅行。波特的父母也非常熱中渡假,從她小時候,每年夏天約有三個月的時間,全部的家眷:包括僕人、四輪馬車和馬匹,以及寵物們,都會一道遠赴蘇格蘭旅行,這是她和弟弟唯一擺脫倫敦拘束、嚴謹生活的機會,他們在鄉間盡情的漫遊探險,大自然提供給她許多繪畫的素材,夏夜的月光和微風如天籟般,激發出波特無限的想像力。
當年長波特三歲的家庭教師安妮.卡特結婚成為摩爾太太,失去了亦師亦友的同伴,十九歲的波特開始面對自己未來該如何的問題。從小就體弱的波特在同一年生了一場大病,頭髮掉落成禿,她的父母親因而沒有積極的安排她進入社交界,反而希望她能永遠留在家中照顧他們直到老年。波特在日記中寫下了當時黑暗的心情,但同時也說:「我不能休息,我必須畫,我現在想畫畫的慾望比從前更強。」她花更多的時間在肯辛頓博物館和自然歷史博物館中研究和素描展品,還自修全部莎士比亞的作品。
位於英格蘭北部的湖區因其鍾靈毓秀的湖光山色,一直是文人雅士喜愛留連之地,「湖畔詩人」威廉.渥茲華茲在那裡寫下了許多浪漫動人的詩篇。當波特全家於1882年初履斯地,她就有一種「回到家的感覺」。在湖區的假期中,她在日記裡記載了「在幾分鐘的時間內發現二十種蕈類」,同時她也收集化石,她對蕈類研究的態度尤其嚴肅。達爾文1859年提出的「物種原始」動搖了維多利亞時代人的世界觀,也掀起一股全民尋求各種科學真實的熱潮,但當時的科學界完全只屬於男人的天下,波特的叔叔將她引薦給一群任職於皇家植物園的科學家朋友,他們不認為一個年輕女孩的研究成果是認真可信的,不但不給予支持,還拒絕她參加學會的研討會。這讓波特對學術研究完全死了心,明白這不可能是自己的出路。但在她逝世多年後,證實她所寫的蕈類報告極具學術價值。
波特家在湖區的雷伊村結識了教區牧師勞恩司利成為好友,他在1895年創立了「國民信託」,以保護當地的景觀和生活方式。他不只和波特分享對鄉間的熱愛,也激發她對保護自然的重視,對波特日後的創作影響深遠,她的作品中多以此地為小動物們活動的場景。勞恩司利也鼓勵波特在賣出卡片的插畫後,嘗試創作出版兒童圖畫書。
於是波特向諾亞借回寄給他的信,把內容另外謄寫下來,另外繪製了41張新的插畫,並加入一些片段,製作成一本黑白的小書,在相繼被六家出版社拒絕後,她決定用自己的存款印行了250本,在1901年的聖誕節上市,由於很受歡迎,很快的又加印了200本。1902年波特以彩色重畫《小兔彼得的故事》所有的插畫,由腓特烈.渥恩公司出版,十月首刷八千本上市,立刻銷售一空,耶誕節又加印了兩萬本,仍然供不應求。她不只創作故事,而且全程參與製作的過程,她希望她的書「可以讓孩子的手好拿」,因此至今她的23本小書都是保持長14.4公分、寬11公分的尺寸。她又希望她的書能讓人人買得起,她說:「我的小朋友都是只有一先令的人。」因此首版平裝只售一先令。
1905年在波特的生命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雖然她的社會階級並不鼓勵女子要有工作與收入,她仍期盼藉由經濟的獨立帶來她所渴望的自由。她用版稅在湖區買下了「丘頂農場」,不只提供她一個遠離倫敦與父母的居所,也是提供她往後寫出更多故事的靈感之地。就在這一年,與她合作無間的編輯諾曼向她求婚,39歲的波特欣然接受,父母卻以社會階級不相當而加以阻撓,就在諾曼求婚後的一個月,他突然因急病去世,得年僅37歲。當時正與家人在北方渡假的波特倍受打擊,傷心的隱匿至「丘頂」繼續以創作來安慰自己。
「丘頂」像是波特的桃花源,也是彼得兔和牠的動物朋友們活動的劇場。波特陸續以每年大約兩本的速度出版新書,書中不僅寫實的畫下了湖區的好山好水,也藉由故事中小動物們的活動,細緻的記錄了湖區的風土人情。因為版稅持續的收入,波特又在湖區買下了第二座農場「城堡小屋」,並因此認識了當地的律師威廉.希里斯,47歲的波特再度被父母阻撓她的婚姻,但這次她終於把握住自己的幸福,1913年10月15日成為希里斯太太的她,以妻子和農場主人自居,從此作家的身分已經被擺在次要的地位。
鄉村樸實無華的美深深吸引了波特,但農莊的生活充滿辛苦嚴苛的工作,尤其在兩次大戰期間,要維持農場正常的運作,是一大艱辛的考驗,波特卻樂在其中,還致力於保育湖區特有的野生賀氏綿羊,她曾獲選為「賀氏綿羊培育協會」會長,為百年來首次由女性出任。波特對於當地傳統的慶典非常支持,也對慈善公益的活動付出很多心力,她以「彼得兔基金會」的名義為病童救助協會募款,每年都會為協會繪製耶誕卡片。波特不斷的在湖區買下一座又一座的農場,並非自娛,而是她已經感受到隨著汽車帶來的觀光業,已經在威脅著湖區靜好的田園歲月。
波特於1943年12月22日逝世,享年77歲,她要求牧羊人史托利將她的骨灰葬在她摯愛的「丘頂」,確實的地點永遠是一個謎,她最終仍要保有她最珍視的隱私。她將所擁有超過4000英畝的15處湖區農莊,全數捐給「國民信託」,這些自然景觀才得以永遠保持原貌,並且繼續以傳統的方式進行耕作。「感謝上帝,我心中的眼睛仍然看得見,我雖然臥病在床,心靈之眼卻帶我一步步漫遊在高原和野地上,看看石頭、花朵、溼地和棉花田,走遍這雙老邁的腿再也不可能帶我去的地方。」波特在她生前最後的日記中寫下這段話。無論是那個羞澀的小女孩、專注觀察自然的少女、創作力豐盈的圖畫作家、還是後來的農婦,波特都以她的「心靈之眼」凝神注視這個世界。「我寫這些故事讓我自己開心,因為我從未長大。」就是這份常保有的赤子之心,讓波特永遠能以孩子的目光,看到生活中最純淨、最有趣的歷險。
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曾擁有日不落的榮光,然而帝國的榮耀只屬於男人,喬治.艾略特尚且要以男性的筆名做女性的書寫。如果波特屈從了她的階級,那她的一生將會完全改觀,她會成為一個生活空虛的完美淑女。但在波特柔順的外表下有著堅定的意志。她藉著筆下那些穿著人類衣服活動的小動物,諷刺當時違反人性的禮教,靜默的批判工業革命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她的定見和遠見,讓她能跳脫世代的限制,以自己的作品成就了一個永恆的時代。
波特和彼得兔的故事已成為一則傳奇。或許該說:再也沒有一個作家能像波特那樣「幸福」。波特一生書寫日記不輟,仔細的收藏身邊的物件、畫稿,精通攝影的父親為她留下了大量的影像紀錄,23冊小書皆由同一家出版社發行,連書中呈現的場景都如昔完整的保存下來。這些用心珍藏的記憶,讓我們在閱讀這些故事時,跨越了時空的藩籬,如同親身體驗當時的情境。波特在1934年時曾說:「我已經寫完全部的故事了。」真是如此嗎?一代代新的讀者如接力般,加入守護這個記憶的行列,讓這則傳奇成為一個說不完的故事,穿著藍外套的調皮彼得,還會繼續蹦蹦跳跳的邁入另無數個世紀。
※參考書目
◎1998 《BEATRIX POTTER:THE STORY OF THE CREATOR OF PETER RABBIT》,by ELIZABETH BUCHAN,LONDON:FREDERICK WARNE.
◎1999 《Beatrix Potter's Lakeland》,by Hunter Davies & Cressida Pemberton-Pigott,LONDON:FREDERICK WARNE.
◎2002 《BEATRIX POTTER:Artist, Storyteller and Countrywoman》,by JUDY TAYLOR,LONDON:FREDERICK WARNE.
◎2003 《BEATRIX》,by JEANETTE WINTER,N.Y.:FRANCES FOSTER BOOKS.
◎2003 《遇見小兔彼得:碧雅翠斯.波特和小兔彼得的世界》,作者:卡蜜拉.赫立南,譯者:蔡正雄,青林國際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