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號,真美邀集9位資深小大成員到淡水新家小聚,大家認真的談了「小大聯盟」的未來,也有了一些共識。主編潔怡請我根據當天的談話寫一篇刊頭文,但我要如何告訴季刊讀者,包括不熟悉小大的人,關於我們對「小大聯盟」未來的抉擇?…因此,我決定從頭說起!
「小大聯盟」是怎麼來的?
我的記憶回到1997年。那一年冬天,來自內湖、新莊、台中、新竹、花蓮等地的7個小大讀書會負責人聚集在台北「寂寞聖賢」咖啡館。當時有人剛起步,有人邊做邊「挫」,大家在各地孤獨地做著小大卻互不相識,有很多問題和困惑無人能解,唯一的交集是真美。真美於是召集大家見面。從那時起,大家便約定每三個月聚會一次,是聯誼也是分享。漸漸的,出現的小大團體越來越多,「小大聯盟」於焉成形。
然而,有別於社會上許多從上而下、先中央而後地方發展的組織,「小大聯盟」是由一個個遍佈各地的小大讀書會組成。換句話說,先有各地的小大,才有聯盟;它的存在,最早是為了分享經驗、解決書源不足及翻譯缺乏的問題。它是隱形的,只提示精神理念、提供協助,並不介入運作;它沒有立案、沒有總部、沒有經費,以前每三個月出現一次,現在則是每隔一年才看得到「它」。
「小大聯盟」既然沒有實體,為何小大還能在各地陸續出現不減反增,而且屹立不搖者大有人在?這樣的「小大聯盟」,算是讓人稱奇的另一個台灣奇蹟吧!
小大聯盟要不要成為正式組織?
每個小大都是自主成立、自由運作的團體,大家歡喜做甘願受,聯盟和創辦人真美扮演的只是精神性的陪伴角色。真美說:「主要是讓大家去做就好,…我想做的是陪伴,不是領導。…不管是繪本館、小大聯盟還是各自的小大,都會是一個自由自在的地方。人的部分是自主自發的,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每個人依自己的意願從事,這樣比較可以持久。」沒有統御和干涉,只有支持與陪伴,小大的樹雖然因此長得又緩又慢,卻根深蒂固。同時近年來繪本多元豐富,社會上共讀觀念漸次明朗,真美和小大以及「小大聯盟」和小大季刊,應該扮演了不可輕忽的推手角色。
雖然各小大獨立自主,聯盟的角色可有可無,一年一度的聯盟大會像是聯誼,但關於「小大聯盟」要不要立案,或成立協會的議題卻常被提起。提議的人認為,有組織立了案比較能獲得資源,方便理念的推展,同時較能發揮社會影響力;反對的人則認為,有組織很容易被組織綁死,同時會衍生出許多複雜的人的問題。關於這點,年會上常有討論卻毫無結論,這也是真美想在今年年會前召集談話會,凝聚共識的原因。
三口組小大創辦人蔡淑女英有豐富的組織經驗,她對此提出看法:「有時候我們有理想要做一些事,卻因組織的限制和束縛而無法自由施展,…我覺得小大這樣很幸福,想要做就去做,用自己的方式,沒有束縛。…我認為組織有時是分歧的開始,有人、有權力,便會有對立的情況產生,小大聯盟若能維持現狀,我個人會覺得很舒服。」
獨角獸小大蔡慶賢也補充:「小大聯盟在我還未深入接觸前,幾乎是不存在的。若問是否有實質的幫助,我覺得最大的是精神層面的鼓勵及認識許多同好,其次是相關資源的分享。」慶賢還認為,「小大聯盟」是否要組織化或成立協會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團體是否能讓新成員藉著參與聯盟事務而有所成長,而舊成員是否能開放分享各自的心得與資源,並保持推動閱讀的熱情與動力。
小大資深成員們各自獨立運作多年,對聯盟回饋的想法大於索求,而新成員們在乎的多半只是聯盟能否提供資源和協助,如果現狀可以滿足,好像沒有必要犧牲目前的自由來換一個可能麻煩的組織。
真美說:「之前大家討論過『小大要不要組織化』的問題,我持比較保留的態度。…小大是很沒有組織的組織,我們這樣的團體又是以繪本為出發點,其實不需要像外面團體那樣嚴謹。當然,這是我個人的看法,我有必要聽聽大家的意見,或是讓大家一起討論。不過,在此,我想事先表明立場:小大的未來發展,應該由大家做主。…我個人階段性工作已經告一段落,我想退居『陪伴』的角色。我願意和大家共同討論,至於最後怎麼決定,我不會有意見,只是,當大家選擇的是另一條路線「成立協會」等時,我個人將不主動參與。」而所謂「陪伴」,真美解釋:「有點隱形,需要的時候就會出來,聽一聽想法,給建議。」
小大團體越來越多,有人開始擔心,一個沒有嚴謹的組織規範和管理方法的聯盟,如何能維繫小大的精神和「純度」?北區小大召集人施麗麗提出看法:「當初我們這一批是跟隨真美的理想走的,但後面的人不一定,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作法,…至於小大的未來怎麼走,就看時代的洪流是怎麼走的。」真美則補充:「對於小大聯盟的未來,我個人的看法是『順其自然』。很多人在問,小大這麼多,要如何維持品質?我認為,小大繼續繁衍後,我們就不能那麼的堅持新的小大一定要符合早年的那些小大的『純度』了。當然,精神的傳承很重要,我們只能努力為之,卻很難去要求。我個人認為,繪本、共讀風氣起來後,就讓需要的人去做,至於『小大不小大』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就讓需要的人去做吧。」
最後,與會的這群人有了一致的聲音:希望小大聯盟保持現狀,暫不成立協會。當然這並不是決議,「小大聯盟」的未來還是要交付年會討論。
對小大聯盟的期待
小大「自由自在」的特質是小大能長長久久的關鍵,然而,自由也可能代表鬆散,各小大在安身立命之餘,是不是也可以推己及人?真美說:「目前要將小大推至鄉下、偏遠地區,確實有現實上的困難。繪本價位高,恐怕只有中產階級和中產階級以上的人才比較有享受繪本的機會,所以小大成員也無可避免的,幾乎都是這一族群。我們有必要認清這一事實,如此,就不至於對小大有不實的期待,認為小大也要深入資源不足的地區,才有崇高的精神可言。對資源不足的地區,我們當然可以提供服務,但談到『推廣』,就顯得有幾分『傲慢』了。我當然希望,大家不只在自己的生活圈裡做,也能推己及人,就像我們有不少小大還往不同的階層發展,…認清小大所處現狀是很無奈的,但『照顧其他人』、『去中產階級化』,仍然可以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雖然「可大可小,歡喜就好」,但誠如慶賢所言,「小大聯盟」本身要再思考:除了年會與季刊,能再給這些獨立的小大團體什麼?同時怎麼給?另外,隱形的「小大聯盟」有朝一日是不是也能「現形」登高一呼,帶領眾小大為社會發聾振聵,一如30年前「日本家庭文庫運動」對日本圖書館改造發揮的重要影響般。只要理想可及,那麼,「小大聯盟」是什麼形體也就不太重要了,不是嗎?
最後,引用真美的一段話作為這篇文章的結論:讓我們「做一個會讓人感動的小大,不需要花俏,只要腳踏實地的走,讓每個人看到時都會被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