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  讀書會會訊
     
 


小大會訊第1期                    ‧前期回顧
  兒童文學工作者林真美多年來致力於「親子共讀」,並創立「小大讀書會」,結合社區的大人、小孩,齊聚一堂,共享閱讀繪本的樂趣。
   
大人、小孩、故事、笑聲、你和我小饅頭奇遇記
快樂的大大組歸零(或變形?)的大湖小大
繪本小孩,快樂的小孩結合社區,成就大我的小大讀書會
小大的第一次

大人、小孩、故事、笑聲、你和我
文∕林日秋(現任新竹小大路邊攤負責人)

  迷迷糊糊加入了小大,又在開山始祖當兵去了的情況下,被陷害似的當了清華小大的負責人。一切都還是懵懂的,沒有很多的成員,沒有很多的經費,更沒有專屬的場地,然而,我們對孩子與繪本的迷戀是深刻的,因著這樣的深刻,所以,我迷糊得衝動了。

  今年九月,我踏入社會,成了一名可以和小孩朝夕相處的老師。記得註冊那天中午要放學時,一個隔壁班綁著兩條辮子的女孩來到我的班上,她笑笑的握著我的手說,她在清大聽過我說故事,還說她連故事的內容都記得。我淺淺的跟她笑著說:「真的?那妳以後還要常常來聽我說故事噢!」她用力的點頭說好。這樣巧合的相遇讓我感動,後來這位小女孩都叫我「說故事老師」,每天放學都拉著我的衣角,要我說故事給她聽。

  也許是希望可以說故事給更多的小朋友聽,所以在學校開了一門說故事的團體活動課,跟小朋友快樂的說故事、玩故事、演故事,每每快到有團體活動課的前幾天,都會有一群固定死忠的小朋友,期待的問我要說些什麼故事。看著他們的笑臉,我感動了,當然了,那位小女孩也成為我當然的擁護者。

  你有沒有聽故事的經驗?聽故事是什麼感覺呢?我是家裡的小女兒,在家總是嘻嘻哈哈的,我想這大半要歸功於我有很會說故事的媽媽、哥哥、還有弟弟,很羨慕我吧!我也很慶幸自己的幸福。我很愛專注的看,專注的聽他們說故事;古早的,現代的,好笑的,嚴肅的,胡謅的,看著他們在我面前講得口沫橫飛,讓我覺得好幸福好幸福。如果不小心岔了神,還會被叮嚀的問:「你有沒有認真聽?」 這樣說,我想你不難知道,說故事的人最大的成就,莫過於聽故事的人的專注與迴響了。

  現在,家中的小女兒長大了,我開始積極地想要去扮演說故事的角色。我能很肯定的說,我是愛孩子的;我喜歡看他們的笑臉,那樣的嘴角,那樣的眼神,讓我感受到真誠的美麗。孩子誠意的笑眼,是我的眼光所一直追尋不歇的。說故事時,突然抬頭與聽故事的孩子眼睛相遇,孩子笑了,我也笑了,故事繼續進行著……

  清華有個"小大",我想這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也沒有聽過的。我們都是一群愛聽故事,愛說故事也愛孩子的大孩子,遵循著創始人的宗旨:"沒大沒小,高興就好"。總之,我們真的希望大大小小都是高高興興的。大人、小孩、故事、笑聲、你和我。

小饅頭奇遇記
文∕阿潘(花蓮小大)

  如果童心像詩,繪本就像詩的眼睛。引領我們悠游於千變萬化的想像中。

  兩年多前在麗麗的海邊小屋裡,一見如故地愛上了繪本。當時,我正苦惱找不到合適的書,唸給那一歲多的小饅頭聽。感謝繪本就像一座吊橋,讓他適時地跨越成長中的小溪谷,並對現實世界多了一份想像的美感。

  還記得小饅頭總是抵抗坐大馬桶,後來是子兒吐吐的胖臉兒,讓他願意嘗試---學胖臉兒脫褲子,然後觀察水如何沖走便便的。有一陣子,他也不愛洗澡,後來,唸了「我最喜歡洗澡」後,他會忙著找玩具,輪流替玩具們清洗一番。偶而,站在桌子上,說船要開了,就大聲嘿嘿地航向野獸國。或者,碰到小朋友,就學「我最討厭你」裏的吉姆,抓起一把沙子往別人扔去;抓起一把往自個的頭上灑下,讓人哭笑不得。到了晚上不睡覺,像個小魔頭跳來跳去時,媽媽只要使出法寶---大聲唸著「好睏!好睏!睡在樹洞是什麼感覺?---」他就會慢慢靠近來,及至乖乖地躲在蚊帳裏。有一陣子,小饅頭喜歡把搖籃裏的妹妹倒在地上,引起大人的注意。媽媽趕快找來「穿過隧道」、「佳佳的妹妹不見了」,不久他會說:「媽媽!我對妹妹微笑,妹妹也對我微笑。」

  繪本深深地影響著小饅頭的生活,它是小饅頭撒野時的鎮靜劑,是情緒的避風港,所以,他可以靜靜地看一個多小時的繪本,然後一字不漏地講瑪德琳給自己聽。

  很感謝真美點燃起這把火種,而我們也願意努力,讓它繼續燃燒下去。

快樂的大大組
文∕林乃馨(台中儒林小大讀書會發起人)

  為什麼會有大大組(快樂組)?

  很多事情其實是水到渠成的,「大大組」的形成即是如此!

  首先是讀書會的孩子有四個今年升小學三年級,兩個升小學四年級,「小大」原來唸故事的模式,已無法滿足他們,於是,便產生兩種現象:1.第一階段(一對眾)聽故事時,他們會在底下搗蛋。2.第二階段(一對一)親子互動時,他們常常選擇自己看書,不再要求媽媽唸。他們有時看完一本書,就聚眾"竊竊私語"或蠢蠢欲動,想至中庭玩(原是第三階段活動)。當時,便感覺他們需要不同模式的讀書會。

  幸運的是,當我把這樣的感覺講出來,想另立「大大組」時,美玲主動提議「小大組」移師她家,「大大組」仍在我家進行,我真是喜出望外。美玲的行動力很強,我幾乎是在她的「催促」之下,利用暑假時間整理圖書、編圖書目錄、所有資料打字建檔。於是,今年九月開始有了「大大組」(由於孩子們覺得這個名稱很像「在大便」,不好聽,便在第二次讀書會時提議改名字,經表決通過,現在改成「快樂組」)。

  再者,彌補學校正規教育的不足,一直是「儒林小大」成立的重要宗旨。中年級的孩子在學校少有機會熟悉開會討論及議事規則的運作,他們清晰表達能力弱、獨立思考辯證機會少,因此「快樂組」希望提供這樣的機會。目前這團體尚屬實驗性質,我雖帶得興致很高,但個人哲學思維基礎與人文素養有限,會遇到瓶頸,將找機會進修,並尋求真美與有帶大孩子討論經驗者的奧援。

  「小大」的媽媽們,因著孩子年齡的需要,設法創造滿足他們的環境,也帶動自我的成長,真是有趣!也真是挑戰!

歸零(或變形?)的大湖小大
文∕林苑玲(台北大湖小大發起人)

  每當有人用「偉大」、「有愛心」來形容我做「小大」這件事時,我經常比他們更匪夷所思,因為,我只是選擇做我喜歡做的事情罷了。

  因為說故事很快樂,我開始做「小大」。未料一路走來,卻無法始終如一-----一如從前的單純快樂。創立「小大」一年後,我因為個人力有未逮,將「小大」移出家庭,進入社區的公共空間,同時,我也開始學著運作組織,帶領大人一起耕耘「小大」。但是,組織運作終究不是我想做的事,我也做得不好;我沒有辦法帶動大人在「小大」裡成長,我也辦不來點心班或美容講習等純粹可以滿足大人需求,活絡組織關係的課程……有時,我真想帶著書去流浪,說給想聽的孩子聽。

  一年多來在幼稚園的工作經驗,讓我更懂孩子,也更能和孩子玩;我在住家頂樓獨立的「小大」空間裡,闢了一面塗鴉牆,讓孩子在聽完故事後自由畫畫,孩子們覺得能在牆上揮灑,簡直過癮極了,大一點的孩子會畫繪本裡的人物,小小孩則大筆大筆地在牆上畫滿色彩、線條,以及只有他們才懂的"故事"。另外,我會隨興地和孩子"玩故事",以及開發和繪本有關的延伸活動;比如用幾支蠟筆在大圖畫紙上邊畫邊講《藍藍和黃黃》的故事;在中秋節前夕,和所有大人輪著說月亮故事、看月亮、畫月亮;以及訂一個怪獸日,講怪獸故事、談一談怪獸、做怪獸面具、跳怪獸舞等。所有的小孩都玩瘋了,所有的大人也更接近繪本,並漸漸學習如何與孩子一國(首先是先和孩子玩在一塊兒!),同時,很多教育想法也在這些創意活動中發酵……

  每個「小大」有每個「小大」的型,我不願再依別人的樣畫葫蘆,我相信「大湖小大」可以一路玩故事,而且玩出自己的型。

繪本小孩,快樂的小孩
文∕廖美玲(台中儒林小大)

  「媽媽,CHOO CHOO 要逃走了,CHOO CHOO的煤炭水車掉到煤炭船上了,歐利和阿基伯得用大吊車把CHOO CHOO的煤炭水車吊起來,吉姆找到了CHOO CHOO,他用鐵鍊把CHOO CHOO拖回去修理。」這是一位三歲的小孩在玩玩具火車時和媽媽的對白。

  自從一年前參加了「儒林小大讀書會」,我和朝安、雅茹及爸爸的世界就變得更加多采多姿。諸如此類的話會在我們的世界中不斷出現:媽媽,公園裡有一條好餓的毛毛蟲;那位阿伯家的喀茲喀茲喀茲啦現在正在睡覺 ;馬路上那一隻好髒的哈利牠的家在那裡;地上有一條界線,一邊是暗暗的夜晚,一邊是亮亮的白天;媽媽,和我玩好嗎?媽媽帶我去買綠豆;愛哭的妹妹是不是要割盲腸;我最討厭妹妹了,他都喜歡玩我的玩具;妹妹乖的時候,我就最喜歡她了;媽媽我們來玩ㄅㄨ-ㄅㄨ-ㄑㄧㄥ-ㄑㄧㄤ;興隆超市的PIZZA一片塊錢喔!ㄉㄧㄥ-ㄉㄨㄥ!門鈴又響了,是不是奶奶烤好了餅乾,怎麼會呢?怎麼會呢?……。這些東西,相信每位小大讀書會的成員都早已耳熟能詳。

  小小的腦袋瓜裡裝的不是金剛戰士,是從這些一本本繪本中得來的寶藏,想到他那天真無邪的笑容,想到小雅茹整天追著我說故事。我要說的是:我不後悔犧牲了睡眠陪他們上讀書會,更不後悔參加了讀書會,乃馨真是感謝你給我們這麼美好的機會。

  其實不僅小孩們喜歡繪本,連我自己都愛得要命,《夏天的早晨》、《小野狗》.....,真是美極了,在一次難以成眠的夜晚,瀏覽了架上的繪本,天啊!怎麼可能?怎麼可能?這麼美的書,我從來沒有發現,於是我許下心願,今後一定要珍藏些好繪本,待我年邁時,這些繪本將是我們生命中最美好的回憶,或許那天物換星移,朝安和雅茹唸著相同的繪本給我們倆老聽,那將是一幅多美好的畫面啊!

結合社區,成就大我的小大讀書會
文∕林寶鳳(新莊瓊林小大讀書會發起人)

  「小大讀書會」是個自給自足的組織,當一群志同道合的媽媽有心成立「小大」時,往往面臨最大的問題,便是書的來源。而書又是「小大讀書會」不可或缺的要件。

  「瓊林小大」初成立時,書的不足,是一個令人困擾的問題,但經由學員的努力奔走下,爭取到瓊林文教基金會的支援,有了購書款項,解決了燃眉之急。

  會成立「小大讀書會」,相信每一位媽媽都是抱著陪孩子讀書,帶領孩子進入繪本閱讀的世界的想法,所以都能將別人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一般地對待,這種推己及人的心能感染到周遭的人,也由於這般奉獻的心,所以便能得到資源。當然,努力地在社區經營故事,便成為對外尋找支持的最大憑藉。

  「瓊林小大」在86年6月29日便結合文教基金會,在社區中舉辦了「歡樂童年,媽媽說故事」的活動,讓社區知道了「小大讀書會」,也將繪本的種子撒於社區。這次所有的費用由文教基金會支出,「小大」媽媽負責繪本故事部分,經費餘額又撥入「小大」的購書基金。因此,「瓊林小大」的書籍部分問題,便在活動中取得。

  87年10月11日,「瓊林小大」在媽媽們自發性的發起中,又辦了親子同樂會,雖然沒有發宣傳單,卻由於在開放式的活動中心廣場中舉辦,也吸引了附近社區的民眾來觀賞,在無形中,「小大」在社區慢慢有了知名度,對於經費的取得不再那麼地困難。

  「瓊林小大」的媽媽並不滿足於只單純說故事,大家將故事延伸成為親子戲劇,在戲劇中帶著故事,也讓親子之間的互動更佳,充分達到自娛娛人的目的。

  也就因為「小大」媽媽的勇於嘗試,對於社區活動都能熱情參與,所以「瓊林小大」便慢慢地茁壯。

  走出來,對於媽媽們是很需要勇氣。

  跨出去,這又是大家必須一起面對的課題。

  從家庭中走出來,已需要很大的喝采。若再將「小大讀書會」推廣出去,並且擁有社區資源,努力地讓繪本的種子發芽生根,對於媽媽和小孩,這將是無窮盡的財富。

  努力去付出,認真去爭取,圓自己的夢,成就一個書香社會,這是「瓊林小大」的理想,也是追求的目標。

  各位「小大」的伙伴們,來吧!一起為這個夢,努力向前行吧!

小大的第一次
文∕施麗麗(台北萬興小大)

  這次訪問了眾家小大,聽聽看他們是怎麼開始的。

大湖小大:苑玲喜歡小孩,在閱讀過真美有關「小大」的文章後,她有了說故事給小孩聽的願望。後來苑玲在社區貼DM招生,找來七個素昧平生的媽媽,用她原有的20本繪本,加上媽媽們自圖書館借來的書,在自己家的客廳進行活動。「大湖小大」就這麼開始了。

萬興小大:麗麗是參加全景舉辦的社區小大認識真美的。全景小大結束後,麗麗覺得很可惜。在一次參加女兒班上戶外教學,參觀萬興圖書館時,驚訝地發現環境好極了。在徵詢館長同意後,「萬興小大」就這麼開張了。

新莊三口組小大:84年4月,新莊袋鼠媽媽讀書會舉辦「小大親子共讀班」,當時的會長淑女英,請來真美做故事媽媽培訓,接著便開始進行小大共讀活動。這個團體雖然在持續了一年多後結束,但淑女英敵不過繪本吸引力和說故事的慾望,找了兩個朋友成立了「三口組小大」,自86年6月起,到幼稚園說了起來。

新莊瓊林小大:寶鳳原也是新莊袋鼠媽媽的一員,聽了真美說那本「哭!」的繪本後,非常喜歡繪本,便決定要做「小大」。於是,她請真美來為有意願的媽媽上課,之後,最具有向心力的「瓊林小大」就這樣成立了。

新莊國小小大:真美曾到新莊國小上過8堂關於繪本的課,秀珍上到第四堂就決定要辦小大讀書會了。剛開始他們在4個朋友的家輪流進行,但是後來因為家裡太舒服,誘因太多不合適,於是秀珍便跟在學校辦讀書會的林碧娥商借圖書館,後來,「小大」就在新莊國小的圖書館做起來了。

台中儒林小大:乃馨在幾年前參加過真美帶領的台北民生社區小大讀書會,她覺得繪本很好,小孩也都很喜歡。乃馨搬家到台中後很懷念小大,就與真美聯絡想做小大。剛開始她有點害怕帶媽媽們,有點猶豫,因此醞釀了快一年,後來終於決定做了再說,原因是儒林小大的成員都在同一棟樓,不怕沒人要參加。現在「儒林小大」已經跨了社區,但仍然維持7、8個家庭。

花蓮小大:美瑗也曾經參加過民生社區大小讀書會,搬到花蓮後,因為喜歡繪本,有一次拿了十本繪本,講給麗雲的小孩聽,麗雲很喜歡,催促美瑗辦讀書會。美瑗醞釀了半年之久,就用她原本的四、五十本繪本,與麗雲合辦「花蓮小大讀書會」。

台北變形蟲小大:雁琪原本就對繪本有興趣,參加了「瓊林小大」的"暖身課程"後,就在土城邀集朋友,請真美來上了六堂繪本課,之後便由這些朋友每月一次,輪流作主人,在家中辦小大讀書會。

小大路邊攤:「小大路邊攤」的創辦人陳新原是真美在清大兒童文學課上的旁聽生,但是他不只旁聽,還認真做作業---創作繪本,同時還曾多次參與全景小大的活動,在醞釀了一段時日之後,陳新偕同"愛人同志"林文美及學弟妹,在考量學生既居無定所、又無經費的限制後,決定以路邊攤方式在校園內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