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大會訊第3期
‧前期回顧 |
|
兒童文學工作者林真美多年來致力於「親子共讀」,並創立「小大讀書會」,結合社區的大人、小孩,齊聚一堂,共享閱讀繪本的樂趣。 |
|
|
|
|
小大讀書會全台發燒中
文/林苑玲(台北大湖小大讀書會)
嘿!你知道嗎?台中多了五個「小大讀書會」!
台中「儒林小大」的林乃馨便是居中「搧風點火」的人。乃馨原是有兩個孩子的專職媽媽,她自民國八十五年舉家從台北搬到台中後,便在家裡進行「小大讀書會」活動,兩年多來,她不僅自己做得有聲有色,還帶動了同一棟大樓的住戶參與;廖美玲,便是其中一個受感召且「欲罷不能」的媽媽,她除了參與乃馨家的活動,還主動開放自己家的客廳,成立了一個專屬小小孩(平均年齡不到三歲)的「小大讀書會」。
乃馨在去年九月走出家庭二度就業,加入台中跨界文教基金會「綠點子社區教育工坊」,協助另一位工作人員,同時也是舊識的張月瑩推動社區事務;她們 深深體認社區工作必須結合婦女,而要婦女走出來,則必須要有適合的活動才行。她們共同認為,讓媽媽們帶著孩子看書、說故事的「小大讀書會」是很恰當的起步。就這樣,她們規劃了第一期的「親子讀書會帶領人課程」,請「小大」創辦人林真美到台中上課,讓學員們從認識繪本開始,循序漸進走入繪本的世界,並進而瞭解小大讀書會的成立及運作。
第一期的學員有三十餘人,其中有幼稚園老師、專職媽媽,還有遠自嘉義、苗栗一帶前來的。最令人驚訝的是,課程結束後,五個小大讀書會紛紛冒出頭來:專職媽媽蘇怡萍及楊月燕,各自召集孩子幼稚園裡的同學和家長,在自己家裡組成「心田小大」及「牽牛花小大」;幼稚園園長曲鈞瑜則以園內豐富的藏書和理想的場地,和學生家長一起經營「愛兒芬小大」,另外,「綠點子」也提供場地和繪本,讓結業學員鄭春夏、陳素杏兩位媽媽,分別在白天和晚上進行「綠點子小大」活動(白天組目前由楊叔娟負責)。因為叫好又叫座,「綠點子」又在今年一月底開辦了第二期的「小大讀書會帶領人」課程,同樣的,一個小小的空間擠滿了三、四十個興致盎然的大人,連爸爸也報名參加了,似乎,在台灣,親子共讀繪本已蔚為風氣。
眼看台中小大讀書會的蓬勃發展,以及在台北縣市、新竹、花蓮等地默默耕耘的八方小大,不免讓我們這些喜歡繪本、熱愛小孩的大人感到雀躍,到目前為止,台灣各地已有十五個小大讀書會成立了。我們相信,我們這些喜好繪本的大人,用最暖熱的聲音,為孩子朗讀繪本的行動,將持續建造台灣社會中最根本真切的讀書運動。

飄著樂聲、書香的小大
文/林寶鳳(新莊瓊林小大)
在「瓊林小大」樂團熱鬧的「快樂頌」聲中,全國小大冬季聯誼會又再一次地將全國各地的小大家族聚集一堂。
在「三口組小大」悠揚的直笛聲中 ,大家都陶醉於美麗的音符裏。接著,真美和大家分享了英國作家Pat Hutchins一系列的怪獸寶寶故事,讓大家的心情High到最高點 。有美妙的音樂和讀書聲,「小大讀書會」又進入了另一層面。
午餐後,大家盡情地訴說這季的心得:
⊙花蓮小大:已建立會員卡和借書卡,預定於87年12月19日第一次嘗試戲劇活動,因為流動性大,希望藉由活動凝聚會員向心力。
⊙大湖小大:以營造家庭溫馨的讀書方式,讓大人小孩都沈醉於繪本中,惟在夜間進行,時間較受限。
⊙儒林小大:於87年9月19日辦理親子繪本讀書會社區帶領人研習會,目前有心田、牽牛花、愛兒芬等小大讀書會成立。
⊙萬興小大:目前有9對固定的親子,不積極招生,希望真正有興趣的才加入,一切在穩定中成長。
⊙瓊林小大:從說而優、優而演,將繪本帶入戲劇,在親子戲劇中發展出另一種不同的小大,但不放棄親子共讀的本質。
⊙中壢小大:未正式加入聯誼會,但琪芬的用心卻有目共睹,希望下一次能正式成為會員。
⊙三口組小大:多了一口曾玲玉,仍在恆毅幼稚園說故事,並在和孩子做共讀時分享孩子的經驗。
⊙小大路邊攤:新血輪加入,除了清大外更有交大的學生加入。已有固定的聽眾群。
⊙新莊國小小大:在「等待期」中。等大人做好準備再重新出發。
快樂時間總是很快地便要說再見,在暮色中踏上歸途,並定下了春之邀約─4月18日「大湖小大」見。

愛看書的孩子不會變壞!
文/柯旻希(台北萬興小大)
在一個涼風徐徐的午後,偶然的機會裡認識了社區鄰居繡娟;在閒聊中告訴我萬興圖書館有小朋友的讀書會,歡迎帶小朋友參加,聽起來很新鮮。隔天下午,帶著兩個可愛又皮的寶寶參加小大讀書會。
第一天參加,我就被那些媽媽們講的故事給迷住了。精彩的故事加上美麗的圖畫,誰說只有小朋友才喜歡聽故事?回到聽故事的年代感覺真好!
加入小大讀書會,和孩子們的讀書時間增加了。小朋友也常常受到故事影響,在生活裡添加了許多的樂趣。我那五歲的兒子平常不太愛吃東西,看了《永遠吃不飽的貓》以後,他就常常說肚子還空空的,我還要吃這個、我還要吃那個、我是永遠吃不飽的貓!就這樣不知不覺的吃了好多東西。
我那未滿兩歲牙牙學語的女兒,常常拿著書要我講故事,當我說「講完了」,她還會用她那肥肥的小手拍拍手。她常常拿本書坐在地上,書拿反了都不知道,然後咿咿呀呀認真的讀起書來,那可愛的模樣叫人會心一笑。
愛看書的孩子不會變壞!希望有更多的家庭來參加讀書會。這是可以結交好友、增廣見聞、又可以促進親子關係的好活動!

孩子的話 我的小偏方-繪本
文/陳麗雲(花蓮小大)
維維有時會在學途中突然鬧情緒,不想上學,天才媽媽只好請出「繪本十八招」。當我不動聲色的唸著「我們去獵熊」改編版「我們要去上學,我們要去上一個大學,多美好的一天啊!我們一點也不害怕…..」哭鬧的維維聽到似曾相識的語言,望望我會心地笑了。接下去:「哦,馬路,一條又長又深的馬路,我們不能從上面跳過去,也不能從下面爬過去,我們只好穿越過去,跌跌撞撞….」。看到臭水溝、停車場、安全島也可以繼續玩繪本遊戲,不一會兒幼稚園到了,他還意猶未盡:「哦,附小幼稚園,一個又大又好玩的幼稚園….」然後,開心地向媽媽說再見。
哈哈,維維你上當了,下次再哭著不上學,我們就來玩「牙醫和鱷魚」。

真麻煩
文/廖美玲 (台中儒林小大 小小組)
有一天朝安和雅茹到乃馨阿姨家玩,順便借了一本繪本《我的媽媽真麻煩》。一回到家,興沖沖的朝安已經等不及要欣賞這本繪本了。當我一開始唸書名:《我的媽媽真麻煩》,朝安就一臉疑惑地問,為什麼媽媽會真麻煩呢?是不陪小朋友睡覺,還是不陪小朋友讀書,還是不陪小朋友玩呢?喔!我心想,原來朝安在意的是這些事情。聽完故事後,朝安一臉滿足的笑容,接著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朝安提出了一個問題:「媽媽,《我的爸爸真麻煩》那一本書,出來了嗎?有翻譯嗎?我們明天再到乃馨阿姨家借好嗎?還有,《我的妹妹真麻煩》也順便借回來,可以嗎?」

哭!再哭!就變成魚了!
文/林寶鳳( 新莊瓊林小大)
三歲的彬彬,愛上一套小繪本,繪本中的孩子因為淚流太多,以致變成了魚。一日在街上,有一小孩哭得非常地傷心,任媽媽如何哄騙仍然在哭,此時,彬彬跑到小朋友面前說了一句:「哭!再哭!再哭就變成魚了!」

好想當怪獸──小二女兒的心事
文/蔡淑 女英( 新莊三口組小大)
小大聯盟聚會當天,真美帶來三本PAT HUTCHINS的怪獸系列作品與大家分享,唸小二的女兒安婷聽完故事後,竟然面色凝重、紅了眼眶,我才問她怎麼啦?她就趴在我身上哭了起來,她哽咽的說:「我好想當怪獸哦!」我摟著她問:「為什麼呢?」她說:「怪獸寶寶的老師好好!都不會罵怪獸寶寶!」原來她想起前幾天在跳舞班發生的事情(她因為去逗一位同學玩而被老師罵)、和一些她被大人責備的不愉快經驗。她說她好羨慕怪獸寶寶,因為怪獸寶寶的老師不僅不會罵他,還給他星星徽章、她說她好想當怪獸寶寶,因為可以做壞事,「可是,那是書上才有的,真正的生活不可能會有。」她哭了起來。
我讓她哭了一陣後,開始和她討論。我同理她說的「當怪獸寶寶很好」,並和她一起陷入絕望與羨慕中,過了幾秒,我像突然想到什麼似的對她說:「ㄟ!我們身邊都沒有怪獸寶寶嗎?」她受我的引導停止了哭泣,我又說:「阿寶算不算怪獸寶寶呢?」(他常常在上音樂課時發出怪聲、不與人合作)安婷想了一下說:「不算,他那麼討厭,怪獸寶寶沒有那麼討厭」我又問:「那,小傑呢?」(她班上的過動兒,常常不按牌理出牌)她還是搖搖頭說:「他是有病的,怪獸寶寶不是那樣的」我知道她用兩個不同的標準在看待怪獸寶寶,同樣的行為,在她身上出現(她想當怪獸)是被允許的,而如果在別人身上出現,對她造成不舒服,她會認為那是壞行為。
我沒有反對她的說法,只有很努力的找出一些人和例子繼續問她,也許我舉的例子累積了一些她被怪獸寶寶欺負的不愉快經驗,使得她的態度漸漸轉變,不再強硬捍衛怪獸寶寶的美好形象,可是,她還是辯解說:「怪獸寶寶不是壞,他是…」她說不出來,我趕快替她找台階,不讓她有受委曲的感覺。我轉變話題:「其實,妳以前也是怪獸寶寶」,這時,她忘了要辯解什麼了,睜大著眼睛要聽我說下去,我把她小時候發生的一些事情說給她聽,她一邊聽一邊咯咯笑,最後在我們的會議即將開始時,她帶著當過怪獸的滿足笑容,高高興興的和小朋友跑出去外面玩了。

【小大手記】──好快樂、好快樂…
文/徐玉霞 (新竹小大路邊攤)
坐在真美老師的課堂上聽了好多迷人的繪本故事 ,除了引發我對繪本的興趣外,讓我也不禁躍躍欲試,想要一嘗「被眾多專注的大小眼睛包圍」的滋味。什麼?沒有人要聽我說故事? 怎麼會呢?怎麼會呢?我加入了小大路邊攤擺攤行列啊!難道還怕招攬不到生意?
每次坐在草地上,被一堆大大小小圍繞著說故事的感覺,實在有點筆墨難以形容。首先會緊張-成為那麼多道目光集中的焦點,緊張是在所難免的嘛!再來會擔心-擔心自己沒辦法吸引孩子們注意力、擔心這麼棒的故事會不會被我唸得失去原味了。然後,最大最多的感覺是-單純的快樂。看到孩子們會心一笑時,好快樂;看到大人們也聽得津津有味時,好快樂;看到爸爸媽媽和小朋友一起捧著繪本讀時,好快樂;看到小朋友仰著可愛的臉蛋問「下次什麼時候再講」時,好快樂;聽到小朋友向爸媽要求「再帶我來聽」時,好快樂….。我想,就是因為這種單純的快樂,才讓我每次活動都捨不得不參與吧。
自從成了「小大路邊攤」的圖書小妹後,我有更多機會接觸到許多不曾讀過的繪本(呃,嘿嘿,當初其實也就為了這個私心,而從學長手中接下圖書管理重任的啦)。有時候,晚上回到寢室,已經好累好累卻仍有好多事要做時,我會先抽出幾本繪本坐下來,一邊讀著一邊休息,然後就會像充過電的電池,精神又來啦!
加入小大後,每一次活動都會有不同的收穫。我想,我最大的收穫,就是讓我的心更貼近孩子,讓自己當個想保有赤子之心的大小孩吧!真高興有這樣一個地方能讓我過過「孩子王」的癮呢?

【孩子的話】──「粉身碎骨!」
文/林苑玲 (台北大湖小大)
姊姊的大兒子豐毅今年三歲,最近他對《三隻山羊嘎拉嘎拉》中“粉身碎骨”一詞特別感興趣,常常拿它來用,比如他會坐在馬桶上,喃喃自語說他有一朵粉身碎骨小花,或者說這是粉身碎骨可樂,因此讓人懷疑他到底懂不懂這幾個字的意思。有一天,豐毅的兩歲弟弟宥成在吃餅乾,吃著吃著卻把餅乾袋拿反了,所有的餅乾掉了一地,他著急著跑過去撿,卻一路撿一路踩,我見到滿地餅乾屑,和一個滿腳都是餅乾的小孩,簡直快受不了,於是我叫豐毅幫忙,怎料他只是站在那兒睜大眼睛,看著滿地的餅乾屑,然後驚奇地說:「哇啊!粉身碎骨!」

【孩子的話】──「媽媽我要割盲腸!」
文/楊月燕(台中牽牛花小大)
第一次讀《瑪德琳》給七歲大的女兒婕宇聽時,她的第一個問題是:「媽咪,什麼是手術疤痕?」我當下寬衣解帶,秀出肚皮那長長一道曾引以為憾的痕跡,但卻又以驕傲的口吻告訴她說:「你看,這就是手術疤痕,媽媽動手術開刀把你生出來,疤痕變得好醜對不對?」沒想到女兒用小手輕輕摸著我的肚皮說:「不會啊!我覺得它不醜啊!」霎時,我心頭百花齊放,是啊!最醜的手術疤痕,卻有最美最得意的代價呢!
87年10月27日,我讀《瑪德琳》給「牽牛花小大」的孩子們聽,好幾個小朋友也一致問了這個問題:「什麼是手術疤痕?」剛好這天哲璋來觀摩小大讀書會的進行,哲璋媽媽立刻請哲璋高高地站在椅子上,翻開他的衣服,很得意 地秀他今年才剛開過刀的手術疤痕給所有的小朋友看。
三歲的小女兒和瑄,有一天突然拉著我的衣角歪著頭小聲的說:「媽媽,我要割盲腸!」我懷疑我聽錯了,再問了一次,她用大點的聲音說:「媽媽,我要割盲腸!」我跟姊姊二人當場笑得東倒西歪,只留下一臉錯愕的她。接下來的每一天如瑄都會用很燦爛的笑容跟我講:「媽媽,我要割盲腸!」我想,她可能把這件事當成像吃口香糖一樣期待吧!也不記得這句話她說了多久才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