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  讀書會會訊
     
 


小大會訊第4期                    ‧前期回顧
  兒童文學工作者林真美多年來致力於「親子共讀」,並創立「小大讀書會」,結合社區的大人、小孩,齊聚一堂,共享閱讀繪本的樂趣。
   
當五歲女兒初遇繪本講繪本故事囉 !
幽谷伴行──繪本與台大六A病房孩子的話 水溝不通?!
「魚就是魚」絕交就絕交!
放心

當五歲女兒初遇繪本
文/鄧秀英(中壢同行小大)

  我的大女兒雅葳,從小就是個故事迷。去年十一月十九日開始,鄰居琪芬為社區開辦了一個親子讀書會,我們母女才在那兒初識繪本,而且都深深被吸引住了。記得在第二次的聚會裡,琪芬說了個魔法水晶球的故事。那天傍晚,五歲的雅葳畫了一張圖,跑到我跟前來說:「媽媽,送給你!」其實,平日她總愛將她的畫作送給我,內容多半是人、狗或熊。然而這幅畫卻讓我眼睛一亮,趕忙問:「這是什麼?」她慢條斯理地解釋:「這是山,上面是村莊,太陽掉下來了。這是一個故事喔!」她開始講述,我則匆忙地將它記錄在畫紙的空白處:

  本來這個村莊是很美麗的。因為太陽掉下來,村莊失火了,村莊的人就拿水來熄火。有個大巨人從石頭裡跑出來,他想幫村人,但他們都嚇跑了。巨人就把水潭的水捧起來,把火澆熄了。村人就很高興並謝謝他。巨人說:「可不可以給我一間房子住?」,村人說:「我們太矮了,沒有這麼高的房子。」所以他們就一起蓋了一個高房子。大巨人說:「門太小了我進不去,會撞到頭!」敲掉一些城牆和石頭,就做成了一個大門。當他進去住之後,才發現只有一個人,太孤獨了。村人就幫他在一個大石頭那邊一直等,一直等,後來石頭裡就跳出一個女巨人。兩個大巨人就住在城堡裡,後來還生了三個小寶寶巨人。他們就跟村人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故事的結尾是第二天一大清早媽媽PUSH出來的,但並不損及整個故事的流暢性,這是目前為止她講過最精彩的故事。

  我一直相信聽故事對語言發展是絕對有其正面的影響力,而不同畫風的繪本圖畫書必能刺激孩子的想像空間。所以,我深信這次葳葳的表現應該歸功於繪本的魅力吧!

講繪本故事囉 !
文/曲鈞瑜 (台中愛兒芬小大)

  「媽媽,講故事。」

  「唉唷!好累!叫爸爸講!」

  「不要!我也好累!叫媽媽講!」

  「不要!叫爸爸!」

  「不要!叫媽媽!」

  「哇哇…………!」女兒哭了。

  這就是半年前我們家常常上演的,說故事前的「序曲」。女兒雖是我們的「心肝寶貝」,但每每在聽故事前都要遭此「折磨」。

  不過我相信很多愛孩子的爸爸媽媽也和我們一樣視說故事為「酷刑」。

  後來,「不小心」上了真美的課,對於她所介紹的繪本內容及她說故事時那種真實又令人無法抗拒的魅力,真的令我有茅塞頓開之感。當然,也讓我愛上了繪本,愛上了說故事,愛上了跟人宣傳繪本,因為繪本世界真的充滿了曼妙與多彩。

  「媽媽你看!阿嬤家附近有七隻野狗。哇!《我和我家附近的野狗們》。」

  「云云不要亂跑!《怪叔叔》來抓你了。」

  「媽媽你看我和韻方像不像《我最討厭你了》的吉姆和約?」

  「珈錞你幫我拿條抹布!」「唉!《我的媽媽真麻煩》!」

  「哇!我的膝蓋擦傷了。我和《第一次上街買東西》裡的小惠一樣膝蓋擦傷了。」

  「你看,那隻狗是《哈利》!」

  繪本已經融入我門們家了嗎?

幽谷伴行──繪本與台大六A病房
採訪˙撰文/詹琪芬

  當「臨終關懷」理念遇見發起「小大讀書會」的林真美,當繪本的神奇芬芬被帶入「八苦熾盛」的病房空間,繪本再次證明了它的無限可能。

  台大六A病房,座落台大醫院新大樓的六樓A區,全名叫做「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是專為癌症未期病患進行安養療護的地方。1997年,小大讀書會發起人林真美第一次進入六A,陪伴與她一同開創小大的摯友陳瑞妶在那兒走完人生最後的三個月。當時,見到瑞炫的孩子常常枯守在病房交誼廳,真美就曾想像一幅有好繪本閒置其間,而病患孩子自然地悠遊繪本花園的畫面。誰料得到,這樣的好意念就像種子,一等到因緣成熟的沃土培育,就會自然地開花結果。

  瑞妶走了不久,穿針引線的人出現了。去年秋初,台大六A的心理治療師鄭逸如到孩子的幼稚園聽真美演講,因為真美演講中提到繪本《穿過隧道》(遠流出版) 及其譯者陳瑞炫,鄭心理師特別於演講之後向真美求證:瑞妶是否就是那位住過六A,臨終態度十分平和,令他們所有團隊人員印象深刻的病患?於是,藉由這份因緣牽引,她倆進一步談到了繪本的種種好處。回到六A 辦公室,鄭逸如即向六A護理長王浴建議:邀請林真美過來對台大六A 團隊 ( 包括所有醫護人員、志工、社工員、心理師和宗教師 ) 介紹繪本。因緣巧妙地,雖然護理長不識「小大」,卻對林真美記憶猶新,認得她也是《一起面對生死 》(圓神出版社)的譯者,並曾應邀在「佛教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以下簡稱「蓮花基金會」) 演講,而她自己也是基金會的理事之一。此外,護理長在小兒腫瘤科服務12年的經驗,使她深知繪本不僅帶給孩子快樂,也可以是與孩子甚至大人討論「死亡、生命」課題的適當素材。基於這些認識,王浴護理長不僅百分之百肯定林真美到六A分享繪本的價值,日後一連串的課程她也場場報到,並成為積極促成「繪本讀書會」在六A病房落地生根的推手之一。

  首先,真美很快地應邀到六A的「團隊討論時間」介紹繪本作品,二次都引起熱烈的反應。當下並有成員提議藉由蓮花基金會的贊助,來展開繪本的研習活動。正好基金會執行長黃鳳英也都在場並表示了支持。執行長個人的專業背景涵括幼兒保育的部分,所以了解繪本對於幼兒的心理成長和感情表達都有很大的幫助。而在她即將投入的「悲傷輔導」上,也涉獵到繪本的運用。同時,站在基金會的立場,她認為凡是能夠促進安寧病房或病人福祉的活動,都應該盡量地嚐試;此外,工作人員的進修也必須被照顧,臨終病人的情緒是一觸即發的,但是「激發容易撫平難」,所以,繪本雖好,但工作人員如要運用,就不能輕舉妄動,自以為是。

  在大家取得共識之後,一埸針對服務於各醫院安寧病房的蓮花志工,和台大六A的護理人員的繪本研習與讀書會培訓課程,就在1998年12月初展開了。講師主要是林真美,另外,也邀請了「三口組小大」召集人蔡淑英和婦幼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陳質采。

  這場名為「童心童語讀書會培訓課程」獲得令人振奮的迴響,而其中最具體的就是「繪本讀書會」的成立。今年元月十六日,培訓課程一結束,就有17名上課學員自主醞釀,想要在六A病房裡,繼續延燒繪本所帶給他們的熱力與感動。這些成員包括基金會的社工員、台大護理人員,以及十餘位平均年齡達五十歲的蓮花志工。他們對繪本的單純喜愛與參加讀書會的認真,不單是年輕了他們的心,據說也拉近了他們和自己孫兒或小朋友的距離!

  自今年2月起,他們每個月定期在台大六A的交誼廳聚會研討繪本作品,並都邀請林真美或蔡淑英列席指導。除了增進會員的繪本欣賞能力與說故事技巧外,六A讀書會成立的終極關懷是將繪本花園的馨香傳送到病房的每一個角落:床邊、兒童區、交誼廳、空中花園,甚至與病患、家屬和醫護團隊人員「分享」。

  七月二十二日,由蓮花基金會捐贈的八十冊繪本,已正式送到台大六A的一角。經過成員的相互激盪和討論,他們已決定,在不久的將來,要輪流用推車把繪本推至每一間病房,提供借閱或受邀代讀。另外,為了將繪本的種籽散播的更廣更遠,他們也準備結合同伴,或前去支援的小大讀書會成員,開始先到一般兒童病房區唸給病童聽。也許,書香魅力將能掩蓋藥味刺鼻的惡感,而改善病房氛圍吧!

  與在小大的「親子讀書會」一樣,我們在台大臨終關懷病房裡也看到了「回到人本」、「不說教的」、「尊重生命自主性的」精神,這也許是二者為什麼能夠結合的要素吧!在「繪本共讀」裡,我們總是能看到照顧者與被照顧者分享彼此的心靈,人的籓籬障礙應聲而落,當內心的小孩裸裎出現時,彼此終能真誠相對!

孩子的話 水溝不通?!
文/林苑玲(大湖小大)

  有一天,三歲多的豐毅和弟弟在遊樂場裡玩溜滑梯,當他爬上窄窄的溜滑梯通道時,突然喃喃自語:「這裡如果擠了四、五個人,就會『水溝不通』。」媽媽沒聽懂便問他:「你說的是不是『水泄不通』啊?」豐毅說對,媽媽說:「可是我沒教過你呀?」豐毅答:「就是《手套》嘛!」媽媽又更迷糊了,《手套》裡有『水溝不通』這詞嗎?於是媽媽把書找出來再講一次……哦,原來是動物們把手套擠得『水泄不通』啊!

 

「魚就是魚」
文/楊月燕(牽牛花小大)

  有一天在化粧台前塗口紅準備出門,女兒看了又湊過來。

  「媽媽我也要擦口紅!」

  「喔!不可以哦!等你們長大了再擦口紅好嗎?」

  「為什麼不能擦口紅?」小女兒問。

  「因為你還是小孩啊!」我回答。

  「為什麼小孩不能擦口紅?」小女兒不放棄的繼續問。

  大女兒在一旁忙著幫我補充說:「因為小孩就是小孩,媽媽就是媽媽,魚就是魚。」

*按: Fish Is Fish (魚就是魚)是繪本的書名,作者是Leo Lionni(李歐.李奧尼)。

絕交就絕交!
文/楊月燕(牽牛花小大)

  「媽媽,你看妹妹最討厭了,每次都拿我的芭比。」姐姐從房裡大聲的叫著:「討厭鬼!」

  妹妹回嘴:「討厭鬼!每次都要當王!我要叫媽媽不要讓妳去上學。」

  姐姐:「哼!你我絕交了!」

  「絕交就絕交!」

  「再見」

  「再見」

  最後,聽到了好大一聲「呯」的關門聲。

按:本文情節請參考《我最討厭你了》(遠流出版社)

放心
文/林乃馨(儒林小大)

  唸小一的承容, 有一天對媽媽說:「媽媽,妳可以放心了!」

  媽媽有點兒訝異的問:「放心什麼?」

  承容說:「我決定了,妳死了以後,我要繼承妳的小大讀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