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回首頁回首頁回首頁
總策劃者的話
產品特色 名家推薦 六大體例 精采舉隅 媒體報導 我要購買

問:請談談《臺灣歷史辭典》策劃的緣起?
答:最近20年來,臺灣歷史研究有了長足的發展,除了相繼投入臺灣史研究的研究生增多外,國中課程《認識臺灣》中編有歷史篇,高中歷史第二冊也有一半是臺灣史,這些現象令人欣喜。但是相較於方興未艾的研究熱潮,迄今為止坊間仍未有一部工具書可供國內學者、師生參考之用。反觀中國大陸,有關臺灣的詞典就不下十餘種之多,然因立足點場的不同,讀起來多有「隔靴搔癢」之感,更甚而用“有 ”加在臺灣官方機構或頭銜上,令人不快偽政權之述。「臺灣人自己的身世,理應自己分明」,為了掌握自己的『歷史的解釋權』,於是我自五年前便著手策劃這一本實用、可反映當今臺灣史最新研究成果的臺灣歷史工具書。

問:《臺灣歷史辭典》設定的閱讀對象為何?
答:《臺灣歷史辭典》設定閱讀對象為一般社會大眾、臺灣歷史相關研究者,尤其是國高中歷史老師。這是因為幾年前我曾幫國內出版公司編過高中歷史課本,在課程中放入諸多臺灣史最新研究成果,然由於老師們已經習慣傳統制式的歷史知識吸收模式,對新的臺灣史研究成果,常反應不知從何連結起。對此我有些錯愕與挫敗,心想如果學術研究無法普及到一般大眾,成為知識架構的基礎,也只是學院高牆內的知識。此外我也發現老師們自學校畢業、任教後,確有不知到何處吸收新的研究成果的困境,所以便發願編纂一部實用的《臺灣歷史辭典》,希望協助老師在遇到難解的問題時,當下可以尋找到所需資料,並能利用詞目後【參考書目】,進一步延伸研究。

問:請問在編這部辭典時,您如何界定「臺灣歷史」?
答:《臺灣歷史辭典》採用非常寬廣的「臺灣」的定義,即屬地與屬人兩種範疇,只要在臺灣出生,國籍為中華民國的人;或是發生在臺灣這塊土地上之事,皆可收錄。

問:這次很難得邀集上百位國內專家學者撰稿,請談談邀集與撰稿過程?
答:《臺灣歷史辭典》在教育、經濟、文化、政治四方面各延請一個撰稿的召集人,由其斟酌詞目,尋找撰寫人。教育方面為吳文星教授,文化則是任教於日本愛知大學的黃英哲副教授,經濟是清華大學劉瑞華副教授、政大經濟系黃紹恒教授,政治方面是政大歷史系薛化元教授。
  由於每位撰稿人皆是學有專精的學者、或是博碩士生,所以本書4656條詞目內容均合乎學術研究之要求,且能呈現國內最新的研究成果。特別是在成書之前,我將所有文稿回給原撰稿者,請其再次審閱過、若有新的研究亦於此際加入,經過一連串的審查與確認,期許本套書能夠盡量達到正確翔實。

問:請問《臺灣歷史辭典》詞目收錄原則?
答:本辭典詞目收錄原則為:在人物方面,以「已逝」且對社會有貢獻或經歷較為特殊者為限。事件、戰役之選取,以對臺灣的影響程度之深遠為取決標準。文學藝術部分,側重於研究臺灣史的重要著作、史料及臺灣出版的報刊雜誌,以戰前較詳。經濟部分,以戰後經濟政策、法令與現象等為主,有些法令、政策仍持續執行中。社會部分以社會事件、社會救濟、民變等為主。

問:請問《臺灣歷史辭典》處理詞目時是否有比較棘手之處?
答:在處理詞條時,我們也曾將中國大陸相關詞書內所收錄的詞目找出來逐一考量,如果覺得有道理的詞目即會收錄進來,當然寫法與立足點會有是完全不同的。另外,在面對政治、族群爭議時,則嚴守「中立」的立場,不做任何評價與歷史判斷。而最讓我們感到棘手的是「臺美」、「中美」用語的使用,過往中華人民共和國尚未為美國政府承認前,「中美」指的是臺灣和美國,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但是美國在1978年發表頒立【中美建交公報】之後,中美之「中」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然而,我們不可能因此將「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改為「臺美共同防禦條約」,因為這不符合歷史事實。所以我們不得已只好在處理「中美建交公報」這個詞條時,在中字上面加上引號。

問:《臺灣歷史辭典》內收錄許多原住民的詞目,請談談收錄的考量、撰稿過程?
答:原住民史是臺灣歷史極重要的一環,但相關史料相當匱乏,許多是神話轉變成歷史、有些是尚未有人研究,或研究帶有某些族群偏見。為了不讓原住民在臺灣歷史中缺席,及忠實呈現歷史原貌,所以在選擇撰稿人時,我特別邀請國內各族學者、博碩士生來撰寫該族歷史,由其擬列詞條與撰稿,再經由我與顧問群審查。然其中邵族、鄒族、雅美族,由於遍尋不到願意可撰稿之該族博碩士生人,是以我特別邀請國內在原住民研究領域學有專精的學者幫忙撰稿,分別是邵族─簡史朗,鄒族─王嵩山黃春興,雅美族─余光弘。為求謹慎,每一個詞目都經過反覆修稿、討論、求證。

問:《臺灣歷史辭典》有別一般辭典之處?
答:其實我在編這套辭典時,深受到平日常使用的《日本近現代史詞典》之影響,尤其是在體例與關鍵字索引兩個部分上。而《臺灣歷史辭典》有別一般辭典之處:在於收錄了44則附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中西曆對照年表》,由於中西曆法計法不同,如果沒有經過詳細交互參照,常會有年代錯誤之虞。比如林爽文事件發生在清乾隆51年11月底,若以西曆來換算其實已進入1787年1月,但目前大部分史冊仍換算記載為1786年。
  這次我們在製作《中西曆對照年表》時,特別將日本兩種年代表與中國2000年曆對照表巧妙融合起來,日本年代、韓國年代、中國年代、西元、天干地支,甚至史上偽政權的年表均有收錄,當讀者研究日治時期歷史碰到昭和等年號、研究滿洲國時碰到康德年號,只要查閱《中西曆對照年表》即能很快速查詢到相對應的中國或是西元年代。

問:未來《臺灣歷史辭典》是否有增修計劃與其他載體出版的規劃?
答:未來希望五年或十年間能推出一次紙本修訂版,讓《臺灣歷史辭典》的資料與時俱進。此外,目前正與遠流出版公司積極製作《臺灣歷史辭典》線上版,未來讀者可以上網搜尋所需資料,有新增之詞目亦會隨時增補入線上版中。並計劃開闢一留言版,讀者可以於此表述對詞目的不同意見、建議希望補入之詞條,屆時由顧問群討論後再隨時上網修改增修。本詞典很遺憾的仍有一百多位歷史人物未收錄照片,在此也希望社會大眾或傳主後代能透過這個平臺提供照片或生卒年等相關資料,一起來書寫臺灣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