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主要特色-
-名家推薦-
-體例介紹-
-精采舉隅-
-我要購買-

  每年一則,深入報導每年的精采新聞、關鍵大事,內容涵蓋政經、生活、文化等主題,呈現台灣的社會全貌。如1970. 3.1.雲州大儒俠登場。自從「晶晶」大獲全勝之際,台視不甘示弱地推出黃俊雄布袋戲「雲州大儒俠」。這齣戲的大綱是源自《忠孝節義傳》,由黃海岱改寫自中國章回小說《野叟曝言》。黃俊雄改造原有傳統掌中木偶的演出方式,改以加大尺寸戲偶,搭配現代化的舞台場景,聲光效果樣樣俱全;緊湊的劇情、鮮明的人物個性、生動的口白,讓原本1星期1集的「雲州大儒俠」,之後天天播出1小時,全台至此陷入布袋戲的熱潮,果然是「轟動武林、驚動萬教」。本劇是以史艷文為主角,是一忠君愛國有情有義的正人君子,他為朝廷所重用,在執行任務時往往挫折不斷,加上常受奸佞從中陷害。幸好他有一群好友,每能逢凶化吉。劇中史艷文的好友劉三、二齒、怪老子等甘草人物,以及死對頭萬惡罪魁藏鏡人等等,都成為大眾耳熟能詳的角色。「雲州大儒俠」在播出後,史艷文成為新一代的「民族英雄」,大大奪走蔣介石總統的風采,不少學生還離家出走,意圖上山習武求道。對此社會異象,立法委員趙文藝便在立院中質詢,認為目前電視節目品質不佳,尤其是歌仔戲和布袋戲,讓「學生逃學、農民廢耕」,使得「雲州大儒俠」在立委的壓力下,於11月27日被迫停播。
  依內容編輯提綱挈領的小標題,抓住閱讀歷史的動線,統一放在適當的記事開頭。以下為「紀事標題」的性質說明。
政府所推行之重要政策、政令、計畫等,如1935.9.20 國立公園起步。「台灣國立公園委員會」成立,中川健藏總督擔任會長,委員共30名,初步議決新高山(今玉山)和阿里山、太魯閣峽谷和雪山、大屯山系為國立公園候補地。翌年2月3日定案;1937年12月27日公布規劃案,核定面積共46萬公頃,約占全台總面積13%,除大屯山外,都是原住民生存活動區。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國立公園建設停頓,直到1982年台灣才出現墾丁國家公園。(→1937.4.25)
重大反抗或抗爭事件,如1923.2.22給台灣人議會吧!文協主幹蔣渭水、蔡惠如、蔡培火等人展開第3次議會設置請願活動。抵達東京時,新民會與台灣留學生前往聲援,謝文達駕駛「台北號」飛機,在東京上空投擲數十萬張空飄傳單,傳單上寫著「台灣人生活在暴戾之下久矣!」、「給台灣人議會吧!」、「殖民地總督獨裁主義,是立憲國日本的恥辱!」等震撼性文案,雖然請願未果。卻給日本人留下殖民地台灣統治問題的深刻印象,認為是「歷年來未曾見及的、活潑的示威活動」。不過,謝文達也因此未能返台,後來他前往中國投效空軍,二戰後才返台,一度擔任省議會專門委員。
配圖恰好呈現了當下情景的重大事件,如1985.2.9 「十信事件」爆發。蔡辰洲於1984年接掌十信後,將過多資金違規投資房地產卻遭套牢,使十信陷入放款高於存款的危機。消息一出,大批存戶急著擠兌,財政部於10日起宣布十信停業3天,並指示合庫進駐監管。這起號稱台灣最大的金融風暴,造成許多存戶一生積蓄瞬間消失,事件並未隨蔡辰洲入獄而平息(他被台北地檢署以違反票據法判刑670多年,1987年5月12日保外就醫,14日因肝硬化病逝),造成國人對金融體系的信任盡失。
在各領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如1995.5.8.何日「君」再來。有「永遠的軍中情人」之稱的歌星鄧麗君,今在泰國清邁因哮喘病發作不治去世,得年42歲。鄧麗君以其溫柔婉約的歌聲風靡了海峽兩岸,更博得「不要老鄧要小鄧」的封號。
反映產業變貌的事件、產業的興起、發展和工廠的設立等,如1959味精工業起飛。味精,可說是許多廚房的調味聖品,使味精如此普遍被使用的幕後功臣,則首推——「台灣醱酵之父」蘇遠志。他研發出由醱酵生產出麩胺酸,依此技術製造出的味精量多質精又便宜,完全取代過去的味精(一兩價錢等於1斤豬肉)。味全便以此技術建造醱酵工廠,開始大量生產味精,台灣的味精工業自此起飛。60年代開始外銷東南亞及歐洲市場,賺進大量外匯,味丹甚至成為味精生產量世界第一名的企業。
台灣金融發展的重大事件,如1949.6.15新台幣發行。戰後至今,通貨膨脹嚴重,以政府頒布的平均物價指數來看,1949年的物價是1945年的7,000倍,但實際生活不只如此。據嚴演存先生表示,在新台幣改幣前夕,他住所門前小販唱著:「油炸脆散子,每支8千塊,要買啊,快買啊!」而在戰後初期這類雜食每支不過1、2毛錢,漲幅是4萬到8萬倍之間。對此,台灣決定實施幣制改革,以4萬舊台幣折合新台幣1元,新台幣5元折合美金1元,並規定1950年1月14日前兌換完畢。此外,政府還陸續舉辦優利存款以鼓勵儲蓄;積極修復生產設備,增加工業生產;鼓勵農民生產,提高農業產量等,終於使台灣的物價逐漸平穩下來,奠定了日後經濟發展的基礎。
台灣第一次發生的、具有指標意義的人、事、物,如1919.6.1 淡水小白球。前一年5月,下村民政長官等人在台北練兵場揮擊小白球,用埋在地下的3個空茶罐當球洞,是台灣最早的打高爾夫紀錄。經由官方促動,一年後的今天,台灣第一座高爾夫球場在淡水正式啟用,原址為清治時期的練兵場。球場最初只有6 洞,1929 年才闢建成標準的18洞,台籍桿弟中出了陳清水、陳金獅等名將。日治下台灣共有7座高爾夫球場,使用者多為日本政要商賈。太平洋戰爭時期,淡水列為軍事要塞,球場因而受損。戰後由美軍顧問團修復;1979年擴建為27洞,1982年啟用至今。
台灣第一次出現的事物或事件,著重於生活面,如1928. 11.24 台灣跑馬。台北 競馬會在圓山競馬場賽馬,據報 導在這「天高馬肥」之秋,92頭來 自台灣南北的馬同場較勁,一天 約舉行13場。觀眾購買馬券入場, 每場賽前30分鐘,從穿著紅、綠、 黃、粉紅、紫5 種騎裝的騎士和 馬匹中挑選中意者,再到投票所依顏色票選。所選的馬一旦得勝,便可得到5元以下的商品券,在現場兌換,學生和未成年者不得投票。因為是台灣第一次賽馬,又逢星期六、日,看台擠滿了六、七千名觀眾,熱鬧非凡。不過,當時台灣還沒有正式的賽馬法,馬會團體極力陳情後才在1938年頒布。(→1938.5.14)
生活的、趣味的、特殊的事件,如1998走動小綠人。在北市交通局集體創作下,首座具倒數計時功能的行人號誌現身街頭,在倒數同時還搭配走動小綠人,這項設計相當受到歡迎。據說小綠人在行走一定步數後會跌倒,但至今仍無法證實。
風靡一時的台語歌、電影、卡通等大眾娛樂,如1969.11.3連續劇「晶晶」播出。「晶晶、晶晶,孤伶伶..」在鄧麗君的歌聲中,中視開始播出連續劇「晶晶」。「晶晶」一開始並非今日所熟悉的八點檔,而是從每晚7點50分播到8點10分,每天只播20分鐘,如此安排曾引起昔時廣大觀眾的抗議。全劇是以晶晶尋母為故事主軸,劇中飾演晶晶的李慧慧,與媽媽劉引商,則是連續劇最早捧紅的明星。
特指台灣海峽兩岸交流互動的相關事件,如1999.7.9兩國論提出。李登輝總統接受「德國之聲」電台訪問時,認為我國自1991年修憲後,已將憲法效力限縮在台灣,並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大陸的合法統治權。加上台灣國會已改選,總統亦直選,這代表由此建構出的國家機關只代表台灣人民,而國家權力統治的正當性也只來自台灣人民的授權。所以兩岸關係應定位在國家與國家,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兩國論」提出後,中國照例反應激烈,兩岸關係更為緊張。
對台灣造成具體影響的國際大事,如1905.2.10 日俄戰爭爆發。2月13日,在台灣神社舉行宣戰 詔敕奉告祭。戰爭開打前,台灣 社會早已謠言四起,儘管總督府 立即實施媒體管制,但民間仍謠 傳紛起,甚至出現日本將一次徵 收5年份租稅來支應戰費的傳聞, 一時之間,人心動盪不安。戰爭 開打後,總督府除極力宣導、穩 定人心外,同時發動軍費捐獻運 動,到5月底,捐款共19,982元。 從本月開始到翌年 9月戰爭結束 為止,日本政府共發行了5 次國 債,以支付龐大的軍費,台灣各 地街庄長、地主士紳,都被強迫 推銷,購買國債,據統計,台灣 「貢獻」了90萬元的國債,將近總 額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