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田野調查工作,我不僅記錄前輩的言行,也觀賞他們的文物,因而覺得史料不只是單憑文字,文物的重要性,絕不容輕忽。前輩向我闡述他們的奮鬥人生時,總會提及他們當代的生活,因而啟迪了我把史觀融入庶民生活史當中。而我擔任總策劃的《台灣世紀回味》三書,之所以會受到矚目和稱讚,也是因為我用文物來彰顯上個世紀的歷史。
《台灣世紀回味》三書完工的記者會上,我曾寫下如此的對聯:
無黨無派為百年台灣歷史彰顯實實在在記錄,
群策群力替世紀人民生活留存久久長長證物。
橫批是:回味古早情,來結今世緣。
《台灣世紀回味》以政治、經濟、教育、文化、衣、食、住、行諸主題,作「橫」的歷史切面處理;當時即考慮編輯一本年表,以「縱」的歷史來解讀《台灣世紀回味》的時代背景,此為這本《認識台灣──回味1895-2000》付梓的來由。
主權在民的時代,需有「主角在民」的史觀;歷史知識不能再以從前的刻板教科書做為標準版本。因此,認識台灣歷史,需從回味人民生活史,去認知台灣生命史,始終是我策劃「台灣世紀」叢書的方向!本書也不例外,所謂「老人不講古,少年不知寶。」我以文物講古,證明政府檔案文書資料外,人民的文物史料,絕不是老朽之物,而是不朽之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