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這本《看雲趣》,思緒馬上回到當學生時所修的氣象課程,其中有幾節課老師在介紹雲的屬性時,配合上圖片及戶外解說,是非常有意思的。不過當時可能少了這本《看雲趣》,考試時要記得很辛苦。
雲對整個大氣科學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記得我唸碩士的時候,研究如何量測邊界層高度,也就是雲常常成形的那個地方。到博士班時,到國外去學了不少如何觀測雲的工具,例如雲的種子-雲凝結核,還有雲滴大小、數目,冬天時到陽明山頂收集雲霧水,分析她的物理及化學成分,當時利用了各種工具去剖析台灣冬天層狀雲和鋒面雲系的特性,是非常有趣的過程。而這些資訊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大氣環境,例如酸雨或是污染物的傳送,雲可以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媒介,甚至連全球暖化或是冷卻都和雲有很密切的關連。
當我跳入氣象產業時,如何在每天實務中,從預報或是觀測上來協助客戶掌握天氣更需要看雲,可是在辦公室使用電腦模式或是衛星雲圖,始終無法真正掌握住雲的變化。常常和我的同事們,會習慣到戶外去看看雲的變化,真正由雲的顏色及走向,可以比較掌握天氣,雲是我們第一個需要真正掌握的要素。當我開始在大學教書時,我很喜歡告訴年輕學子,要把如何觀測雲學好,外出旅遊時,可以增添許多的話題,可以讓更多人對你佩服萬分。而我開始當上氣象主播,在談天說地單元,也大量使用到許多雲的照片,透過雲來說天氣更容易讓大家清楚。
在外面演講,常常會被家長問到一個問題:「我的小孩從小對氣象很有興趣,可是我怕讓他念這出來找不到工作,不讓他花太多時間研究這個,氣象真的有前景嗎?」隨著全球暖化議題的受到重視,氣象的確逐漸變成一門顯學,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可以說是台灣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代表我們開始進步到需要更詳細的天氣。而氣象是每個人成長環境第一個接觸到的東西,例如冷熱的變化影響穿衣服,極端的氣候或是颱風暴雨,這些都在每天生活中影響著每一個人。敬天愛地、戒慎虔誠,這是愛你自己環境的第一步,也是一份永續的科學保障。
很高興這本《看雲趣》能夠在遠流出版公司的努力下出版,特別是包含了許多科學及文學的內涵在內,相信是給每個想要開始看天氣或是專業氣象人一個非常有用的參考書籍,也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朋友,帶著《看雲趣》一起來看雲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