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召政是去年大陸茅盾文學獎的得主,這個曾經從商6年的作家,憑一部歷史小說《萬曆首輔張居正》獲頒這項向來只青睞純文學的大獎,讓大陸文壇騷動了一陣,和他競逐該獎而鎩羽的,則是大陸知名作家莫言。
今年53歲的熊召政,帶著一口湖北鄉音,說話十分和藹親切。接獲【開卷】記者電話時,熊召政如數家珍地聊起他熟識的台灣詩人:「洛夫、弦、張默…。」並自稱和這批《創世紀》詩刊的詩人都很熟。
原來,熊召政最早先嘗試寫詩,當年更以詩作贏得太座的芳心,也因此,每次與台灣文人交流聚會,自然與台灣詩人特別親近。
《萬曆首輔張居正》是熊召政第一次嘗試寫歷史小說,他認為歷史小說與一般虛構的純文學小說不同,必須在史實與人物的框架下思考立論,寫《萬曆首輔張居正》時,他大多時間和精力都花在收集、研讀相關文獻史料,他形容這個過程「好像小學生苦讀數年,最後終於練成一身說書人的本領。」
熊召政強調自己沒有歷史學術的包袱,不在乎外界的批評,只管放手盡情創作,讀者愛讀,又能獲獎,對他來說,就是最大的滿足。但他也說,歷史小說家不只會說故事,還必須看出歷史背後的哲學意涵,例如寫「張居正」這位爭議十足的明朝萬曆宰相,不是通篇充斥功績的描寫,而是截取張居正推行新政的10年,來描摹其人波詭的人生與矛盾的性格,以及那個時代體制不彰的社會氛圍。
熊召政正著手寫下一部歷史小說,題材是童年時讓他愛上歷史的啟蒙書《東周列國誌》,他說:「我不一定都寫正面形象的歷史人物,也可能寫個大反派。」
目前大陸正在改拍電視劇《萬曆首輔張居正》,至於在台出版繁體版(遠流),熊召政聽說好友唐浩明、二月河所寫的歷史小說,在台灣很受歡迎,甚至賣得比大陸純文學作品還要好,他推斷台灣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保持比大陸更好,因此也相信台灣讀者對中國先賢如張居正,一定也抱有敬慕之情,而願意一讀他的小說。
~《書人物》20060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