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繪本樂趣多
搶先試閱
好評推薦
教學迴響
教學觀摩
趣味小遊戲
親職講座報名
我要購買
「故事繪本」的誕生─專業的觀察+媽媽的心
  我是一個兒童文學工作者,十多年來從事兒童文學的研究,也長期參與國內童書的出版市場,引進國外的好作品、策劃書系、為出版品寫導讀和評論。同時,我也是兩個小男生的媽媽。因為喜愛和工作上的需要,家裡和研究室中收藏了近千本的繪本。

  從專業的角度,我觀察到國內近年來繪本欣榮發展的現象。由於家長對於幼兒教育的重視、老師和故事媽媽們的耕耘、加上專家學者的提倡和出版界的努力;繪本的親子共讀、幼教上的運用儼然是全民運動。在現今多元媒體發達、圖像語言與文字語言同等重要的時代,從繪本進入閱讀的領域,已經是國內孩子普遍的經驗。

   然而,在這股風潮的背後,我也聽到不少來自父母和老師們的擔心和隱憂。在演講的場合,常常有故事媽媽或小學老師提出:「孩子們到中高年級,還只看繪本,不看文字書,該怎麼辦?」而我自己的孩子也正好進入學齡期的階段,一個小三、一個小一。許多媽媽和老師們的疑惑,也是我切身的問題。因應這樣的需求,最近出版市場上開始大力提倡「橋樑書」的概念;也就是為孩子設計從繪本閱讀「過渡」到文字閱讀的書籍。

  但是,對於「橋樑書」的概念,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我不認為「過渡」或是「為閱讀文字書做準備」是一個臻善的理念。我以為孩子應該享受每一個閱讀的「當下」,在視覺資訊發達的今日,「圖像語言」所傳達的訊息,在質與量上絕不劣於「文字語言」。或許,我們可以加強識字之後,孩子文字閱讀的能力,但是圖像閱讀的享受與訓練,對於學齡期的孩子來說,依然重要。

  其實,文圖的綜合藝術──「繪本」,是有多樣形式風貌的。因此,我與遠流出版公司,特別策劃了文字與圖像並重的「故事繪本」。這個書系,以學習識字以後的小學生為主要對象,一方面持續孩子對於繪本的閱讀興趣,同時增進他們的文學素養;既不中斷他們在閱「圖」上的樂趣,又能滿足他們進入「文字」世界的渴望。

「故事繪本」的特色是什麼?
  除了具備一般繪本以圖像傳達故事基本要素之外,故事繪本在文字的呈現上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 具章節的雛形
  2. 增加起承轉合的鋪陳
  3. 更多細節的描述

  這些特點,都是有助於「文字」閱讀能力的提升。

  此外,我們根據文字內容的深淺,將書系分為:

  1. 「低年級以上」
  2. 「中年級以上」

  因為我們考量到小學低年級的孩子與中年級的孩子,不管在身心發展與閱讀熟練度上,都有極大的差異,在適讀年齡上做縝密的考量與區分,讓父母親在買書時,有更明確的參考,也讓孩子閱讀上更容易上手,增加其自信心。但是所有的書,都沒有閱讀年齡的上限。

  基本上,在書籍的編排上,圖文比重各半,最大的區格在於字數、字級以及內容的難易度。小學低年級的文字數較少,字體較大,故事內容淺顯;中年級則漸漸趨於字數多、字體較小、故事情節偏向複雜。

  此書系除了引進世界各國優秀的作品之外,並將規劃加入台灣作家與畫家的作品,希望同時能達到培養本土新進的目標。

理念的推廣─班級閱讀教學的規劃

  現在小學推廣閱讀的方式,常常是讓小朋友填寫閱讀學習單。學習單中,通常要寫故事大意,或抄寫一段優美文字,或提出幾個書中立刻可以找出答案的問題,當然也有讓小朋友寫感想的欄位。其實,這樣的學習單設計,大致上包含了全面性的閱讀能力;換句話說就是藉由閱讀,同時培育孩子的「理解力」、「思考力」和「表達力」。然而,不容諱言的,大多數的學童都討厭寫閱讀學習單,我的孩子也不例外。我發現,他們不是為了換獎勵章而湊篇數,就是以問題找答案,進行以填寫學習單爲目的的取巧閱讀。

  因此,即使閱讀學習單的設計理念正確,孩子卻很少因此培養出閱讀興趣,達到大幅提升閱讀能力的目的。除了家長的鼓勵與引導,在小學班級中,是不是有推廣閱讀教學的空間?閱讀教學是不是可以很活潑、趣味,又同時能激發孩子主動思考與表達?可否讓孩子們淺嚐文學之美後,自然而然地養成獨立閱讀的習慣?

  很幸運的,我在台東認識一群有熱情推動閱讀教學的小學老師,才知道這些想法要如何落實,並且確信這些目標,是可能落實的。從2007年10月底開始,我和台東的四所小學 (東大實小、瑞源國小、加拿國小、利嘉國小) 現場教學的9位老師,一起組成一個讀書會。我們花了半年多的時間,隔週舉行共讀會,一起閱讀故事繪本、共同針對不同年級討論教學方案,並從2008年4月起實際進行班級閱讀教學和教學觀察;從實作中彼此砥礪、交流和成長,由這些第一手的紀錄,提供活動教案、活動進行過程與成果檢討,希望能作為故事媽媽、閱讀推廣工作者與老師們的參考。

閱讀教學教案設計的理念與實踐

  我們的閱讀教學目標,是藉由閱讀故事繪本的課程設計,提升孩子的「理解力」、「思考力」和「表達力」。在課程設計上,我們闢出了三大單元,來達成我們所預期的三項能力的提升,以下是三大單元及其定義。

  1. 故事導讀:主要透過教師以「輪讀」、「分組角色扮演」、「搶唸」...等方式,讓學童於同一時間共讀故事繪本,以理解故事內容。
  2. 閱讀樂趣:是指故事文本導讀後的延伸,對文本所蘊含之各項題材,以體驗活動提供學童表達和思考的練習,增進學童閱讀的樂趣。
  3. 文學欣賞:文學欣賞的範疇很廣,本教案所強調的文學欣賞特別限定在「情節安排」、「圖像表現」以及「人物刻畫」三部分。

  根據多年教學現場的經驗,老師們以學童的年級,也就是孩子們的語言、思考和身心發展的階段,來規劃設計教案,每一本故事繪本的閱讀教學,都包含的以上三大單元,但根據不同的年級需求,作比重上的調整,每本故事繪本大致以4至6節課來實施教學。

  我們在參與教案設計老師的班級,運用彈性學習的節數教學,同時由我和研究夥伴入班級進行課室觀察,以便在實際班級教學活動之後,對教案內容作適切的調整,讓教案更具可行性。並在教案之後附上可替換的教學活動,提供更多元、更適合個別需求的應用途徑,讓有興趣協助兒童閱讀的大人們參考。

  在這一連串的教學活動中,我發現有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小朋友之間的交流與分享,確實可以增進孩子閱讀的「樂趣」;而「樂趣」正是驅使孩子踏入獨立閱讀最重要的動力。看到課堂上孩子們愉悅、閃耀的眼神,課堂後迫不及待想知道故事續集的企盼,我知道自己的理想正在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