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經歷
|
1978年:任職「藝楓廣告製片公司」企劃。
1979年:任紀錄片《古厝》編劇(余秉中導演,張照堂攝影)。
1980年:小說〈村人遇難記〉獲時報文學獎優等獎,後入選詹宏志編《六十九年短篇小說選》(爾雅版)及王德威
1998年編《典律的生成》(爾雅版),被譯成英文選入彭鏡禧、王秋桂合編之《Death in a Cornfield》(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版)。
1982∼1983年:「國泰建業廣告公司」(「奧美」之前身)撰文。
1983∼1990年:浪跡美國。1992 年:參加電影《月光少年》演出。
1994年:〈台北遊藝〉被選入楊澤編《七十年代懺悔錄》(時報版)。
1997年:以〈香港獨遊〉獲首屆華航旅行文學獎首獎。
1998年:以〈遙遠的公路〉獲第一屆長榮旅行文學獎首獎。 |
寫作文類
|
1.散文 2.短篇小說 3.旅行記 |
主題傾向及風格
|
1.不切實際的見聞雜憶,如〈台北遊藝〉、〈一個七十年代青年回看搖滾樂〉文。
2.生活過的城市之描寫,如〈水城台北〉、〈人在台北〉文。
3.飄泊途中之經過敘述,如〈遙遠的公路〉文。
4.遊記,如〈香港獨遊〉、〈冷冷幽景,寂寂魂靈──瑞典聞見記〉文。 |
著作
|
《生活筆記一九七七》中的〈人名索引〉,張照堂編,言心版。
《讀金庸偶得》遠景1982年版。遠流1987年及1998年版。
《台灣重遊》,1997年自費出版。遠流經銷。
《理想的下午──關於旅行也關於晃蕩》,2000.12,遠流2000年版。 |
偶用的筆名
|
舍或之、步于塵、屠松郊、裘敬野、祝融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