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龍共舞
程延年(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研究員)

  恐龍永遠是九歲到九十九歲孩子們的恩寵與最愛。為什麼?

  牠們曾經存活一億六千多萬年,今天卻不再與我們同在;牠們留下了豐富的化石紀錄,讓後人歷經二個半世紀前仆後繼的研究;牠們與現生非洲草原上的任何動物都不相像──無論是46公尺的地震龍,或幾十公分的美頜龍。科學家解開了一連串的謎題,卻引發出更多的問題。牠們太奇妙了。誘發好奇心,引領想像力,建築大架構──這是教育的中心意旨。而恐龍,無疑是進入到想像之旅的最佳起始點;是滿足無止盡好奇心最佳的一把鑰匙。

  恐龍穿什麼的衣裳?恐龍照顧寶寶嗎?恐龍是聰明還是笨?恐龍跑的有多快,會追過我嗎?恐龍長的有多快,牠們壽命有多長?恐龍成群結隊嗎?恐龍互相溝通、相依相偎嗎?霸王龍的兩根指頭為什麼那麼短,牠們真是吃腐肉的嗎?梁龍的脖子為什麼那麼長?牠們能仰天長嘯嗎?劍龍的背板做什麼用途,真是散熱板?或者是吸熱充電板?鴨嘴龍頭上的冠飾做什麼用途,牠們真是白堊紀晚期的一支交響樂團,彼此高聲鳴唱嗎?

  以上一連串的問題,困擾著大大小小的孩子們,課堂上不斷的問老師、想要在博物館的解說面板上找尋到終極的答案。果真有答案嗎?

  古生物學是一門歷史的科學。探鑿過往億萬年歷史的真相,化石是遺留下來的唯一證據──蛛絲馬跡,斷簡殘片。古生物學家像是福爾摩斯探案一般──兇殺的現場已然消逝,兇手已經逃離,靠著一根毛髮,幾張碎紙,幾個指紋,試圖拼湊起場景,建構起故事情節,最終找到兇手。就是因為案情太迷離了,在抽絲剝繭追尋線索的過程中,我們發揮無盡的好奇心、豐富的想像力,並且引用科學辦案的方法。這個過程,就是探究恐龍世界最讓人著迷的地方。新的證據。推翻了舊有的假說,建立起另一個全新的假說,答案或許永遠在遙不可及的天邊,而「我發現了!」的驚喜過程,不停的引領著孩子們走進這個恐龍的探索世界中,去找尋一個又一個無可預期的驚訝。

  《魔法校車:拜訪恐龍王朝》這本圖畫書,圖文並茂。原文是與美國紐約自然史博物館的恐龍專家以及耶魯大學博物館的科學教育專家合作指導,寫給孩子們的。近十年來,恐龍世界的探究又掀起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例如,恐龍長了毛;鳥或許是恐龍演化而來的,前肢變成了羽翼、翱翔天際……等等。

  到肯德基去點一客小恐龍餐吧!也讓這本圖畫書扮演誘發孩子們美夢的良劑!

──(摘自《魔法校車:拜訪恐龍王朝》推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