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放大鏡】
格局
興建寺廟要請勘輿專家看風水、定方位,並按主祀神的神格等級決定規模的大小。等級越高的神明在格局上可以享用正南座向的廟、擁有較多的廟門、配置較多的殿宇及較高敞的空間。一般寺廟常見的格局有以下四類。
單殿式
只有一殿,為各種寺廟的原型,最簡單的是一些連人都無法進入的小土地公廟;亦有前帶拜亭或左右帶護龍,形如三合院者,如桃園大溪齋明寺、北縣五股西雲寺。
兩殿式
配置有前殿及正殿,兩者間以廊道或拜亭相連。位於市街者常使用「兩殿兩廊」式,形如街屋,如宜蘭昭應宮;另一種左右設護龍,有如民宅的四合院,稱「兩殿兩廊兩護室」,此種格局是台灣常見的中型寺廟格局,如北縣淡水鄞山寺。
三殿式
包括前殿、正殿及後殿。其中,有狹長如街屋者,如台南祀典武廟;或正殿獨立在中,呈「回」字形平面者,這是大型寺廟或孔廟才有的格局,如台北萬華龍山寺、台北保安宮。
多殿並連式
規模大的寺廟祀奉神祇種類多,配置如同大型宅第,形成左右並置的多個院落,如「曲」字型平面,如雲林北港朝天宮、台南三山國王廟。
【回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