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橋小傳 董橋印象 在古老沉香的空氣裡 聽說董先生出書了

董橋小傳

  董橋,福建晉江人,1942年生。台灣成功大學外文系畢業,曾在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研究多年。歷任《今日世界》叢書部編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製作人及時事評論、《明報月刊》總編輯、《讀者文摘》總編輯等職,現任《蘋果日報》副社長。

  董氏文筆雄深雅健,兼有英國散文之淵博雋永與明清小品之情趣靈動,為當代中文書寫另闢蹊徑,深獲海峽兩岸三地讀者傾心喜愛。歷年在台灣出版的文集包括《另外一種心情》(遠景)、《這一代的事》、《跟中國的夢賽跑》(均為圓神)、《辯證法的黃昏》(當代)等以及翻譯書籍多種。另外在香港、北京、杭州、廣州、天津、成都、上海及瀋陽出版文集十多種。

董橋印象
陳少荃/香港明報出版社特約編輯

  余秋雨說過香港因為有饒宗頤所以才不是文化沙漠。還可以這麼說,香港因為有了董橋,普及文化裡才會出現優雅的語言和貴氣的文字。董橋自己就這麼說過:「時代要有生機,語文要有新意,否則山水人文轉眼都老得優雅不起來了……」 (〈一點說明〉《留住文字的綠意》)

  在香港,董先生的《英華沉浮錄》一共出了十卷,前後由三位編輯負責。我只有幸編了其中的一卷《留住文字的綠意》,因為其他編務繁忙,兼顧不暇,只好在心不甘,情不願的情況下轉讓給另一位同事負責了。

  第一次接觸董先生的文章,心裡很觸動,好舒服,直覺上根本沒有把他當作香港作家。他的文字很優雅,很文人,很有紳士之風,而且古今中外人文逸事皆能穿梭其中,來去自如,中英兩種語文的底子又那麼的好。我對他的背景產生了好奇,也有了一些了解。

  及後有機會編到他的書,跟他有了電話聯繫,他爾雅的氣質能穿過電話筒, 使人忽地精神一抖。編他的書是一種享受,視覺感覺都能在寧靜中感動。多少次想約董先生見面,一睹他的風采,都因為大家工作忙碌而將時間一改再改;後來又因為他轉換工作機構,身居要職,要約見就更加困難了。如果不是遠流出版社的主編林皎宏先生來港商談《英華沉浮錄》在台北出版的細節,我跟董先生的約會可能一直胎死腹中。謝謝林哥,是沾了他的光,我才能如願以償。

  董橋,果真人如其文。

  《英華沉浮錄》是董橋在《明報》專欄的欄名,由明窗出版社輯印成書,分載十卷,以《英華沉浮錄》為系列。 能暢銷兩岸三地並得到肯定的香港作家不多,董橋是其中的表表者。《英華沉浮錄》的台灣版權能轉售給遠流出版社是明智之舉。香港版只能靠一位編輯從頭到尾跟進,包括文稿整理、編輯、校對等等。台北的情況大不一樣,由一組資深的編輯合力負責,糾正了香港版的失誤,也彌補了香港版的遺漏,而且重新組合,重新包裝。套用董先生的話,「房子和樹是老的;花和葉是新的。」(〈一點說明)《留住文字的綠意》)《英華沉浮錄》風貌一新,以更高的姿態,更全面的觸覺出現於台灣圖書出版界。

編註︰本文作者原為香港明報出版社編輯,曾參與《英華沉浮錄》編輯事務。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