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亞當夏娃
L.L . Cavalli-Sforza /著 吳一丰,鄭谷苑/譯

  人種的知識在現在的台灣更是迫切需要,因為只有正確的知識,才不會為政客所利用,在選舉時炒作省籍族群意識,製造仇恨。最好笑的是,在捷運上聽到幾個學生討論有關DNA尋根一事,有個學生竟然說:「陳定南有歐洲血統,這表示他是個雜種。」這些迷思讓我們看到台灣的科學不但沒有生根,連芽都沒有長出來,因為「純種」的觀念很早就過時了。從這裡便可看出引進這本書到台灣來是件刻不容緩的事,因為我們對這方面的迷思太多了……∼洪蘭

洪蘭導讀

哈拉與抓虱的語言
Robin Dunbar/著 洪莉/譯

  為什麼人類要長出那麼大的大腦?它常常使我們擠不出產道,送了自己性命,也害了母親;它佔我們體重的2%,佔卻得用掉我們20%的資源。腦大必定有重要的功能,使我們會以演化成以生命來換取它的功能。這本書提供我們一些答案。一如靈長類以彼此梳理來創造聯盟、建立階級制度、提供安慰或道歉的一個方法,來維繫牠們與團體內成員的關係,人類發展語言是作為身體接觸的替代品,「閒聊」則為社會階層及凝聚力的一種手段。因而人類比其他靈長類需要更大的腦容量來處理複雜的社會結構社交行為。

★誠品2002年度科普類推薦書籍
★洪蘭導讀

本性難移?
William Wright/著 梁若瑜/譯

  最近五十年的研究已經顯示我們的DNA在決定是否快樂或沮喪、被動或有進取心、開朗或悲觀、開放或保守、篤信宗教或重視實利等方面大有幫助。作者帶領讀者進入基因研究與分子生物的新世界,以引導我們完成最後半世紀的工作:有關基因行為的驚人發現如何顛覆現存的理論,以及推翻心理學界五十年來立基的假定。其中對於雙生子的研究提出詳盡的說明,尤其對於近代有關憂鬱症、同性戀的誤解提出正確的澄清。

★《中國時報•開卷》、《泰晤士報》、《星期周報》、《紐約時報》書評推薦

詞的學問
George Miller/著 洪蘭/譯

  欲了解人類溝通的心裡機制,就必須了解語言。在本書中,作者米勒將帶領讀者了解人們經常使用卻不知不覺在記憶中儲存及回憶的認知機制,以不同的方式發現、組織及分割「字」的多樣性所帶來的驚異喜悅,並透過科學的方法對字的觀念、發聲、文法的角色提出一個系統化而合乎邏輯的解釋,了解它的發生、發展與成果;同時完全跳脫字典所列述的世俗慣例,更廣泛地深入人類的心智中。
基因複製(新版)
Gina Kolata/著 洪蘭/譯

  我原以為複製的觀念是很清楚的,但是隨便與幾個學生談了後,才發現其實人們對複製的觀念非常不正確,很多人都有電影裡那種觀念,以為是複製出一個成年的自己,甚至有一位老師對我半開玩笑地抱怨說,這項技術來得太晚,她已年華老去,複製出來的是個歐巴桑,而不是當年眾人拜倒石榴裙下的她了。我當場目瞪口呆,驚嚇得嘴合不起來。假如我們的知識份子也有這種錯誤的觀念,那麼介紹一本正確的基因複製的書進入台灣是件刻不容緩的事情……∼洪蘭

洪蘭導讀

深海潛魚四億年
S. Weinberg/著 姚念祖/譯

1938年一位南非年輕女孩在漁船上發現一尾前所未見的怪魚,由傳奇性南非魚類學家史密斯判斷為最早出現於四億年前,本應早已絕跡的腔棘魚後,腔棘魚的發現在全世界捲起波瀾,許多人前仆後繼投入研究,甚至引發國際間爭奪研究功績與擁有權的長年紛爭。作者花費多年時間,訪談相關的科學家與腔棘魚狂熱份子,回溯這段跨越六十年時空的海洋探險歷程。並帶領讀者一步步揭開腔棘魚的神秘面紗,過程極為扣人心弦。

★《自然》(Nature)期刊書評推薦、2001「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

為什麼斑馬不得胃潰瘍?
Robert M.Sapolsk/著 潘震澤/譯

  本書一開始試著釐清壓力這個觀念的重重烏雲,然後以最不費力的方式,來說明壓力怎麼樣啟動了各種激素及腦袋的各個部位。接著著重於壓力與增加某些疾病風險之間的關聯,分章討論壓力對循環系統、能量貯存、生長、生殖、免疫系統等的影響。再來描述了老化的過程,如何受到了一輩子所經歷的壓力所影響,以及探討了壓力與重度抑鬱 (major depression) 之間的關係。

★【中國時報•開卷】2001年十大好書翻譯類
★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自然歷史雜誌、當代心理學雜誌書評報導、入圍洛杉磯時報年度好書決選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