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對焦
飲冰室紀事——飲料冰品百年風情 文/鄭林鐘

不管是剉冰店的蜜豆冰四果冰,還是腳踏車賣冰小販放在木箱裡的枝仔冰芋仔冰,都是台灣小孩炎炎夏日裡最清涼的美夢,1950年代,傅良圃攝。
|
人對水總有一種莫名的依戀。不管做法衛不衛生,不管它攙多少色素,人總是把液態的水搞得五花八門,固態的冰弄得好吃好玩。
白開水喝多了乏味,人們開始尋求非純水飲料。天然果汁最簡單,茶與咖啡也夠味,牛奶羊奶挺營養。加點兒糖、灌一些二氧化碳,汽水誕生了,然後,沙士、可樂、果汁汽水……碳酸飲料家族一一上台──沒喝過黑松汽水的請舉手!
這還不夠,養樂多讓我們知道有一種玩意叫做乳酸菌飲料,寶礦力第一次把運動飲料介紹到台灣,還有奧雷特、康貝特、保力達蠻牛,不知道它們算不算「飲料」?搞怪多多之後,反璞歸真,1990年代晚期,換由礦泉水、純水、加味水當主角。

冷藏設備不普遍的年代,製冰店供應冰塊,取自《台灣大觀》,1912。 |

街頭販賣機供應冷飲或冰品,但種類不多,特色不足,買氣始終不旺,取自《中央日報》,1963。(遠流資料室) |

冰塊快遞是「前冰箱年代」的特殊服務,1949。(遠流資料室) |

彈珠汽水歷史之悠久,從這張1930年代中學生作夥暢飲的模樣可知。(洪聰益提供) |

一碗清涼降火的杏仁茶曾是街頭消暑良方,不過隨著冷飲產業發展,瓶裝飲料處處可見,杏仁茶擔已從街頭消失,1969,彰化八卦山,李悌欽攝。 |

電動搖搖冰曾於1980年代流行一時,所賣的其實就是冰沙,1983,楊永山攝。 |
酷暑台灣,冰不可缺。沒有冰箱的年代,冰店可不一定是賣剉冰的地方,它真的只賣大冰塊哩!
剉冰,算是國寶級的台灣特有種。撒一點紅紅的酸梅水或芬芳的香蕉水,老式清冰回味起來令人垂涎;新式的搖搖冰、綿綿冰也引領過一時風騷;芒果冰流行起來,像葡式蛋撻一樣可怕。對了,你吃過「雪裡相思」嗎?──紅豆冰是也!
從冰果室到泡沫紅茶
冰果店除了餐飲,也是消遣約會、聊天議事的所在。小攤子也賣冰果,但就是少了這麼一點可以「泡」的味道。除了傳統的冰果室之外,木瓜牛奶曾經是一個新的創意,高雄牛奶大王在1966年開業,現在連泰國普吉島都有分店。1983年掀起的泡沫紅茶旋風,更號稱「台式咖啡館」,不但從台中燒遍全台灣,還燒到香港大陸與日本。

冰果室於1970年代盛極一時。(張芳伶提供) |

日治時代台茶包裝。(莊永明提供) |

日治時代台茶海報。(台北茶商公會提供) |

開喜烏龍茶在1990年代打開包裝茶冷飲市場,開喜婆婆紅遍一時宛如20世紀末茶品代言人。 |
 1983年第一家泡沫紅茶店在台中開業,此後逐漸遍布全台大街小巷,陳輝明攝。 |
從熱茶到冷飲──台灣茶飲熱鬧上櫃
19世紀初期,台灣人就開始喝茶,19世紀後半到20世紀前半,「福爾摩沙茶」風光國際,台灣人喝茶,夠悠久。可是說也奇怪,當汽水果汁沙士都已經竄升熱門飲料了,台灣茶卻始終沒有變成大量生產的商品,直到1990年代才出現開喜烏龍茶,而且許多飲料公司的茶葉原料還是從價格低廉的產地進口來台的呢﹗
黑松的大玩偶
盛大的媽祖生廟會,在大甲街頭熱鬧展開。活動中巨大的傀偶搖搖晃晃走來,這不是七爺八爺,也不是大頭尪仔,在這個電視才剛開台、傳播媒體不怎麼發達的年代裡,這是黑松公司生動有趣的街頭活廣告。廟會裡,七爺八爺很威猛,但汽水爺、沙士爺和果汁爺更風光。(1964,大甲,黑松公司提供)

檸檬口味飲料商標,日治時代。(莊永明提供) |

黑松前身進馨商會創於1925年,從早期三手牌彈珠汽水,到1980年代開始風行的寶特瓶裝汽水,黑松可說是台灣汽水常青樹。(黑松公司提供) |

1950-60年代台灣有許多中小型廠商加入飲料市場,圖為白菊汽水商標,(莊永明提供) |

美商監製,台灣生產的蘋果西打1965年問世。(莊永明提供) |
——摘自《台灣世紀回味:生活長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