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下午茶  打開一本書
     
 


繪本下午茶

有五位媽媽,她們因為同樣愛孩子、愛說故事,
更愛和孩子一起共讀,
所以組成了一個叫「蒲公英工作坊」,
彼此分享心得和經驗。
她們輕快、歡樂,
讓每一次的讀書聚會都像是
置身麗日和風下的Tea Time,
邀請每一個人也來發現繪本的精彩。
   
  列席人: 林寶鳳、葉青味、郭雪貞、林秀玲、蔡淑

再怎麼樣都是親兄弟

讓現代親情穿越隧道

寶鳳:安東尼.布朗1946年生於英國。曾於Leeds College of Art學習圖形設計,並參與醫學繪畫的課程,早期曾在一家設計賀卡的公司工作,後來因為其製作的明信片深受喜愛而開始插畫及童書創作生涯。

  安東尼.布朗在1976年發表第一本繪本,1981年Hansel and Gretel和1983年Gorilla(大猩猩/麥田)都獲得格林威獎。其所創作繪本數量頗多且受歡迎。 

  在《穿過隧道》這本書中,充分反映真實世界中兄妹相處的情況,雖有紛爭但卻在最危險時顯現真情感。在圖文互相配合下,營造了讓人身歷其境的深刻感受。在另一本《大猩猩》繪本,安東尼.布朗將小女孩渴望親情和家人陪伴的心情,毫無保留的在書中呈現,雖然沒有批判大人,但其故事卻讓大人汗顏。而安東尼.布朗的作品的特色就是能如此地反映現實,且對現代家庭親情提出忠告,給讀者一個自省的空間。

  安東尼.布朗在國內發行的繪本有《你看我有什麼》、《朱家故事》、《聰明小畫家》、《大猩猩》、《動物園的一天》、《小凱的家不一樣》、《我愛書》、《穿過隧道》可惜的是大部分都是套書,很是可惜。

就算很討厭 還是會救他回來

淑媖: 在兒童讀書會裡,我帶來這本描述兄妹相處的經驗故事,結果引發孩子們熱烈的討論,因為,這群孩子都曾經有和兄弟姊妹吵架的經驗。

  「你會和你的哥哥、姊姊或弟弟、妹妹吵架嗎?為什麼?」當我問他們這個問題時,每個人都有很多話要說,他們都覺得是弟妹或兄姊不講話,大家才會吵架。一個小女生嘟著小嘴說:「我姊姊每次都亂罵我,我才和她吵架的」另一個女生也說:「我弟弟好煩,常常弄壞我的東西,又愛告狀,好討厭哦!」她旁邊的女生聽了猛點頭:「我弟弟也是,每次打電動都占著不放,媽媽明明規定一個人10分鐘,他都不遵守。」這兩個當姊姊的一談到自己的兩個弟弟,就覺得心裡很無奈。

  我問:「如果你的哥哥、姊姊或弟弟、妹妹變成雕像,你會不會去救他?」小朋友們都說會,那個說姊姊亂罵她的小女孩說:「雖然沒有姊姊我就可以自己擁有一個房間,不會再有人罵我白痴、笨蛋,可是,小時候姊姊很照顧我,對我很好,所以我還是希望有姊姊比較好。」那兩位姊姊一個說:「雖然弟弟很討厭,愛打小報告,可是我還是會把他們救回來,因為他們是我的弟弟。」另一個也說:「對啊!弟弟雖然很煩,可是有時候很可愛,常常逗得我們全家哈哈大笑,我希望和他們永遠在一起。」有一對兄弟則說沒有對方就不能吵架了,會很無聊,所以要把對方救回來。

  這本書真的很能引起孩子的共鳴,想要帶領讀書會的朋友不妨試試看!

孩子的另一個想像空間

雪貞:這個故事的開始,孩子們都很清楚是在談兄妹之間的吵架。有的孩子很自豪的說:「我們沒有吵過架!」「真的嗎?你們再仔細想想看。」過一會兒!那些孩子點了點頭表示認同。接著又有不同聲音陸續出現:「我和弟弟吵架都嘛是他搶我的玩具!」「我妹妹也是一樣都亂動我的東西,好討厭哦!」......每次故事討論的互動中,孩子們都會很直接的將內心積壓的情緒反應出來,或許這就是一種情緒的自然解放。

  當故事持續進行到哥哥進入隧道,妹妹等不到哥哥出來時,有一個小朋友說:「哥哥被妖怪吃掉了!」「安靜啦!不要吵。」孩子們都變得好專注好安靜,因為他們的心境也隨著進入隧道以後,跟著轉換成另一個時空的想像世界了。「哇!大野狼」在這滿滿兩頁豐富的圖片中,清楚的告訴我們哥哥是凶多吉少。在孩子第一次看這頁圖時的反應比較保留,可是第二次重新再仔細觀察後發現,森林裡有好多可怕的妖怪和動物如:熊、山豬、猩猩、妖怪、老虎、墓碑......等。這是之前沒有觀察到的,所以他們認為妹妹很勇敢!為了救哥哥竟不顧一切危險,都很希望自己也能擁有一個這樣的妹妹。

  「哥哥為什麼變成石頭?」「是被妖怪變的。」「是妹妹,是她讓哥哥又變回來!」......從孩子的對話中,現實跟想像似乎只有一線之隔,他們可以來回自由穿梭,雖然沒有一定的規則,但經由同儕彼此的互動討論,學習自我調整使整個事件的過程7結果合理化,也許這就是孩子吧!

在蛻變後成長

青味:這篇故事讓我聯想到的不只是養兒育女的經驗,甚至也把自己帶入回憶的童年往事,我相信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都會有些許的相似,必須透過一些磨練、蛻變之後才能成長。

  兄、弟、姊、妹,不管有幾位,除非是雙胞胎,要不然很難找到完全相像的境界。但奇妙的是,當你知道是兄妹或姊弟關係後,你又能發現在某個地方也有相似之處。也許是面貌的某一點很像,或是個性上的某個部分一樣。

  在感情方面,有的小時後,大吵、小吵不斷,但長大後卻又好得不得了。有的小時後很好,長大後有可能吵到互不往來也大有人在,看在父母眼裡不但無奈,也很心痛。

  曾經有個廣告,有一對兄弟,哥哥跟一群小朋友往田埂上奔馳,弟弟流著鼻涕在後面哭,當哥哥回頭看他一眼時,也忍不住拉他一把,破涕為笑的弟弟開心的牽住哥哥的手跟在隊伍的後方,每次看到這則廣告,就會暗地裡偷笑,我們不都是這樣長大的嗎?

  當孩子吵個不停時,媽媽使用的殺手𩥝可要拿捏分寸的,其實我滿擔心這中間是否會發生意外。不過也許孩子親身經歷的經驗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吧!唉!難怪身為父母的,都會覺得養育兒女也要賭一點運氣。除了用心教、養之外,老天的眷顧也是關鍵呢!

  故事的結局,當妹妹發現又冷又硬的哥哥時,情不自禁的抱住他痛哭時,妹妹的體溫救回了變硬的哥哥。當時哥哥說了一句話:「我就知道你會來。」當兩人相視而笑時,兄妹之情表露無疑,這樣的真情也許只有血源關係的人才做得到吧!

打虎抓賊親兄弟

秀玲:記得小時候只要我們兄弟姊妹一吵架,媽媽總會講一句俚語「打虎抓賊親兄弟」,因為當時年紀太小,我很難理解語中涵意,但是知道她希望我們能夠相親相愛,和平共處。

  一直到結婚生子,在小孩的身上自己也用了這句話來告誡他們,才深刻體會到什麼是手足之情。記得那一天5歲的小姊姊帶著3歲的弟弟在巷子裡玩,本來聰明伶俐的姊姊偶爾也會欺負或戲弄一下弟弟的,但是在巷子裡玩耍的時候,鄰居的小孩輕輕打了弟弟一下,這時候正在玩的姊姊,氣極敗壞地從遠處追了過來,要打對方替弟弟報仇,不打到對方就是不甘心,甚至還哭了起來,我記得當下就脫口而出,說了媽媽常說的話「打虎抓賊親兄弟」,是的,兄弟姊妹再怎麼吵,怎麼打都沒問題,可是一旦有外力侵犯到自己的時候,馬上就可以看出血濃於水的親情。

  看到繪本「穿過隧道」裡膽小如鼠又常常被哥哥欺負的妹妹,在哥哥發生危險的時候,因為擔心他的安危而讓自己產生巨大無比的勇氣,突破自己害怕的心防,勇敢的救回哥哥,讓人敬佩,手足之情展露無餘;哪一個人沒有吵吵鬧鬧的兄弟姊妹,但吵鬧之後別忘了,在你的人生舞台上,兄弟姊妹扮演的絕對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他陪伴你到整齣戲終了,不是嗎?記得喔!「打虎抓賊總是要親兄弟」。